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伪科学是故意打着科学旗号、具有很强欺骗性和危害性的非科学、反科学理论与活动。近年来国内伪科学愈演愈烈,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已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在思想界、舆论界产生极坏影响。国内的伪科学问题已经到了非下决心进行彻底整治不可的时候了。当前我国伪科学的特点伪科学是世界性现象,它始终与科学相伴随而存在,它的名声一直不佳,很难  相似文献   

2.
论伪科学     
伪科学对社会的危害是严重的。因此,对伪科学要坚决取缔、彻底铲除。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弄清伪科学的本质及其特点。伪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伪”,即它是虚伪的、骗人的。伪科学的特点主要有:它打着科学的旗号,它包含骗人的圈套,它没有理论体系,它自身是不一致的,它与科学是不相容的,等等。  相似文献   

3.
群众文摘     
《群众》1996,(6)
伪科学十题伪科学的历史比科学更久。人类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对宇宙作出解释。在古代它导致了神话的产生。这些神话是人类关于自然的最早解释。伪科学曾经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观天为天文学,炼丹为化学,永动机使人发现能量守恒定律。近代科学诞生之后,伪科学以另一种方式活动。伪科学一般不直截了当地攻击科学,而是以科学的面目出现。伪科学有其社会基础。人们相信伪科学,主要是由于对科学的陌生。缺乏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缺乏科学的基本常识,轻信超越科学可知性的说教。用想象力代替科学,常常使人走入伪科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伪科学分明是冒充科学的假冒伪劣的货色,有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它为什么至今依旧流行不衰?或者,伪科学今日为什么依然拥有市场?下面,笔者拟从个人心理需求、社会文化与境、人的认识深层、伪科学的历史四个方面,对此做出尽可能满意的回答,尽管是并不充分的回答.  相似文献   

5.
<正>现实表现:2013,"王林"是一个热词,从众多明星和官员争相拜访,到被媒体揭穿,又一个"伪大师"从云端跌落。与此同时,面对雾霾天气,"核雾染"、"铀辐射"等耸人听闻的说法也在传播流传,一些"伪科学"的谣言不时出现,屡辟不止。核心观点: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依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它一般没有充分的经验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实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多为幻想、猜想、假设、臆造和编造,而不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  相似文献   

6.
<正>伪科学的属性、特征和判断标准是什么?多尔比给出"伪科学"概念的两个分离的属性,它们十分经常地被两个不同群体需要。第一个属性是科学地位的要求,第二个属性是这个主张不应得到的判断。第一个属性看来是伪科学群体需要的,他们把科学的权威借用过来,以此象征伪科学具有富有权威的声望,从而达到他们预想的目的。第二个属性无疑是科学共同体需要的,他们要揭露伪科学的虚伪面目,把它们从科学中清除出去。关于伪科学的深层特征,诺沃特尼通过科学与伪  相似文献   

7.
从多视角看科学,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的本质,也有助于弄清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科学具有客观性、理性、可检验性、可重复性、逻辑完备性和批判性等特征,与伪科学在原则上是对立的。科学普及不够、权威效应作用、科学精神迷失、两种文化分裂、相关制度不健全等,是伪科学流行的认识和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8.
在形形色色的科学滋生物中,也许最惹眼、最有争议的,恐怕非伪科学或假科学(pseu-do-science)莫属。撒加德说:"科学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规范问题之一,就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问题。"要恰当划界,就要首先对科学与伪科学心中有数。关于科学是什么,我们大体还是心中有数的。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须辨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别"伪科学"对于发展科学非常重要。然而,过去人们对于"伪科学"的认识却不够深入。按照目前流行的"四科"(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  相似文献   

10.
1978年以来 ,是中国大地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不寻常年代。在社会变迁的特定环境下 ,以伪气功为代表的一股伪科学逆流 ,曾趁势作过一番番表演。科学的蒙羞使代表着科学事业的进步力量奋起抗争。科学与伪科学的斗争成为20年中又一值得关注的线索。总结这一段时间里反对伪科学斗争的经验教训 ,对于从源头上识别和阻断伪科学的滋生 ,对于增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树立全民族的科学精神 ,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一科学是一个令人敬畏的大字眼。在马克思看来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最近社会上关于“科学”与“伪科学&#168;的争论激烈。这是科学哲学界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为什么要批评和揭露“伪科学”?又为什么有人提出将“伪科学”剔出《科普法》?为了回答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本刊特约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宋正海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有助于广大读者对这场争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吕寒松 《创造》2002,(3):24-24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句句是真理”,而在于它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把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始终强调物质第一、实践第一,强调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联系性、发展性、矛盾性。它不仅批判唯心主义及各种形形色色的伪科学,而且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自身,反对把自身看成科学思想的顶峰,不断用新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发展自身,从而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3.
撇开历史不谈,在当今这个科学昌隆的时代,也许除了某种填补心灵空虚和自娱自乐的功能外,伪科学是有害无益的——如果它要从观念领域进入实践领域的话,肯定是这样。图奥梅拉一针见血地指斥:“伪科学和巫术是当代的祸害,这种祸害受到不负责任的权威、害怕各种灾变的人和上当受骗的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问题的科学、哲学、文化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科学文化界发生了一系列有关科学文化的争论,内容涉及怎样划分科学与伪科学、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科技创新、反伪科学是否会妨碍传统文化的继承、反伪科学与法制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这些争论以及争论的氛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让公众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并将争论引向理性探讨,民主与科学杂志社、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座谈。本刊整理摘编座谈会上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希望这些争论、讨论能够在知识界引起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科学文化问题的更多思考,同时我们也希望营造一个各家争鸣、和谐交流的氛围,以期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思想空前解放,尊重知识,崇尚科学,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成为时代主流。但由于社会历史等诸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某些唯心主义思潮和封建迷信活动又沉渣泛起,死灰复燃,愚弄广大群众,毒化社会风气,破坏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在这股浊流中,尤以伪科学欺骗性危害性最为严重,因此需要特别加以分析。伪科学是近代科学诞生后出现的。它是人类认识史上的怪胎,是寄生在科学肌体上的毒瘤。因此,历代的有识之士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在西方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著名…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哲学界,“科学”定义之争由来已久,流派很多,但只局限于学科内,影响不大。如果“伪科学”一词只指学术不端行为,那也未尝不可。严峻事实是“伪科学”一词已被滥用,已成为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全盘西化,全面打击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民间科学的工具。于是人们不得不呐喊、恳请,以遏制这种越演越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哲学界,“科学”定义之争由来已久,流派很多,但只局限于学科内,影响不大。如果“伪科学”一词只指学术不端行为,那也未尝不可。严峻事实是“伪科学”一词已被滥用,已成为消灭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全盘西化,全面打击原创性科技成果和民间科学的工具。于是人们不得不呐喊、恳请,以遏制这种越演越烈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近来,“坚持科学,反对伪科学”响彻祖国大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普及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用科学战胜迷信、愚昧和贫穷,把人们的生产、生活导入文明、科学的轨道。”现在,笔者把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报刊登载的伪科学与新迷信现象综述如下,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9.
近日,从网上看到有关凤凰卫视组织的科学与伪科学电视辩论的报道,据说场面火爆,双方的专家学者们一开始过招就处于亢奋状态,辩论险些演变为拳击擂台赛,这点实在出乎我的意料。对于什么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标准本文不想多谈,因为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学术问题,要想提出新的标准并非易事。笔者关心的问题是学术辩论是否应该有一种伦理约束?坦率地讲,这场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辩论什么实质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成了一场当代通过时髦包装的诡辩术的集中演示。通过这场辩论,笔者不禁想问: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辩论应该遵守的伦理底线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就要进入21世纪了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了50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了20年的中国,竟然闹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法轮大法事件。法轮大法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这些年来日渐泛滥的迷信和伪科学逆流的一个集中的爆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尺之冰非一日可化。这个情况,的确值得认真地反思。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党政领导干部、思想工作干部要反思。中国人民、中国各界,都要反思。(二)科学界也要反思。首先,法轮大法和各种迷信逆流是反对科学的,伪造科学的,同反科学、伪科学的东西作斗争,科学界责无旁贷,这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