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8年10月17日,正当辽沈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争取之下,国民党军滇系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于长春率部起义。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长春,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是东北我军正确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瓦解敌军原则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慕安 《党史纵览》2008,(8):34-39
1948年10月17日,正当辽沈战役胜利发展之际,在我强大的军事压力和积极的政治争取之下.国民党军滇系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将军率部于长春起义。这一义举,对和平解放长春.加速辽沈战役的胜利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东北我军正确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瓦解敌军原则的结果.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胜利.我党优秀的秘密工作者刘浩在其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同国民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这次战役,其参战兵力之多、战场规模之大.人民支前之踊跃、取得胜利之辉煌,都是空前的.它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篇章.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攻克锦州,造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态势,是取得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一仗.1 1948年9月7日,毛泽东主席提出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东北野战军首先南下北宁路作战,攻克锦州、山海关各点,封闭东北大门,尔后将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9月10日,东北野战军领导根据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针,确定了南下北宁路作战的具体部署:以第三、第四、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一等6个纵队和炮兵纵队主力及第二兵团指挥的热河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1个炮兵旅,分别围歼义县和北宁线锦州至唐山段各孤立据点之敌,相机攻取锦州、锦西、山海关各点,切断东北国民党军与关内的联系;以第一、第二、第十等3个纵队于沈阳以西地区,以第五、第六等2个纵队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由沈阳出援或一旦由长春突围之敌;以第一兵团指挥6  相似文献   

4.
正在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唯独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下辖第二、第二十五两个师)利用解放军全力围歼廖耀湘"西进兵团"之际,乘隙从辽阳直扑营口,并借道营口,乘船逃离东北战场,成为辽沈战役战场上的漏网之鱼。因为这一失误,"东总"被毛泽东严厉批评:"你们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在我们数电指出之后,又根据五十二军西进的不确实消息,忽视对营口的控制,致使五十二军部队于(10月)24日占领营口,是一个不小的失着。"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第一个伟大胜利。胜利是辉煌  相似文献   

5.
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的重要阶段,党中央、毛主席指挥我军在全国各个战场发动了强大的秋季攻势.为配合东北我军同国民党军的决战,中央军委决定在华北开辟新的战场,由华北军区第三兵团与晋绥军区第八纵队、内蒙的两个骑兵师以及晋西地区部队,共49000余人联合作战.令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与晋绥军区政治委员李井泉率部西出绥远,歼灭绥远守敌,并相机攻占绥远首府归绥(今呼和浩特市),解放全绥远,以钳制国  相似文献   

6.
气势宏伟、波澜壮阔的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阶段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一个战役.它的胜利,对后来进行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但是,在辽沈战役前和战役发展过程中,作为东北局、东北军区暨东北野战军主要领导人的林彪,却对率领部队南下北宁线作战,尤其是对攻克锦州作战曾几度产生犹豫和动摇,险些失去大决战战机.1948年,全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形势都出现了更有利于我党我军而不利于国民党军的重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同志于2月7日在给林彪等东北  相似文献   

7.
决战前夕办大学 1948年春,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四面雷鸣逐鹿原,八方风雨会汴梁".为了加强中原战场上我军的协同作战能力,中共中央决定调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陈毅到中原野战军工作,以便更有效地指挥我军在中原战场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8.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宣告结束,解放军从此拥有了稳定的战略后方和一支数量高达百万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此时此刻,共产党人的最佳选择无疑就是迅速将东北野战军开入关内,以决战的方式将平津一带国民党军就地全歼,进而挥师南下,一统大江南北。对于国民党军而言,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将己方部队撤出华北,转用于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辽沈战役胜利、东北解放75周年。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的首战,是解放东北的最后一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正〉〉战前态势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举行辽沈战役。辽沈、济南战役的胜利,加上人民解放军在其他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的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人民解放军增  相似文献   

11.
在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是我军五大主力之一,百万之众,兵强马壮,为打败国民党军立下不可磨灭的卓著功勋.四野发展壮大之迅速,战斗力之强大,举世公认.其中,除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东北军民的共同奋斗等条件之外,建设二线兵团,充实扩大主力亦是四野发展壮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辽沈战役前夕,我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六师任师长,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的全过程。回顾此次战役,我最难忘的还是锦州攻坚战。1锦州是联络东北和华北的战略要点。打下锦州,切断北敌南逃的去路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曾说过:“锦州的得失,关系东北整个国民党军的安危。共军如果攻占了锦州,就犹如关闭了东北的大门O”正是鉴于锦州的重要战略地位,1948年3月,国民党成立了“剿总”锦州指挥所,由范汉杰亲自挂帅,指挥第六兵团及所辖第九十三军和新八军等7个多正规师,连同冀热辽的…  相似文献   

13.
辽沈战役时,罗荣桓(见题照左1)作为东北百万大军的政治委员,整个战役的胜利,不能不与他的一言一行息息相关.他在党中央和东北局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在政治工作、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靠敌军的瓦解".解放战争时期,党和毛泽东运用"政治瓦解"这种统一战线的特殊形式,瓦解和削弱了敌军的有生力量,争取了177万国民党官兵起义和投诚,壮大和发展了我军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最反动的敌人.小米加步枪的人民解放军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消灭了飞机加坦克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统战思想的伟大胜利,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15.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军作战思想作出相应调整的情况下,毛泽东指导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实施的与国民党军的一场战略决战。在淮海战役的酝酿和实施过程中,毛泽东根据济南战役胜利后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及时批准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确立作战方针,决定把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投入战场;针对战役发起后的敌情变化迅速调整战役方针,指导中野部队发起徐蚌作战;协调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并采纳其建议,调整战役第二阶段作战重心和歼敌任务,把战役重心调整到战场南线;着眼于抑留和歼灭华北战场的敌军集团,调整战役第三阶段的作战进程,推迟总攻时间。毛泽东的全局指导和前线指战员的浴血奋战,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追击阶段后,十兵团奉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进军福建。这是我军对防守在福建境内福州、泉州、漳州、厦门等重要城市及其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进行攻击作战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井取得辉煌胜利,在我军作战史上写下光辉篇章。48年来,十兵团福建军区  相似文献   

17.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电报指出:如淮海  相似文献   

18.
<正>韩先楚是我军著名战将,他足智多谋,作风硬朗,骁勇善战,勇于创新,一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特别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的韩先楚曾成功地指挥过鞍海战斗、新开岭战斗、奇袭威远堡战斗、四保临江战斗等,打得国民党军狼狈不堪,胆颤心惊,“旋风司令”威名远扬。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韩先楚指挥三纵等部队打响了辽沈战役第一枪,仅用6个小时就攻克义县城,全歼国民党守军、美式装备的暂编二十师1.2万人,打开了通往锦州的门户,为接下来锦州攻坚战——关门打狗战略的实现,以及整个辽沈战役的顺利进行和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毛泽东对我军夺取城市实施了不同的战略指导,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最终用3年时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毛泽东关于我军夺取城市的战略指导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战争实践的具体体现,反映了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946-1948年冬,哈尔滨是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作为全国解放区唯一的大城市,哈尔滨现代化程度较高,物质条件较好,我军在哈尔滨陆续接收了一批印刷厂、造纸厂,具备了出版《毛泽东选集》的物质基础。1947年秋,在东北战场发生巨大变化、我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国民党军已失去战略进攻能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