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羿锟  黄斌腾 《法学论坛》2005,20(4):99-104
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在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严重脱离其实际价值而持续上涨的不正常状态。房地产泡沫与开发商的非法炒作、过度投机、人们的非理性价格预期以及结构性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其产生根源在于法律制度的缺失与不完善。本文通过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有关法律,在土地管理制度、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使用方式、房地产金融体制、房地产市场交易、房地产税收改革以及住房结构性问题等方面,探讨我国防治房地产泡沫的法律完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许国鹏  余俊 《行政与法》2004,(11):119-120,123
取得时效制度具有维护财产稳定、确保交易安全、促进物尽其用的社会功能。如何设计符合社会需要和实际的制度关系到该制度的法律效果,关键是要规定好“善意”构成要件的在不同财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民法中重要的法律制度,它所保护的对象不仅涉及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保护,还涉及财产交易中动的安全保护,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财产交易的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从而鼓励市场交易,促进物的流转.其实质是通过对追及权效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在商品流转速度大大加快的现代社会,各种形式的交易关系频频发生。出于交易的便利,各种代理形式应运而生,而表见代理制度的设立,对于维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鼓励市场交易、维护交易的安全与稳定,建立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中国表见代理制度的建立过程,表见代理的特征、法律後果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谢艺 《法制与社会》2013,(18):262-26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带来的大量房地产交易、变更登记的掩护下,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房地产变更登记过程中的一些漏洞,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骗取房地产登记,从中攫取大量非法利益,因此导致骗取房地产登记犯罪案件也与日俱增,不仅造成了房地产业主的财产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如何防范骗取房地产登记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商品交易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法律在保护财产静态安全的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对动态财产交易的保护。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不仅是财产交易有序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整套物权法律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石。2007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专门对不动产登记的重要问题作出了规定,确立了中国不动产登记的基本结构,为将来不动产登记法的制定,提供了整体架构和思路,标志着中国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正式确立。然而,我国不动产登记存在着诸如立法不完善、房地分离登记、城乡管理不统一等许多问题。并且国内对关不动产登记制度当中存在的各个问题尚有争议与分歧,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就不动产登记制度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从立法体系、登记机关、登记规则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使我国不动产管理真正作到制度健全,有法可依,从而保障不动产真正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法律的权威,这也正是法律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周佳 《法制与社会》2010,(20):105-105
人类的消费模式是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形成的,消费与社会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其中房地产的交易更是关系着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重大问题。本文拟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说明房地产交易对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性,其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如何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合理化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是用行政手段对知识产权侵权产品的跨国交易进行规制,目的在于将侵权货物阻止在海关边境外,不让其进入一国或一单独关税区的商业流通,以免破坏正常的经济贸易秩序。我国已建立起相对完备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但在具体制度方面存在不合理的方面,不利于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利益。本文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对其不足进行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道契是上海租界中适用的土地契证,由中外双方谈判确立。虽然在形式上与中国传统土地契证相类似,但由于受西方契约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在本质上其为近代土地契证。受这种契证制度的影响,传统社会也开办华商道契,与田单等传统契证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成为近代土地契证的最早实践。  相似文献   

10.
公证是我国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国家预防纠纷、维护法制、巩固法律秩序的一种司法手段,其在维护交易秩序、减少法律风险、保护公民财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代公证制度分为拉丁公证制度和英美公证制度,我国的公证理念与拉丁公证制度国家较为相似,注重事前预防,公证机构准入门槛很高,其公信力也较高。文章认为,针对我国当前公证制度的现状,有必要基于"放管服"视角对公证体制改革进行研究与讨论,拓宽业务领域、机构减负、轻装上阵,保证机构独立性的同时提升公证服务水平,促进公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养军 《北方法学》2013,7(1):21-30
我国相邻关系法既植根于深厚的历史传统,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历史上,出于社会控制的目的设有邻里制度,相邻不动产利用的调节大多依托民间习惯。近代以来,部分民间习惯被纳入"民法",成为处理相邻关系的直接依据。面对复杂的现代不动产利用关系,《物权法》一方面规定了主要的相邻关系类型,另一方面通过引致规范扩张了相邻关系的法源。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为协调不同法源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明律“私充牙行埠头”条的创立及其适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光政 《法学研究》2004,(2):116-125
明律新创“私充牙行埠头”条,将牙行制确定为全国通行的一种法定制度,在市场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该条的创立是对中国古代尤其是宋元以来市场交易中介行为进行总结继承和明初社会经济秩序要求“因事制律”的结果。该条在调整市场秩序的实践中发生了一定作用。明代官府通过控制市场交易中介组织来调整市场秩序的经验对清代的市场管理法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成文法、习惯法与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土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考察了宋代至清代有关土地的成文法和习惯法的发展情况 ,在此基础上 ,对成文法和习惯法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习惯法的长期存在是由于其能够起到降低契约达成和执行中的交易费用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就法律制度中所反映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思想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许世英 《政法论丛》2011,(2):123-129
中国封建社会并不存在独立的商法制度。制定私法性质的商法是晚清修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清末商法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商事立法,在近代法制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清末商法的实施机构、清政府对商法的贯彻施行、民间对商法的遵守等方面给予必要的研究。清末商法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末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刑名幕友是清代地方司法活动的实际操纵者.其通过专业学习和长期实践积累丰富的办案经验,形成了既注重依律办案又崇尚引经决狱、既追求仁恕宽厚又擅长诡谲狡诈、既重视证据确凿又深谙按需剪裁等独特的办案办式,并在清代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因案修例,即基于某一司法案件对《大清律例》中的相关条例进行修改。这是清代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法现象。《大清律例通考》《读例存疑》等考证类释本和《驳案汇编》《刑案汇览》等描述类案例集,分别以法律文本备注和刑事案例陈述的形式,记载了因案修例的诸多实例。结合因案修例的各方面特征来看,它属于清代法律的一种司法创制机制,带有典型的传统中国特色。清代统治者通过此种机制从司法案件中抽象出成文法则,进而实现法律文本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均衡。对于当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因案修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对明确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路径和方向,以及完善“由案到法”的衔接机制、指导性案例的审核机制、类案判断机制、指导性案例的退出机制等,具有积极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张桂梅 《政法论丛》2009,(1):110-112,F0003
诉讼法律思想是清末修律时期新法律思潮中的一股,当时的中国法学家开始对诉讼程序正义、独立编纂诉讼法典、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分列编纂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虽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开拓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时代局限性。对清末诉讼法律思想的研究,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在司法改革的道路上既要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的东西,又要对我们的传统进行合理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丁晓原 《金陵法律评论》2005,1(3):126-132,144
梁启超、严复、王韬等晚清的思想者散文家,以散文的方式参与其时代话语的建构.他们的写作凸现着作为公共知识分子写作所通常具有的模式特征.时代的命定、社会身份的规定和个人特殊的心路历程等因素,决定了他们的散文--晚清主流散文,是以时代主题的表达为要务的.这一类散文有着思想的偏至和审美的弱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新式法学教育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近代化时期。在此特定的历史阶段 ,中国的法学教育一步步地突破传统模式 ,开始以西方资产阶级法学教育的思想、方法来培育法律人才。清末的这种新式法学教育为促进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教育模式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近代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于办好今天的社会主义法学教育事业 ,以培养出真正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专门人才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This essay explores a number of issue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ology in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It examines these issues with reference to differences in property law concepts in a global context, looking at both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ideas, for instance. The essay also discusse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into real-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s and the infrastructure requirements for promoting real estate markets in countries with emerging 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 A key observation of the essay involves the need to think about property law questions in an integrated manner. It is no longer possible to think in a compartmentalized way regarding real property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n modern real estate transactions these areas are fully integ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