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周中坚 《东南亚》2004,(2):34-45
东南亚华文报刊个别萌芽于 1 9世纪前期 ,部分诞生于 1 9世纪末期 ,2 0世纪初开始形成群体并开始其主要的历史进程。在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 ,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历史的发展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百多年来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到相继取得国家独立并开始实现国家现代化 ,东南亚华文报刊也相应地经历了从华侨喉舌到华人桥梁的演变 ,经历了从植根于祖国中国到移根于所在国的变化。这个过程同华侨变为华人 ,同华侨“落叶归根”到华人“落地生根”的变化是一致的。一、东南亚华文报刊的出现在东南亚…  相似文献   

2.
目前,东南亚约有2000多万华侨华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70%。华侨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东南亚地区形势以及华侨华人自身的不断发展,未来华侨华人在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 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都相继建立和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也对其华侨华人政策作了相应的调整:一是改变以往对华侨华人强制性的同化政策,普遍采取较温和、宽松的政策对待华侨华人。例如:在入籍问题上,允许华侨自愿选择当地国籍。二是改变  相似文献   

3.
一、序言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海外华侨、华人的80%以上人口,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对居住国的战前与战后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地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如何看待、对待当地华侨、华人的经济地位与经济力量,历来是东南亚各国政府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的重要课题,从而也是影响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经济发展命运的重要课题。除了泰国之外,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战前都曾经长期沦为西方殖民国家的殖民地,泰国也是西方殖民国家所控制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战前西方殖民主义者为了达到其在殖民地进行“分而治之”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政治环境的改善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现实社会状况也给东南亚华文教育事业提出了一些难题。其中提高东南亚地区华文教师培养质量一直是影响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人才库的建设和完善可以在华文教育管理部门、华文教师组织、华文教师个体三个层面上对提高华文教师培养质量方面提供相应帮助,促进华文教师培养活动提高效率,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地域、风俗、当地政策等原因,海外华文教育又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而东南亚地区较为集中。华人、华侨旅居东南亚,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他们与当地人同甘共苦,和睦相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们使优秀的华夏文化与东南亚文化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华文教育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是东南亚华人、华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690年印尼华侨创办东南亚第一所华文学校———明诚书院,到19世纪20年代东南亚创办近代华文学校,华文教育可谓逐渐步入正轨。历经百年沧桑,时至今日,东南亚各国已赋予其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是全球华人聚居最多的地方。东南亚华人"华人性"逐步调节、适应、然后进一步演化,形成了与本源"华人性"相异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华语使用"、"传统习俗继承"、"华文教育"以及"与祖籍国关系"这四个维度。而这一嬗变的过程直接反映了东南亚华人因应国际局势外生变量的变化与居住国同化政策、多元文化政策的外在结构性环境变化而发生演变的事实,反映了东南亚华人既秉持一些"中国元素"又融入"移居国元素"的历史进程。事实上,东南亚华人"华人性"的嬗变是华人社会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柬埔寨是华人和华侨较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地区形势的发展以及中国同柬埔寨国家关系的变化,当地华人、华侨的处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951年,在柬华人约30万左右;60年代末,在柬华人曾达到50万左右。自1970年到1990年的20年战乱中,华人数量锐减。据《柬埔寨之光》1993年7月3日报道,在柬埔寨的华人、华侨为25万人。这20多年来。作为华人、华侨处境变化的反映之一——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也从50年代以来经历了繁荣——衰退——再兴起的马鞍形变化。一、柬埔寨华文教育的过去柬埔寨华人、华侨办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14年,潮州帮华侨在首…  相似文献   

9.
1999年1月21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国会上宣布了新加坡政府新的华文教学政策,对以往华文教育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这次改革是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将在21世纪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容涉及华文教育的鼓励机制、教学方向和教材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一、华文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目的1、文化传统面临挑战。新加坡一直注重在本国保留“亚洲传统”。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保留中华文化传统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华文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新加坡采取了一些鼓励华文教育的措施,如在一些大学新…  相似文献   

10.
周聿峨 《东南亚》2000,(2):55-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文学校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各国华文教育严重衰落 ,包括华人占人口比例 70 %的新加坡。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 ,目前 ,全马有以华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 12 82间 ,华文独立中学 6 0间 ,华文大专3间 ,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在于 :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 ,我们的文化 ,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 ,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  相似文献   

11.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世界华文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其华文教育的特点也不同。本文通过对东南亚与日本华文教育的比较,分析华文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国中华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华人经济在新加坡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发展为主线,对1997~2008年期间新加坡华人企业集团变化和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继续蓬勃发展,具体表现在学校数量增加,学生数目扩大,华文教育普及度提高,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等方面.但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师资、教材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菲化运动”对华社产生强烈冲击,华侨社会陷入动荡。在菲律宾政府放宽华侨入籍条件后,华侨社会逐步演变为华人社会,其政治认同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因素不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也使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紧密关联,是深入反映华侨华人社会处境的一面镜子。为此,研究战后菲律宾华文教育可为进一步了解菲华社会提供良好视角,同时也可为当前汉语国际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试析二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对当地华文教育的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初期,许多华人社团创办了实行华文教育的学校。许多华团专门针对华文教育设立奖助贷学金,积极推动了华文教育的发展。独立后,面对政府采取的限制、压抑华文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华团尤其是华人教育社团起而抗争,通过各种方法途径,积极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和权益。事实上,华团是维护和发展华文教育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7.
非政府组织与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政府组织在东南亚国家社会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的活动已经渗透各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许多方面。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各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各国对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和政策,及其形成这些政策的原因。随着东南亚国家政治的转型,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政策也处于进一步的调整之中,其基本趋势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共谋国家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华侨已多数归化于当地国家,成为当地国的公民,华侨社会的这巨大变化,同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采取加速归化的政策和步骤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就战后东南亚国家对华侨归化战略、政策及其对华侨社会变化的影响作一些探讨。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的战略和政策战后,东南亚各国先后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了政治独立。东南亚的民族主义在反殖、反帝斗争,争取民族独立中是具有进步性质的。但在独立以后对待异族采取盲目排  相似文献   

19.
2002年东南亚各国的华侨华人政策日益缓和、宽松,华人社会总体比较稳定,继续呈良性发展态势,各国华人积极参与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虽然世界经济低迷对东南亚各国影响较大,但各国华人积极应对,改进经营管理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加强与中国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华人社团的复兴与重新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东南亚各国政府放宽了华人政策 ,华人社团开始活跃。在华人社团发展复兴的过程中 ,其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取向也在重新定位。东南亚华人社团由族群自治团体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众组织 ,并加强了国际化倾向 ,未来发展将随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新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