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买受人在清偿全部价金之前对买卖标的物享有期待权。所有权保留买卖中买受人的期待权所受的损害,既可能来自于出卖人,也可能来自于第三人。侵害期待权的行为,既可能是对标的物的所有权的再次转让,也可能是对标的物的事实损毁,因此,对于买受人的期待权保护应区别不同情况对待。  相似文献   

2.
黄忠 《理论探索》2008,(3):143-145
虽然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交付主义的风险负担规则,但是对于非典型交易中的风险负担问题却不能据此作简单的类推.具体来讲,所有权保留买卖、所有权转移而无交付的买卖仍应贯彻交付主义原则;但对于非转移所有权的交易,应采用所有人主义;在简易交付的交易中,原则上可以以买卖合同的订立时间来认定交付时间,并以此作为风险转移的时点;对于占有改定与指示交付的交易则应区别具体情况对待,而不能简单类推适用交付主义.  相似文献   

3.
《求知》2005,(8):47-4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博士李志能认为,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转移。要想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需要作战略调整。从转移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角度看,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面临竞争力方面的重大挑战。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具有的一些竞争优势,如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4.
田文林 《理论视野》2011,(9):55-59,62
民族分离问题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造成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从理论角度看,民族分离运动惯用的民族自决权本身就存在极大缺陷;从现实角度看,西方大国已将"民族自决"视为分裂、肢解对手的工具;从制度角度看,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模式选择不同,其对民族分离的免疫力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
从同一到分离系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是《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存在行使主体制度不健全、程序规范缺失、行使主体权限模糊、法律效力不明与信息不充分等问题。《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应当有效解决好行使主体的确定标准与准入条件、如何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决策机制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法官职权调查证据制度的存废在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但从发现事实、寻求实质正义等多元的视角来看这种制度性的保留有其现实意义,在适度的范围内还弥补和对抗制度当中存在的痼疾。要保证该制度不至于损害诉讼制度的公正性,应该从原则、主题和范围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私人所有权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需要在安全、自由、平等等理念的指导下,对我国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加以完善。统一私人所有权的名称内涵,提升其法律地位,加强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8.
商品房预告登记制度设立的目的是要解决“一房数卖”的现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看,商品房交易中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核心是对商品房未实际交付前的增值所有权在房产售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的分配及商品房未能交付造成的损失在各买受人之间的分配。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安全性,需要将进行预告登记的权利配置给买受人,同时,赋予完成预告登记买受人的购房款返还请求权以优先实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保留买卖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但我国关于所有权保留问题理论研究和司法解释甚少。本文深入地探讨了所有权保留买卖形式的法律概念、主要特征、风险调控、标的物被侵害等问题,以望对司法实践活动有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丹 《学理论》2014,(6):79-80
预告登记制度通常适用于房地产商品房预售情形的市场交易中,预告登记属于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告登记有别于本登记,自本登记办理之日起购房者即取得房屋所有权,预告登记的办理只是发生确保购房者在房屋建成之后的将来取得所有权。预告登记的实质目的在于确保将来自房屋正式建成之后购房者对房地产商享有要求其转移所有权的请求权,这项制度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实现当事人将来的物权,而且还有利于保护市场交易安全、维护不动产交易的市场信用。  相似文献   

11.
刘明明 《理论导刊》2008,13(6):17-21
土地发展权是对土地在利用上进行再发展的权利.从法经济学看,土地发展权可以将农地保护的正外部性内部化、可以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可以为政府和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激励.从法社会学看,土地发展权可以消除土地开发中的利益不平等现象,有利于社会公益.从生态学角度看,土地是生态平衡的重要因子.土地发展权有利于保护土地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从法哲学角度看,土地发展权具备权利的构成要件,是土地所有权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眼于法典以及法观念描述资本主义所有权或财产权理论之变迁.罗马法时代的所有权与中世纪欧洲的所有权一样,都存在着身份和政治权力的性质约束.而到法国古代法末期,封建特权到处遭到反抗,使用领域的权利逐渐获得重视,成为真正的所有权.所有权绝对论获得了18世纪20年代开始的启蒙运动自然法思想的极力支持,将所有权至上与人人平等、个人自由并列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原则.19世纪中叶,法学思想中开始以意志对权利进行抽象界定,所有权也被归结为所有者的意志.其实,无论是封建庄园制度,还是近代的产业革命,都与私有财产权观念和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直白的说,恰恰是确定的所有权制度和观念成为了"西方世界兴起"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居住权制度的适用范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阅春 《理论探索》2007,(4):139-142
居住权是非所有人利用所有人房屋的一项重要的用益物权制度,其适用范围一直是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争议焦点。在我国现行条件下,居住权制度不仅在传统领域仍有其适用的空间,在一些新型领域还有进一步扩张的可能。在未来民法典物权编的立法设计中,可以考虑引入居住权并将居住权的适用范围延伸至保留居住权的买卖、合资建房和分时度假酒店等新型领域中,为房屋所有权人保障其所有权的归属和实现财产的充分利用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所有权保护的一种例外,是对无权处分的特别规定,是对所有权效力的一种限制.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善意取得制度是商品交换与权益维护的平衡机制.从现有各国立法来看,对表现为动产的赃物各国或地区有不同的立法案例.从我国的立法及实际国情来看,应更倾向于保护原始所有权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政府自身建设还是从社会和谐进步、公民权利保障角度看,促进政府决策法制化建设都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法治实践过程中,政府决策法制还存在诸多缺陷,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我国政府决策的水平,影响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政府决策法制化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在:公众参与是基础,程序公正是保障,权责统一是关键,并不断推进各项机制创新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6.
所有权保留式分期付款买卖若干风险的法律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经济促成了分期付款和所有权保留的紧密结合,但由于我国目前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位及立法的薄弱,实践中的一些问题难以得到妥善的解决,这就呼吁学界在法律制度设计层面上进行探讨以期对之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合同法》对分期付款买卖的规定甚少,由于其较于普通买卖具有其特殊性,学界对其探讨较多。在分期付款买卖中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上,所有权随交付转移的观点较为可取,但是所有权转移与风险转移没有必然联系。此外,法律应当对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标的物的交付时间作出明确规定,以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得以适用。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除了行政问责制度自身的缺点以外,行政问责文化的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问题。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责任意识偏差大、缺乏道德自律的理念和行为规则。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主要表现为理性参与意识不强。从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的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公共精神匮乏、法治观念薄弱。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历史与传统的遗产、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利益的冲突、信任的危机、价值的失范等。有效解决当前中国行政问责文化问题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改造传统遗产、完善法律制度、创建分配正义、提升政府信用、重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根据《物权法》第106条之规定,我国把动产与不动产都作为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对象。把不动产纳入善意取得制度范畴基于对静态所有权的保护和动态市场经济中商品流通秩序之间权衡所作出的价值选择,也是对多国都已明确规定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回应及对先前《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89条的确认。在具体适用《物权法》第106条的情形中,违章建筑不属于不动产的范畴,不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市房产在转移所有权登记过程中如果权利人或利害关系人以事前未经其许可为由要求房产登记部门撤销登记,  相似文献   

20.
居继清 《理论探索》2007,2(5):63-65
党内和谐是指党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形成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状态,是党组织的存在状态与工作的运行状态。党内和谐的内涵从宏观角度看,包括政治上的和谐、思想上的和谐、组织上的和谐、作风上的和谐、制度上的和谐、能力上的和谐;从主体的角度看,包括党员与党员之间的和谐、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和谐、党员与干部之间的和谐;从组织的角度看,包括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和谐、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和谐。衡量党内和谐的标志有:认同感、归属感、协调性、亲和力与执行力等。实现党内和谐,要以伟大事业来统领,以创新理论来武装,以科学制度来规范,以优良作风来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