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和谐社会就是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理想追求,是组成社会系统各要素自身以及各要素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融合、彼此适应、相辅相成的状态。而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和谐社会最基本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人是社会和谐的责任主体,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人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人自身要和谐,必须使自己的期望适度。期望过低过高都不行,甚至危险。化解这种危险需要加强期望调节。加强期望调节,能够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沟通思想,形成共识,求得心理平衡,保持期望适度,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能够跨越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即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性质,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最核心的思想。跨越性与和谐性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发展的跨越性,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能够跨越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即社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性质,协调、均衡和有序是其最核心的思想.跨越性与和谐性统一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中国化最新研究成果。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中,如何实现“经济-自然-社会-人”的共同发展,并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永恒主题和最终目标等价值取向.树立和发挥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快速和谐发展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构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健康、文明的辩证关系,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把人口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在人口思想上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发展观。这种突破变现为发展的和谐性、发展的主体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发展,即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历史过程,逐步趋向全面发展。他是指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体力、智力、个性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广义地理解人的发展,应当包括人的自由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及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体现,又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社会进步互动的结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不断追求和推进的历史过程和现实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多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  相似文献   

8.
孟秋菊 《党史文苑》2008,(10):53-56
目前学界多是从消费角度来认识消费和谐内涵的,把消费和谐看成是消费单方面去适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的要求.事实上,消费和谐是指消费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自然生态平衡的消费理想状态.显然.这需要消费者和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在认识消费和谐内涵时,不能仅从消费角度.而应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当人心理不和谐时就会产生不和谐的社会行为,对社会起到破坏作用。因此,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心理和谐便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11):24-26
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具体地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关于客观世界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结合新时期新阶段的特点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它的提出,更新了发展理念,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是社会中存在的互相依存的一切关系构成的关系机体。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和谐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一个主体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历史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高度浓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为中国确立了和平发展道路,表明中国要用斗争和互利共赢这两种方法对待资本主义国家;江泽民为中国和平发展增添新内涵,表明中国将通过推动平等竞争和全面交流来促进世界进步;胡锦涛为中国和平发展再添新内涵,表明中国要联合各国共建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共存共荣的新世界。由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以来的事实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稳定的社会秩序、和谐社会的建立则离不开每个域在法律分清权界基础上的自觉建构和相互合作,这种相互赋权和合作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模式必将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注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政治文明的内涵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应的范畴,是指人类改造政治生活所取得的积极的政治成果,它表现为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民主、自由、平等、解放的实现程度。政治文明具有稳定、发展和导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的廉政教育渗透在各种形式的公民教育活动中,公民道德教育与廉政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成效明显。公民教育在塑造高素质的新加坡现代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实质。工业化意味着在工业自身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用现代工业的文明成果去改造整个国民经济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进步。工业化道路是决定工业化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我们从经济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几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文化走出去的前景是光明而令人振奋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发展困难和成绩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发展战略遇到一些议论甚至是非议,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发展战略,本文从经济改革的"退"与"进"、政治发展的"废"与"兴"、文化建设的"觉"与"信"、社会管理的"和"与"争"、对外政策的"软"与"硬"、国际地位的"独"与"群"这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政府行政不及与行政超越不当行为,必然会大大增加经济运行的社会交易成本,对政府的效能产生很大的危害.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推进政府行政创新,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准确定位政府角色,严格规范政府职能和政府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