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司法权威的和谐理念就是指如何保证和维护司法内部在行驶国家权力时能够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相互促进的和谐的机制并保证司法过程和司法结果产生公平公正效果的思想和理论支持,它强调的是司法权配置的合理性,司法运行过程的协调性和司法行为结果的公正性,是系统性和权威性在司法中的要求和体现。因此文章从司法权配置的和谐、司法过程的和谐和司法结果的和谐来论述了如何在和谐理念下树立司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2.
"赔钱赎刑"是司法和谐的表现,应从司法和谐理念出发,运用思辨的方法,以实证为视角,对"赔钱赎刑"进行"三追问"与"二考察";进而得出其符合司法和谐正当性与合法性的理由是:人权保障理念对当事人双重保护的趋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刑罚轻缓化的实行;与修复性司法的国际接轨视野的催动;体现出一般公正下的个别公正的刑罚个别化的追求,以及在司法和谐技术上对法律潜在的认同。并对司法和谐的"赔钱赎刑"制度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转化和现实的具体构建进行了技术性考察。  相似文献   

3.
"司法和谐"的理念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对司法活动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新的探索和定位。"司法和谐"至少应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司法工作与社会的外部关系来看,司法部门应当成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利救济途径,司法机关应该充分发挥定纷止争、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起到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从司法系统内部来看,"司法和谐"意味着对司法机构的准确定位、司法程序的公平正当、司法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分工、审判活动的协调运行等。要实现"司法和谐",必须处理好几对重要的矛盾关系。首先,在司法机构的角色定位上,应当注意司法独立和司法谦抑的统一,以保证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其次,在审判组织的发展方向上,应当实现司法精英化与司法民主化的兼顾,使审判过程既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又有人民群众的见证和参与。最后,在审判活动的价值取向上,应当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法律传统出发,平衡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公正"与"和谐"是中国司法传统的核心价值,简帛中体现的司法理念充分表达了这两种核心价值。"司法公正"的理念要求司法官员戒贪防腐、消除私情私欲、秉公从事司法活动;"司法和谐"的理念要求通过一种人道、公正的刑罚手段及"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来促进社会和谐,并通过一种顺应自然秩序的司法措施最终达到宇宙自然秩序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我国司法受上级当政机关的干预较多,媒体的声音有可能干扰到司法裁判,有时公众的眼睛并不能看到案件的全部,致使司法的公信不能与公正统一的情况出现。司法的公信应从公正中得来,司法机关应提升自己的办案水平,同时将司法裁判过程公之于众,让群众看到公正的信息,实现司法公正与公信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从"力"的视角考量司法公信力,其内涵包含司法能够赢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应具备的能力,司法获得社会公众普遍信任和信赖后产生的影响力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三项内容。其中,第一项内容最为重要,应属于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司法裁判的本质必然要求司法公信系于裁判力,而司法公正的使命必然要求司法公信注重公正裁判,因此,公正裁判力应该成为司法核心公信力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基于司法公正包含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提升司法公信力则需要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增强公正裁判的能力。司法公正在法治语境下对裁判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为两个统一,即司法职业化和司法民主化之间的辩证统一以及司法能动和司法自制之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试论司法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改革在现阶段步履维艰,其根源便在于对宏观决策上的四大“两难取舍”认识模糊。司法改革必须自上而下,统一推进,并应改革司法行政工作管理体制,实行垂直管理,在保证监督实效的前提下稳妥地实现“放权”。如此,司法改革方能达到革故鼎新,还司法以公正、廉洁与效率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传媒与司法统一于社会公正,但二者又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传媒与司法冲突的主要表象在于:媒体过度介入司法,影响司法独立;司法无力回应传媒,妨碍新闻自由;公众不当参与表达,损害社会公正.传媒与司法冲突的具体原因在于:传媒监督缺乏有效规范、司法独立缺乏制度保障、参与公众缺乏法律知识.传媒与司法冲突的破解之道在于:媒体规范其监督行为、司法增强其自身素质、公众提高其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9.
陪审制度是我国吸收西方国家先进法律制度的产物,属于舶来品,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和人民监督的司法理念。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健全,陪审制度备受质疑,理论设计的应然与实际运行中的实然出现很大的偏差,任职条件、抽取机制、遴选机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弊端成为陪审制度的诟病。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真正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司法的民主化、公正化,发挥陪审制度的应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检察官和律师的职业分工不同,但在诉讼地位、诉讼权利、职业目的上具有一致性.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两者诉讼权利不平等、诉讼地位不平等、诉讼职能运行不畅等一系列问题,两者应有的作用未能够有效发挥.平衡检察官和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促使检察官与律师的互相监督、互相协助,有助于贯彻人权观念、平等精神,确保诉讼公正与效率、实现和谐司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公正是司法的永恒标志与基本价值。对于司法公正的评价标准,人们缺少统一的认识。我国目前的司法工作还存在着大量不公的现象,司法公正的实现还存在着诸多障碍。究其原因是:司法体制制约、妨碍区域利益冲突,造成司法活动中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影响司法公正;司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而实现司法公正,促进司法制度改革的途径是:把司法改革纳入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范围;强化法制的统一性,防止司法权的地方化、部门化;完善管理体制,增强司法公正的独立性;推进程序公正,健全司法公正的运行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我国司法公正的途径应当是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独立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廉洁、自律、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司法队伍的改革,也是人的改革,司法公正,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正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建立完整的司法公正理念则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础:司法公正包含法律正义和公正司法两个方面,其中,法律正义是公正司法的起点和归宿,公正司法则是法律正义的实现方式。法治信仰、法律权威、法制统一、司法公开、司法独立等作为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有机构成了我国完整的司法公正理念。  相似文献   

14.
司法不作为现象及司法管理对策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司法不作为是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规定或宪政原则,拒不、怠于或迟延履行法定司法职责的现象,是“司法渎职的灭迹者、公民权利的活埋者”,严重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妨害司法正义及社会和谐的实现。司法不作为可表现为种种形式。其主要成因是司法制度缺陷、地方保护主义、司法程序漏洞、司法官员素质低下等等。应通过完善司法制度、强化国家赔偿、提高司法官员素质、完善司法程序、加强司法的社会监督等司法管理手段,对司法不作为行为进行预防、救济和制裁,以提高我国司法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司法能动主义首先是从美国兴起的一场司法运动。在历史上司法能动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含义。在美国历史上就司法克制还是司法能动的争论非常激烈,而司法姿态也是在这两种审判哲学之间呈现出"来回摆动"的情形。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这种争论也渗透到我国的司法界和理论界。目前我国提出能动司法的审判哲学,这与西方的司法能动主义存在交集,同时也有区别。对此,我们应该予以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6.
权力固有属性的差异是区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基本依据。国家权力之间的错位是目前我国司法体制的主要问题与症结所在,也是导致司法行政化、地方化的主要根源。理性认识司法权的内在属性应当成为司法改革的理论原点。从制度上切断司法与行政和地方的脐带,是司法真正树立起自身权威和公信力的前提。一场真正的司法改革必须从宪政体制的角度进行统筹分析与考量,每一个具体的改革措施也都应当与宪政和法治建设的总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17.
WTO的司法规则和程序表现为协商、斡旋、调解与调停、专家组、上诉评审、DSB对有关建议与裁决的监督执行、补偿和中止减让以及仲裁等。DSU的特点有 :(1)争端解决程序的统一性 ;(2 )争端解决机构的专门化 ;(3)表决方式的否定式共识型 ;(4)非违法之诉程序的明确化 ;(5 )期间评审和上诉评审程序的明确化 ;(6 )期限的明确化。WTO的司法对国家主权产生了一定的限制。WTO的司法与我国司法存在诸多方面的差别 ,WTO的司法程序与中国司法程序应实现最大化对接。在WTO之下 ,中国司法应选择开放与自治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现代司法是现代政治合法性再生产的制度装置,而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其具有保守、克制,有意与社会保持适当隔离,严格按照正当程序操作,严格依法断案的品质。西安中院在审理药家鑫案时征求旁听人员关于量刑的意见,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引发了司法的合法性危机,就是因其背离了现代司法的范型,以致引火烧身。避免司法改革举措失当导致结构性的危机再生产是我们在整个司法改革过程中始终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于司法对社会的功能和社会对司法的认同。"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是当前衡量审判工作的重要标准。在司法公信力缺失的今天,应当推进审判公开制度、建立裁判文书质量管控机制、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升司法审判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