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年在鉴定工作中遇到了几例物件上的机械固定部件,因印压而留痕于承痕客体,因而需对留痕客体相关部位进行同一认定的案件,现将鉴定方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案例1 1989年4月25日,我市星火路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死者所穿红色涤纶外裤左臀部上方留有一“”状及两个正六边形灰尘加层印痕,结合现场分析,此印压痕迹应为“解放牌”卡车底盘左前轮减震器支架的两个斜边及固定螺母,在撞击瞬间印压所留。经检验杨某某所驾嫌疑“解放牌”卡车,发现该车减震器左固定  相似文献   

2.
在铁路公安工作实践中,常常遇到犯罪分子拆卸固定钢轨的配件,破坏列车运行安全和盗窃路材案件,从而在被拆卸的器材上留下擦划痕。由于这类案件现场多处于室外,受自然界环境和列车上的废水影响,在被拆卸器材的擦划痕的表面生成程度不同的锈蚀痕。研究锈蚀痕的生成过程,对于判定案发时间有决定性的意义。一、锈蚀痕的形成钢铁在常温和干燥的空气中长时间一般不会锈蚀,可是在高温和潮湿的空气中与空气的氧气、水共同作用下会发生锈蚀,而在钢铁表面产生赤褐色的铁锈。□温度47℃-52℃、相对湿度26%、遇水5分钟后发生锈蚀;5小时后产生略厚层土黄色锈蚀痕,用潮湿的纱手套(一般用力)擦拭数次后(以下简称擦拭后),痕底有较薄层土黄色斑痕。□温度26℃-36℃、相对湿度80%-90%、遇水5分钟后产生很薄层灰黄色锈蚀痕;擦拭后没有反应;一天后产生薄层土黄色锈蚀痕,擦拭后有较薄层灰黄色斑痕;3天后产生厚层红褐色锈蚀痕,擦拭后有略厚层红褐色斑痕;6天后产生很厚层红褐色或赤褐色锈蚀痕,锈蚀痕擦拭不掉。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4日,喀旗某供销社分销店营业室被盗。现场勘查中,在罪犯出入的土围墙上发现痕底为弧状的凹陷压痕一处,拍照后用石膏制模提取。经检验,该痕弦长为3.4cm,弦高为1.05cm,根据“弦高法”求其直径为3.8cm,反映出三道凹陷螺纹,螺纹间距为0.12cm,螺纹宽为0.08cm,螺纹终点上方2.1cm处反映出手电筒提手环左侧插口的部位和形态,系手电筒后盖侧面印压形成。侦察中发现该店更夫林××有作案嫌疑,密取其打更时用的国产“555”牌三节手电筒一个。我们用该手电筒模仿现场痕迹制作了实验样本,经与现场痕迹比较检验,发现二者的直径和所反映出手电筒后盖侧面的螺纹  相似文献   

4.
大手术后并发应急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并不多见,本人在实践中遇到脾切除术后,并发术后感染致应急性溃疡胃大出血死亡一例,现报道如下。的前后去找(见图13)。5同侧齿距的确定由于油锯齿少、速度快,齿距只有在停锯时形成,一般不明显。在底痕上,两个前后不同的单齿之间的距离为同侧齿距(图13)。6油锯锯痕的检验鉴定方法6.1检验现场的锯痕油锯的木屑大,在没有底痕的断面,可以搜集木屑,检验上面的线条痕迹,以备作单齿比对检验。首先,确定锯痕的上下(左右)断面,在断面上查找油锯的固定齿痕迹,测量其形状、大小、间距等,作种类认刑事技术200…  相似文献   

5.
1简要案情2004年6月23日凌晨5时和8月28日凌晨7时,某市两居民楼两户居民分别被盗,涉案价值12000余元。经现场勘查,房门门锁完好无损,门上及暗锁芯周围无任何暴力破坏痕迹,窗户上未发现有攀爬痕迹,对两家事主家中的原配钥匙进行检验,未发现有配制钥匙痕迹,排除了钥匙开锁的可能性。但在用钥匙插入锁孔时有阻力,为进一步弄清原由,技术人员在拆卸暗锁芯检验时,意外发现锁芯四面匙槽内和锁芯末端连接的锁尺处遗留有胶状物,经检验为泡泡糖残留物。对锁体解剖检验,发现锁芯匙槽内的弹子全部被泡泡糖粘连,泡泡糖将弹子堵在弹子孔内,难以回位,泡泡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QSZ92式9mm手枪击针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潜在的次种类特征,以区别于个体特征。方法用超景深体式显微镜对特定工序连续生产加工的10件QSZ92式9mm手枪击针的射击痕迹进行观察比对。结果不同击针形成的击针痕迹痕底特征具有特定性,而痕壁特征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具有相似性,属于次种类特征。结论同一认定过程中不能将击针痕迹中的同心圆状或圆弧状加工痕迹作为个体特征使用。  相似文献   

7.
金属物证是常见物证,在各类案件中都可能碰到,尤以盗窃案中为最多.作案使用的工具例如改锥、钳子、钢锯、以及配制钥匙等都会在现场造成微量金属的转移.传统的检验方法是用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进行痕迹比对.但扫描电镜具有光学显微镜所无法相比的优势,尤其对于粗糙样品,扫描电镜的数值孔径α一般在10~(-2)~10~(-3),其景深(D=200/aM)比光学显微镜要大几十到上百倍.扫描电镜更大的优势还在于观察痕迹形态的同时能对痕迹表面的附着物进行成份分析.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物体相互受力形成痕迹的同时,总伴随着物质的相互转移,这种物质转移可能是作案工具与现场被破坏物体本身成份的转  相似文献   

8.
某年8月28日,某铁路巡护人员发现京沪铁路上行线某区间在用钢轨扣件被拆盗数十套,对列车运行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经对现场仔细勘验,除了在中心现场提取了扣件螺帽上工具痕迹、护栏网破口处钳剪痕迹、钢丝钳、螺帽、垫片等痕迹物证外,在中心现场西侧80m处发现并提取红色塑料袋1个,其内有钢丝钳包装盒1个.经对现场物证进行处理,在红色塑料袋上显现连指分布的残缺指节印3枚,单指分布的残缺指印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9.
唧筒式猎枪俗称“五连发”,国内生产厂家较多,具有易拆卸、便携带、威力大等特点,涉案较多。近两年,笔者共检验此类枪10 0余支,绝大多数枪管、枪托被锯短,其中“长安”和“资江”生产的两种枪痕迹特征变化较典型,主要表现为击针痕有时凸起一小圆面,直径2mm ,初期,对此不能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也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针对此,笔者多次实验取样,将射击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对该类被锯短猎枪射击弹壳上痕迹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 实验方法取锯短的“资江”唧筒式猎枪92支,“长安”唧筒式猎枪16支,共计10 8支,均配用12号猎枪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窥镜条件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内窥镜的分析,探索适用内窥镜的选择标准;通过分析锁芯结构,确定内窥镜检验开锁痕迹的工作通道和进入锁芯的方法;通过内窥镜观察锁芯内痕迹实验,研究内窥镜下观察技术开锁痕迹的方法;以传统的方法研究L形开锁器痕迹,验证内窥镜下检验技术开锁痕迹的可行性.结果 检验开锁痕迹适合用硬性直杆式内窥镜,根据圆头弹子位置确定工作通道,用移动锁具或窥镜的方法将内窥镜送入锁芯.结论 内窥镜下检验开锁痕迹应选择0.5 mm、1.0 mm直杆式硬性内窥镜;选择与圆头弹子相同或相邻的空间作为工作通道,按照移动锁具或内窥镜的方法进入锁芯,可实现圆头弹子球面、柱面、孔槽壁上的痕迹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95式5.8mm自动步枪射击弹壳上痕迹的检验价值。方法用10支95式5.8mm自动步枪分别射击50发,对收集的500枚射击弹壳在显微镜下观察测量。结果弹壳上痕迹反映普遍较浅,痕迹具有特殊性。结论95式5.8mm自动步枪射击弹壳上痕迹具有一定的同一认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某年3月8日,在某地一公园桥下发现一具女尸,经法医检验确定被害人为掐扼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现场遗留有女士背包1个,用棉签二次转移法擦取背包表面可疑斑迹处及尸体颈部扼痕处送检。  相似文献   

13.
七七式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较先进的自卫武器。该枪在发射过程中弹壳中部遗留有一环形突起压痕(简称环槽痕),有关教材和文章均有论述,但对环槽痕表面遗留的细小擦划痕迹还未见报导。本文通过对环槽痕上细小擦划痕迹的观察、比对分析、统计,就痕迹的形成机理、出现率、稳定性、变化规律、鉴定价值及检验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内凹齿钥匙痕迹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运用光学仪器研究内凹齿钥匙痕迹形态特征。方法制作内凹齿钥匙正常开锁和被钥匙机复制后的样本,用光学显微镜拍照固定痕迹特征。结果内凹齿钥匙开锁痕迹特征明显,且被钥匙机复制后能留下复制痕迹。结论通过检验内凹齿钥匙上的痕迹特征能确定钥匙是否被复制过。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某男,36岁,系某铁路养路工区铁道巡道员。1994年4月20日晚16时至24时在雷鸣闪电的雨中执行巡道任务,约于21日凌晨2时左右,被人发现死在铁路路基旁。检验摘要尸体位于铁路右侧路基上,呈俯卧位,翻开尸体见左前臂抱着道钉锤,右手握着巡道灯,尸体的西北面有一顶草帽。死者上身穿黄色工作服及红色背心,其中工作服右肩部有一6.0X4.ocm的撕裂痕,背心的右肩布条撕断,断端有烧焦痕迹;下身穿黑色长裤及淡黄色短裤,其中长裤右侧裤管沿裤缝纵形裂开57.ocm,短裤裤腰中部有一1.0XI.ocm烧灼痕,右侧有80XI.ocm烧灼痕;脚穿咖…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侦查中 ,皮肤上咬痕的鉴定比较注重咬痕的痕迹特征检验。由于人的皮肤在记录咬痕方面是一种很差的介质 ,有些咬痕特征不能得到明显的反映 ,因而在个人识别上的利用价值不大。应用PCR -STR技术对咬痕留在皮肤上的唾液斑进行多态DNA位点分型 ,可以达到个人认定或排除的目的。现就我室受理的两例皮肤上咬痕的DNA检验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1.我室在 1999年 6月及 8月受理的两起咬痕案例 ,检材为血液 (痕 ) ,唾液斑。2 .皮肤上咬痕唾液斑提取 :用干净消毒后的 1cm2 纱布沾取蒸馏水后 ,用镊子夹着纱布以同心圆方式由里向外…  相似文献   

17.
工具痕迹(以下称工痕)是指犯罪分子使用某种工具破坏障碍物或目的物后遗留在犯罪现场的痕迹。工痕在现场出现率高,易发现提取。实践证明:以下步骤是利用现场工痕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1 研究现场,弄清形成工痕的客观条件。 现场工痕的形成,受造型客体与承受客体的制约,受作案人心理因素、行为技巧的限制,也与犯罪现场的周边环境、时空条件相关联。  相似文献   

18.
1案件简介王某,男,41岁,其妻于2003年3月3日报案称:王某死于自家卫生间内。现场观察死者倒在血泊中,尸体旁有一支崭新的小口径运动步枪,现场不凌乱,无撕打及搏斗痕迹。在随后的现场勘查中,刑技人员发现5.6mm变形枪弹一枚,5.6mm枪弹弹壳一枚,并在房间顶部发现一弹着点。尸体检验  相似文献   

19.
咬伤(痕)(biting injury,bite mark)是指人或动物上、下颌牙齿相对咬合、切磨、撕扯而形成的组织损伤[1]。不同个体的牙和牙弓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其重复概率为5·67×10-12[2],因此咬伤(痕)可以反映咬者牙齿咬合面的形态特征,如牙的间距、牙的弧度,牙的排列形式、有无畸形和病变、有无修复脱落等。在强奸、抢劫、杀人等刑事案件中,常会发现被害人或犯罪嫌疑人将对方咬伤。咬伤(痕)的发现提取和检验鉴定,对侦察破案和证实犯罪者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近年来归纳整理了有关咬伤(痕)的检验思路及破案作用,仅供大家参考。1·3不同牙齿形成咬伤(…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工痕检验实践发现,在一些常见的钳类工具中,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使其结构上具有某种特定性,即在刃口两端有一条与刃口角度呈垂直的对称“结合条”(咬合条)。剪切客体时,会将部分对称结合条的印压痕迹遗留在被剪客体的断端,形成剪切印压痕。该痕迹的利用为一些不具备剪切比对条件的客体提供了认定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