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政府管理功能的重要因素。拟从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的现状,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思考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该文提出了公共管理的简明概念 ;并把公共管理划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管理 ;在此基础上 ,阐释了社会性是三大公共管理学科共同内涵。另外 ,简要阐述了社会性与政治性的相互关系 ,提出了有关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我国公共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日显重要,已成为新时期评价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维度.目前影响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的发挥主要有认知、体制和经验三大因素.要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尹文嘉 《行政论坛》2011,18(2):25-29
理论预设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与逻辑支撑,但并非牢不可破的真理。对理论的反思应该从理论预设入手,而不仅仅是对具体的理论主张进行批评。新公共管理有三大理论预设:政治与行政分属不同的领域;公共管理应该排除价值考量;人是"工具人"和"经济人"。在现代公共管理中这三大理论预设都存在种种问题,应该进行全面解构与反思。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应该建立在新的理论预设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职能的重建——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米 《公共管理学报》2005,2(2):13-20,39,92-93
重建公共管理职能是当下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构建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国家相适应的公共管理,这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界需要关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是确立分析公共管理职能的框架.公共管理的职能体系受到社会价值观、时间、空间、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关注这些因素对公共管理职能规定的影响是转变和重建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认识问题.同时,它也意味着公共管理职能转变和重建是一个动态和权变的过程.公共管理职能实现方式的变革是重建过程的一个主要维度,从单一的行政方式向市场、网络等多种方式转变是当前公共管理变革的关注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代“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体系,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作了铺垫;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构成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三大支柱;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必须急起直追;开办MPA教育对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开拓创新、后来居上,具有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公共管理是 2 0世纪 7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并颇具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它虽然在一些概念、方法、理论和研究模型等方面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行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但还不能称之为“公共管理范式”。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在公共行政学学科建设的高度 ,批判性反思“公共管理范式” ,揭示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及其内涵 ,揭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内在联系 ,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公共管理网络组织(IPMN)十周年成立大会上的学术论文,对新公共管理运动自身的文化特征、文化特征对公共管理改革的影响、公共管理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典型的观点是: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管理改革的不同,也引发了各国公共组织、公务人员的运转模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这次会议研讨的议题对未来的国际公共管理研究指明了方向,文化作为公共组织及公共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构面和分析单元,在未来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研究公共管理文化方面也需要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需要关注政府绩效和治理;需要对研究方法给予进一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行政论坛》2018,(4):122-127
构建具有民族特性、国际影响的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立三十多年来,本土化程度不足是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发展的主要问题。从发展环境、价值追求、主体结构和实施方式等方面来看,"中国特色"是完善我国公共管理理论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立足于改革开放以来公共管理的实践经验,孵育出管用的话语体系、价值体系、知识体系、方法论体系,是构建具有世界一流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是中国20世纪三大伟人中的第一人.他深信应该"天下为公",并将终于实现世界"大同".他对"政治"的简单解释为"政"指"众人的事","治"是"管理",亦即"管理众人的事"就是"政治".他努力谋求公共利益和重视合格公共管理人员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很接近或相同于后来成为新兴独立学科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所研习的内容.因此,他可算是中国现代公共管理研究的先驱.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3)
社会转型以来,中国的农村公共治理形势愈加严峻,出现各种农村社会发展问题。公共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在丰富的公共产品、整洁的公共资源和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这三大目标的激励下,在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的共同作用下一定能实现农村公共治理的良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9)
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区域公共管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辨析与明确区域公共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对于理顺区域内政府间关系、完善区域公共管理体制、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结合当前时代发展与社会变革的背景,梳理国内学术界关于区域公共管理的定义阐述,从区域公共管理的管理主体、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价值追求四个角度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核心对区域公共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区域公共管理与其他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展开辨析。  相似文献   

13.
张志  龚健 《学理论》2013,(18):243-245
公共经济学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成效如何,对培养公共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及提高其解决现实公共经济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将产生直接影响。针对《公共经济学》教学定位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及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从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和考核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我国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公共经济学课程特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对高校公共管理专业本科学科建设和特色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威 《学理论》2013,(19):58-60
在公共组织管理中,人作为组织管理的主体绝不仅仅是组织目标达成的工具,当然更不应该成为组织矛盾产生的根源。公共组织管理的本质与核心是人的管理。人格作为公共组织管理中的心理与行为等方面的个性特征对协调人与组织的关系十分重要,人格化管理已成为组织管理的重要趋向,塑造公共组织主体性人格已成为公共组织管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西方执政党在国家公共权力部门发挥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执政党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影响、渗透和控制上。西方执政党在影响、渗透和控制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呈现间接性、依法性和有限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06,(3):46-4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副研究员李佐军认为,资源节约技术发展滞后是影响资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从大方面来说,影响资源消耗的因素可分为制度、战略或结构和技术三大类,因此技术因素是绝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宏观分配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个人收入构成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个人收入多少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工资性收入的收益能力,也取决于个人可获得公共收入的多少。个人可获得性公共收入也是个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择了影响个人可获得性公共收入政府方面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政府的分配偏好、政府传递分配信号的能力、政策执行者偏好等因素对个人可获得性公共收入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管理学科领域经历和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及其趋势至少主要表现在五个互相承续的方面。一是新公共管理在理论上和政府再造实践上的并行所形成的强烈的管理主义取向;二是公共组织理论与公共治理理论共同凸显为公共管理两大支柱理论;三是政府治理模式与政治角色定位这两个层次问题的契合;四是管理学范式与政治学范式在分野基础之上的整合;五是紧贴政府问题的事实关注与价值判断的结合。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得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被推到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前沿。其发展趋势正逐步趋向于:公共价值判断下的管理科学取向;公共治理框架内的组织理论创新;公共行政的宪法捍卫者前提下的公共行政执行者的角色定位;作为政治科学的公共行政与作为管理科学的公共行政双重身份的整合;公共行政研究者强烈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驱动下的公共管理学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
随着公共领域问题越来越复杂,公共管理涉及面越来越广,重"理论"轻"实践"、重"管理"轻"技术"的传统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实现"管""工"结合、"文""理"交叉,在"通才"基础上培养"专才"的公共管理专业跨学科应用型人才,是符合社会对高级公共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一种有益尝试。在分析我国公共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困境的基础上,通过个案,从突出专业特色与明确专业方向、跨学科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环节的整合与多元化实现、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公共管理专业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向是践行“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作方式和过程等方面对行政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它对西方行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行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