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立足中外学者研究道德困境状况,厘清道德困境的客观存在性,并揭示利益性困境、角色性困境是道德困境产生的间接原因,道德规范的多样性是道德困境产生的直接原因。建立优先级排序原则,依据"保留"与"取窄"以及添加第三规范消解标准,构建具有严密性、层次性的道德规范系统。进而探讨道德信仰、道德原则、道德准则内涵,将自下而上的道德体系作为优先级排序原则范式。另外,横向研究各个道德规范系统内部优先级原则,探究全方位、合理化的道德困境消解路径,对新时代我国道德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可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传统道德有:1.理想主义的道德原则;2."慎独"的道德原则;3.实事求是的道德原则;4.民本主义的道德原则;5.忧患意识与艰苦奋斗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4.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道德榜样作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道德理想的人格化,是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仿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从本质上讲,道德榜样在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采取道德行为时,不以"谋利""图报"为目的,其关键在于不以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然而社会却应予道德榜样以相应回报,并建立一定的道德榜样的回报机制.本文以"受助不感恩"为个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时碧 《世纪桥》2014,(2):47-48
人们总是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对他人和自身的行为作出善恶的价值判断,把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行为称作是善的,而把违背该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称作是恶的。目前现有社会道德水准出现了每况愈下的现象,这不仅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实现"中国梦"就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的特点有: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属于共同自治伦理;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是他律向自律转变的结果。道德建设原则有:学校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实施大学生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管理包括:网络共同体道德管理机构的建设、大学生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规范制订原则、制订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大学生网络共同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8.
杨仕奎 《求实》2005,3(5):34-3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6)
"道德心理许可"是道德心理学近十年兴起的新领域,这一理论为解释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高道德自尊与低道德行为的反差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社会转型过程中生存、竞争和责任等基础性价值观的异化,使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个体在特定情境中既有的道德原则不断被侵蚀,在不良社会风气、社会舆论的影响下形成合理化归因,出现归因对象客观化、道德失范资格化和道德原则潜规则化。加之败德者得利、德福相悖的社会逆向选择机制的影响,道德心理许可从个人行为蔓延为普遍的道德约束解体。建构现代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培育现代道德理性和建立德福一致的社会选择机制,是阻断道德心理许可,建立和谐有序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介入科技的原则--兼评科技领域的道德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永超 《求实》2005,(6):36-39
道德对科技的介入是必须的,但表现在科技领域中过度的道德恐慌又是不可取的.当前,过度的道德恐慌引发了对科技的诸多不当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替代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导致道德干预超越了特定的界域.这既不利于科技的正常发展,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道德对科技的介入及道德对科技的匡正和仲裁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探寻合乎德性的现实出路,培养良好的实践智慧,追求"值得过的生活",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一种卓越体认。那么,走向情感的道德教育的智慧求解,应该厘清道德的相关基础,把握道德的内涵、起源和属性;揭示道德情感的深刻本质,判别情感与情绪以及阐释道德情感的重要性;探索情感的道德教育进路,解读道德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原则。可以说,唤醒沉睡的道德意识,激发人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以我心懂你心的感同身受,提升个体的道德能力,让道德教育依凭情感、走向情感之维,这是新时代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对促进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民族昌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的动力不足,是当前我国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甚至出现故意作恶、自己不为善甚至抨击别人为善、几乎否定任何道德宣传说教等极端现象。公民道德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道德信仰迷失,道德价值观混乱;社会整体道德责任感弱化;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反差大;做好人可能有风险甚至付出代价等。解决公民道德动力不足问题客观要求:用科学的道德观引导人们的生活;利用制度的力量引导人们向善;通过道德训练培养"道德人";解决"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的矛盾;创建德、利、福相统一的道德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葛茂林 《求实》2006,(10):36-40
繁荣的市场经济培育出新道德。新道德崇尚自我、自由、平凡与合法利己,诠释出道德是弘扬公平、公正、正义精神,契合自由、科学、民主、文明原则,体现合法、善良、快乐、义利均衡内涵的行为价值或行为关系。具体考察主体实践活动的道德意义,把道德表现的优劣与制度奖惩有机统一起来,贯彻文化养成教育原则,培养公民健康人格,是提高主体道德完善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新道德文化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之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大学道德建设中出现的种种失范现象,表明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道德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本文对大学道德内涵及大学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大学道德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道德问题。"善恶终有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逆转。善良的人做道德的行为往往会吃亏,而且往往会成为不道德的人利用的工具。本文拟从道德原则的制定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对这一现象做深层次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道德治腐是中外政治权力制约的共同选项,这种选择基于公共权力自身所具有的道德理性、道德使命及道德合法性。从理论与实践上来看.以道德制约权力在人类政治实践中一直延续至今,并赋予其一定的必要性和道德抱负。以道德制约权力含括着重塑公域道德原则、美德维度的道德教化与规范维度的政治制度伦理化求索等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汤丽芳 《党史文苑》2011,(18):64-65
低碳经济社会是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的社会发展模式,它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意蕴,它的发展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责任、公平、和谐是低碳经济社会道德的核心原则。目前我国低碳经济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自身鲜明特色,我们应当注重道德建设的层次性,利用多种途径,把低碳经济道德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中去。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认为,商谈原则是道德原则和民主原则的共同基础。民主原则的正当性不是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的。民主原则是和法律规范同源共生的,是商谈原则的制度化。但是自我合法化的民主原则如果失去道德商谈的引导就会成为一种经验性民主。程序主义的立法过程就是要把商谈程序制度化,并使之受到道德原则的引导。这种商谈论的民主立法过程才是一种正当的民主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的制度建设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制度建设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强化制度性的道德关怀价值。制度性道德关怀主要通过抑恶扬善机制引导人的思想行为,进而培养人的道德意识,通过科学应对突发事件展示其救助性的道德力量,通过除旧布新引导人的发展,避免社会转型或变革带来的"道德真空"。同时,也要科学研究和正确认识制度性道德关怀的有限性,如制度性道德关怀无法完全彰显道德的本真意蕴,难以完成和谐的心灵秩序建构任务,难以消除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道德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