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道德教育家柯尔伯格以道德认知、道德发展和公正原则为基础建构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新苏格拉底法和新柏拉图法;这对我国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发展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政治的一个主要的特点是民主,而民主政治建设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另一个方面就是作为权力的主体的官员道德建设.官员道德问题并不是个新问题,是个古今中外都倍受关注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奉行的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轴心的道德自律原则;在西方社会则是以制度监督为主的道德他律.2002年开始实施引咎辞职以来,一批官员相继引咎辞职,再次把官员道德建设问题置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官员道德建设问题就是要坚持道德自律和道德他律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吴玲 《党史博采》2005,(3):140-141
一个社会的道德基本原则是该社会伦理道德体系的核心.原始社会的平均主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整体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体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所依次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对以往道德基本原则的批判性继承和历史性跨越,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在伦理道德上的反映.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的特点有: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建立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属于共同自治伦理;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是他律向自律转变的结果。道德建设原则有:学校教育与个人教育相结合、现实性与虚拟性相结合。实施大学生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管理包括:网络共同体道德管理机构的建设、大学生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规范制订原则、制订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大学生网络共同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5.
徐敏 《党史文苑》2006,(6):56-58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核心和体现,也是推进执政能力建设道德基石.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执政能力建设的道德核心和基本原则,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道德支撑和动力,也为党员干部的选拔、考核、自律设定了基本道德标杆.  相似文献   

6.
于海溶 《世纪桥》2007,(2):71-72
在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经济伦理越来受人们和社会的重视。经济伦理中的“双赢”理念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最高目标符合伦理学的优良道德。从总体上看,“双赢”符合道德总原则理论三方面内容:人性,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的理论;道德本性,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理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善恶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新科尔伯格理论继承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原则,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道德认知发展的图式论和类型论.这对推进道德心理学的发展和指导我国学校德育实践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介入科技的原则--兼评科技领域的道德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永超 《求实》2005,(6):36-39
道德对科技的介入是必须的,但表现在科技领域中过度的道德恐慌又是不可取的.当前,过度的道德恐慌引发了对科技的诸多不当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替代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导致道德干预超越了特定的界域.这既不利于科技的正常发展,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道德对科技的介入及道德对科技的匡正和仲裁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1.实践高于理论。任何一种道德理论,都是一定社会实践发展的产物,因此,当一种道德理论在它创立的同时,也就面临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挑战。从我国道德理论的发展来看,过去人们对道德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从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依据某些抽象的原则,通过演绎的形式推导出来的一些较为抽象的原则和规范。实践表明,这种从原则到原则的研究方法,不仅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10.
杨仕奎 《求实》2005,3(5):34-36
在当前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互利成为调节人际行为的基础性道德原则,它体现了个人作为平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反映了道德的功利性特征与要求。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共生性和常态下的道德情境,是互利原则合理发挥其作为道德原则的规范调节功能的必要条件。互利原则不是调节人际行为的唯一准则,也不是最高的道德原则和最终的道德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和江泽民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他们关于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道德建设的途径与方法的理论都是相同的,他们道德建设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江泽民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战略地位、道德建设的标准等方面的思想发展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更具有时代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认为,商谈原则是道德原则和民主原则的共同基础。民主原则的正当性不是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的。民主原则是和法律规范同源共生的,是商谈原则的制度化。但是自我合法化的民主原则如果失去道德商谈的引导就会成为一种经验性民主。程序主义的立法过程就是要把商谈程序制度化,并使之受到道德原则的引导。这种商谈论的民主立法过程才是一种正当的民主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晓升 《学习论坛》2008,(12):28-31
哈贝马斯认为,商谈原则是道德原则和民主原则的共同基础,民主原则的正当性不是建立在道德原则的基础上的。民主原则是和法律规范同源共生的,是商谈原则的制度化。但是自我合法化的民主原则如果失去道德商谈的引导,就会成为一种经验性民主。程序主义的立法过程就是要把商谈程序制度化,并使之受到道德原则的引导。这种商谈性的民主立法过程才是一种正当的民主立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悖论与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三元互补的道德体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作为社会的各个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还必须确立起维护人类利益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坚持个人利益、团体利益、社会利益和人类利益四者并重的原则,构建合理的个人主义道德、团体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和人类主义道德四元互补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道德榜样作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道德理想的人格化,是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具体人物身上的集中反映,是值得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效仿的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从本质上讲,道德榜样在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采取道德行为时,不以"谋利""图报"为目的,其关键在于不以谋取个人私利为目的.然而社会却应予道德榜样以相应回报,并建立一定的道德榜样的回报机制.本文以"受助不感恩"为个案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贺汉魂  皮修平  周镕基 《求实》2008,1(4):47-49
应该可分为非道德应该与道德应该.前者指行为对于非道德目的的效用性,后者指行为对于道德目的的效用性.从应该的含义看,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既是一种非道德应该,更是一种道德应该.在经济实践中,唯有符合道德应该,即正义原则的财产性收入,才是应该增加的财产性收入,但是即便是道德应该的财产性收入也不是无条件地应该增加.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政治建设、法制建设、科学建设、文化建设等诸方面,虽然功能各异,但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作用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然,这种作用是双向的,道德建设也分别作用于其他方面。它们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协调关系。 1.道德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协调。政治、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对道德建设的影响并不亚于经济关系,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是政治的最直接的反映,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作用于道德建设。首先,政治的基本原则,同时就是道德的一项首要的基本原则。例如,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就既是基本的政治原则,也是首要的道德原则。其次,政治理想一般是道德理想的根据,而道德理想一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建设关键不在于我们提出高尚的道德原则和如何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而在于必须对道德的现实与道德建设的方式进行深刻的检视与反思,并把道德建设与制度安排结合起来寻找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作民 《理论学刊》2003,(6):151-152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调节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之间利益关系的最根本的道德准则 ,是道德建设的指导原则 ,是一种道德体系区别于另一种道德体系的标志。因此 ,道德原则的确立直接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 2 0年来 ,我国理论界对道德原则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深入研究 ,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综观 2 0年的探索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 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中期 ,主要探索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第二阶段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至今 ,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探索时期。第一阶段的讨…  相似文献   

20.
刘长林  班彦美 《理论学刊》2008,9(1):109-114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都将中国社会危机的根源归于道德的失范,但对道德失范原因的解释却各不相同.杜亚泉认为主要是受西方物质竞争之流毒的影响,而陈独秀则认为是中国旧道德的产物.在中国新道德建设问题上,杜亚泉认为新旧道德只是程度之差,并非性质之异,主张以中国固有道德为本,调和新旧,统整东西文明;而陈独秀则认为中国旧道德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与民主共和制度下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不符,在现代社会没有存在的价值,应当建设符合自由、民主、平等原则的新道德,这是他们展开东西文化论战的重要原因.但他们在中国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上,都有"道德本位"的思想倾向,都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