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民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始终坚守和信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权力主体、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充分凸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主体意蕴。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权力主体的人民性,将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察作为执政的根本遵循;始终贯彻价值主体的人民性,将以人民为中心、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党执政的价值遵循;始终坚持落实实践主体的人民性,将激发人民群众主体活力作为党执政的应有之义,将人民群众作为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依靠力量,将人民群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这充分证明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用实际行动落实以人民为主体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人民主体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2.
人民主权是现代政治的价值体现和基本原则。从政治学角度来看,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根据社会现实落实人民主权要求的能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人民主权的落实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每一阶段都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并且形成了相应的领导能力或执政能力。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扬弃以物为本的执政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才能更好地顺应人民主权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人民政治的内在逻辑,集中表现为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价值逻辑四大层面。从历史逻辑来看,人民政治是源于阶级政治、立足民族政治、走向人类政治的文明标识,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基本坐标;从实践逻辑来看,核心政治是人民政治自组织化的政治结构,从而形成了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彰显着人民政治民主机制的生命活力;从理论逻辑来看,人民政治实践论、人民政治认识论、人民政治方法论和人民政治价值论,构成了人民政治逻辑建构的四大维度,标识着人民政治逻辑结构的"四维形态";从价值逻辑来看,人民政治表征了人民主体价值创造与价值共享的主体合一,展现了人民政治价值逻辑从阶级回归走向公共回归的价值运动,全方位构筑了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4.
路杨 《理论月刊》2003,(8):8-10,3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武装斗争、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我们党进行了长期的奋斗和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当好执政党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在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的重大历史转变驱动下,开展了执政理念、思维方式、领导方式的转型式自我革命。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使命驱动下,推进了民族独立、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的承接式自我革命。在理性认识革命本质特征、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驱动下,进行了贯穿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的演进式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6.
高建生 《前进》2011,(7):29-32
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在经历90年的发展历程之后,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对永葆党的先进性,确保党长期执政的地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整个政治经济学的起点,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目的是政治经济学的行为分析基础,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念基础。在这些范畴基础之上,马克思构建了宏大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人民主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人民主体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明确了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因素,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夯实了劳动价值理论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于晨 《创造》2013,(8):34-35
当前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其实就折射出在党内有部分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脱离群众的现象,而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渐渐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后果不堪设想. 重温党的历史不难看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相似文献   

9.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7,(17)
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是我们党的初心、执政理念和恒久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生动实践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重申,"牢牢把握我国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民利益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不仅是一个政治范畴 ,而且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民的内涵亦十分丰富。我国现阶段人民及其利益的范畴与内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只有准确科学地把握好这些变化 ,我们的党才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并以有效的途径去实现之。  相似文献   

1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对党和国家、民族的生命价值,对人民的幸福价值。新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价值的客观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在政治价值、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政治纪律等方面科学把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其中,习近平群众观占据重要的地位。习近平群众观内涵结构包括: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力量之源的主体维度;人民群众利益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价值目标的价值维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工作方法论的方法维度;贯穿于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是群众观诉求的实践维度。以这四个维度分别作为逻辑统摄、逻辑标准、逻辑中介和逻辑归宿,共同构成具有本质规定性的内涵丰富、结构严密、意蕴深远的习近平群众观逻辑体系,科学准确地呈现了习近平群众观的新思路、新观点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执政前后,党的群众工作的内在逻辑是不同的,在开展工作的"制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当准确把握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特点,着力构建群众工作的"新制式"。历时近两年的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构建群众工作的"新制式"做出了奠基性探索,这些新探索、新经验、"新制式"又为常态化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民主与科学、法治作为一个整体并与执政联系起来,把坚持民主执政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之一,突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党要为人民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政权的根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新飞跃,是我们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关于民主执政,《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  相似文献   

16.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涵盖了局部执政、全面执政两种形态,历经了执掌瑞金红色政权、执掌陕甘宁边区政权、执掌新中国政权三个历史时期.其中,执掌新中国政权62年来的全面执政,又经历了延续革命党思维的全面执政、坚持执政党思维的全面执政两个阶段.从中共执政演进历史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提炼出若干重要启示,以指导今后党的执政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严治党"概念的演进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明确提出"从严治党"概念,但却有相应的实践与探索。1984年11月28日,"从严治党"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的标题中;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从严治党",在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上得到了普遍性的认可;党的十四大审时度势,把"从严治党"写进党章,标志着其作为建党治党原则被正式确立。随着实践的发展,"从严治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完成了从"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演进过程。"从严治党"这一概念的提出和演变既是治党原则逻辑的现实反映,也是政治概念内涵演进的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根本指导意义,我们在进行执政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务必将“为人民”与“靠人民”相统一。增强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的意识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正是亿万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伟大实践,才给我们党提供了展示执政能力的广阔舞台,所以,如果离开了为人民执政和依靠人民执政,共产党的执政不仅会变得毫无意义,而且还会因此而改变共产党执政的宗旨,最终被人民所抛弃。我们党的全部工作的目的就是完…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深刻地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党执政55年来最为根本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反映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后得出的历史结论,更是我们现在和将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远要不断回答好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依法执政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重要论断,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念与执政方式有了新的发展,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选择。一、依法执政的现实意义依法执政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新的执政条件,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法执政是党对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作出的科学判断。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