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改革开放后北京市产业与就业数据,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和变化规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结构偏离度、就业弹性等方式分析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现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产业和行业的增加值及就业人数。通过研究,可以了解北京市产业和各行业就业人数的现状及未来需求。政府可据此对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各产业和行业的增及值和就业人数进行分析和趋势研判,对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此过程中,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几经变迁,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的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向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结构模式的转变,第三产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北京市日益增长的人口总量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各产业之间就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人员分布出现了结构性失业的矛盾。论文以改革开放后北京市历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了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阐述了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为加快北京市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大幕已经拉开,中高端产业对就业的正向影响已现端倪。高技术产业就业人口快速增长、就业结构稳步优化、劳动价值更加凸显。然而,抓机遇促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一段时间,应该把重点放在提升科学研究与生产制造的结合度、提高小微企业就业拉动能力、加强劳动者技术技能素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一、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最近40多年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结构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工人阶级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在全社会就业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随着战后科技革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通常都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产业指加工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等;第三产业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一切部门,包括商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科学、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部门,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部门以及行政机关和国防部门等。在这三大产业中,由于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于为生产和消费服务的社会化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与此相适应,工人阶级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目前均在10%以下),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高达54—70%左右)。随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工人阶级的组成成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传统观点把工矿部门的雇佣劳动者叫做“产业工人”,现在,工人阶级的组成成份理应包括第一、第二、第三这三大产业部门中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当然,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并不全都是工人,但大多数属于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5.
各地工运信息信息与动态经济体制改革要在八个方面重点突破近日,国家体改委在分析改革攻坚重点时,归结为八个方面:一、国有企业改革要与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国有资产分布结构、土地使用结构、就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继续“抓大放小”。二、要在推进市场方面取得新的...  相似文献   

6.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实现途径。我国服务业就业规模不断增加,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就业偏离度总体上保持平稳下降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基础较好。然而,由于一些县域发展服务业动力不足、个体就业意愿不强等原因,我国服务业就业仍然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就业。对此,一是进一步推进政策改革和制度创新,转变服务业就业国际逆差;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服务业行业标准、行业规范建设和对外开放;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新型就业观念;四是做实服务业人才培养培训;五是加强就业创业保障力度,有效化解失业风险。  相似文献   

7.
李红兵 《中国工运》2007,(10):33-35
近年来,深圳市总工会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各产业工会的领导,通过引导市各产业工会正确处理与上级工会、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之间三个方面的关系,全市产业工会工作较好地适应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关系深刻变革的形势,不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就业经历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就业体制、政策和制度等宏观性、政策性问题的探讨期和劳动力市场、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权等促进劳动力市场不断优化的发展期,以及以非正规就业、和谐劳动关系和劳动问题国际化等为中心的劳动就业关系的深入发展时期。只有解决好劳动就业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改革推进的初期,随着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动和优化升级,相关行业和企业可能经历关停并转,这将在某些地区、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现象进而出现劳动关系紧张的局面。但随着中长期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不断创造就业岗位和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的转移,就业总量将会增加,就业结构更趋优化,劳动关系将逐步和谐稳定。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岗位转换能力,也要通过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质量不断拓宽社会就业服务途径,以有效缓解由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导致的失业和劳动关系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术动态     
<正>3月,研究所承接市政协社法委"北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课题启动。课题将结合北京产业结构调整与未来产业链建设方向,从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人才培训模式、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诸方面深入调研。市政协工会界委员将全程参加调研阶  相似文献   

11.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重要职责;获得劳动保护是职工的一项基本权利;综合这两点,应把维权作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虽然在国家法律制度的设计中,将工会作为企业内平衡劳动关系的主要制衡力量,赋予了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制度要求,但企业改革的操作路径,却使资方对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具有了单方面的控制权,造成了企业内劳动关系运行规则资方单决的局面.宏观层面的法律对于企业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软性”...  相似文献   

13.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第一要务。而科学维权是维权工作的创新与升华;科学维权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践行科学维权还应正确处理工会与党组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工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工会在收入分配领域的维权职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工会维护劳动者权利的重点是维护其获得劳动报酬权利。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劳动力价值部分,还应包括劳动者能与其他要素所有者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而这仅从微观层面的维权中很难做到,这就要求工会的维权应扩展到宏观领域,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标准来实现广大劳动者的这一权利。  相似文献   

15.
当前工会劳动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 ,“维权”是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及落脚点。当前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重点是源头参与、机制建设和现场监督以及加强工会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现行的香港《雇佣补偿条例》(保险),未能涵盖某些高风险行业工人的工伤权益,保险业界为此推出"联保计划"。但是,由于保费过高,令一些雇主不按法例购买劳工保险。一旦发生工伤意外,雇员的工伤权益将受侵害。为了堵塞法例漏洞,编织完善的工伤病保障网,设立中央补偿保险机制这一公共政策,已成为工会、政府及保险业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设县区小行业工会是推进县区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上级产业工会组织体制的贯穿、工作机制的延伸、职能范围的扩大,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的有效途径.加强县区小行业工会建设,要围绕行业政策和职工利益需求,加强源头参与,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工会存在的理由不仅是劳资冲突,还包括在职工权益自救存在明显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作为一个组织的维权优势.寻找理论上的工会最优规模有助于延伸至对工会内在责任的考察,工会只有将其全部的精力用于维护职工权益的活动,才能使会员获得最大的收益.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情,中国工会的职能重塑存在两种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回归工会维权本质;...  相似文献   

19.
加强维权机制建设,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护职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内在要求。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会维权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体现工会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根本原则,全方位加强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维护职工发展权、民主政治权、劳动经济权、社会保障权和精神文化权益,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维护劳动者安全健康权益是工会维权的重要内容,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机制是工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需要、主动依法监督参与的工作机制。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机制,突破以往工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模式,实现工会维权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