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豫木 《瞭望》1989,(12)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2月下旬对中国进行的工作访问非常成功,在中美友谊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访问行将结束时横生出来一个“方励之赴宴风波”,一时闹得中美双方不愉快,还在国内外激起了一阵风波。但这毕竟只是巴掌大的一片浮云,很快就烟消云散,中美两国交往道路上依然天气晴朗,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秦华 《瞭望》1998,(28)
中美首脑会晤对台湾产生强烈冲击秦华台湾问题是此次中美首脑会晤的重要议题之一。克林顿总统公开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克林...  相似文献   

3.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瞭望》周刊与美国国际商业公司联合举办的“中美工商企业经济信息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地要求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信息日渐增多。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美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进两国工商企业间的交往,为双方的合作牵线搭桥,《瞭望》周刊和美国国际商业公司开办了“中美工商企业经济信息桥”。  相似文献   

4.
中国军队走向开放的世界本刊记者黄彩虹在当今日益开放的世界里,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人民解放军的对外军事交往日趋活跃,他们以崭新的姿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海军军舰频频出访今年4月27日至30日,中国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训练舰、“南仓...  相似文献   

5.
王冬云  王晓明 《学理论》2009,(32):158-159
交往作为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它不仅仅是主体间一般意义上的往来,真正的交往实现还关涉到以下几个重要的要素:交往实现的前提;交往中介;交往外在环境及交往的目的。交往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增强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基础;支撑青少年社会化的桥梁并能促进青少年“共在”意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姜川 《瞭望》1999,(15)
“不对称作战”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海湾战争后提出的一种新的军事作战理论。美军认为“不对称打击”是今后联合作战“最有效的方法”。1999年3月24日起,美国纠集英法德意等北约八国对南联盟实施的代号为“盟军力量”的空袭行动,不仅是北约成立50年来以武力...  相似文献   

7.
高放 《理论探讨》2001,(3):15-16
中美两国 2 17年的交往历史分为三大阶段 ,即前 60年的平等通商阶段 ,中 10 5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阶段 ,后 5 2年对抗、对峙和和平共处的阶段。总结历史经验 ,探寻中美关系的发展规律 ,以史为鉴 ,资政育人 ,大有裨益。未来中美关系要尽量摆脱“冷和平” ,增加“温和平” ,争取“热和平”。为此要有政治智慧、政治艺术、政治谋略、政治风度、政治气魄、政治吸引力和政治灵活性。要善于斗智斗法 ,而不是斗力比武 ;要争取主动 ,有所作为 ,扬长避短 ,取长补短 ;要登高望远 ,以人类福祉为宗旨 ,求同存异 ,通过和平谈判 ,妥善解决两国之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8.
王娜 《理论视野》2012,(4):60-62
中美军事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建交30多年来,两国军事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美国对台军售、战略互信难以建立、突发事件频繁干扰是影响中美军事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中美军事关系呈现军事关系从属于政治关系、交流层次在低水平徘徊和美国在双边军事关系中占据主动地位等特点。虽然中美双方在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亚太地区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但是中美两国之间的战略分歧仍将长期存在,未来两国军事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和变数。  相似文献   

9.
顾宁 《理论视野》2009,(8):46-49
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间,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动荡与变化。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从“遏制并孤立”转变为实质上的“遏制但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和台湾问题上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同时以自行发展经济和瓦解美国的盟国采冲破美国制造的经济禁运。“乒乓外交”、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半官方文化交流为两国最终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美博弈在朝核问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占据关键位置,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形塑着该问题的未来走势。中美围绕朝核问题的博弈存在目标的迥异、方式的不对称、动力的不同以及效果的差异。于美国而言,在朝核问题同中国进行博弈,既是试图继续维护由其与盟友共同构筑的东北亚区域安全体系,也是为了继续掌控东北亚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核安全治理的话语权。对中国而言,同美国博弈朝核问题,一方面是为自身国内社会发展营造安全健康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另一方面是为成长为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塑造稳定有序的周边政治环境。从当前看,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博弈呈现一种“双重领导”体制,但由于中美在东北亚地区安全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国际合法性问题等而逐渐陷入困境。对此,中国提出“双轨并行”和“双暂停”的“两双”思路,为朝核问题走出困境提供了新方案。展望未来,中美在朝核问题上的博弈还会持续存在,而“两双”思路能否取得共有的预期成效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对此问题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刘大秀  王金荣 《求知》2000,(11):15-17
一、充分认识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监督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的活动环境包括诸多因素,如果按交往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划分,通常分为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三部分。工作圈子是以固定职业为纽带、以同事为交往对象的工作群体;生活圈子则是以血缘、家庭关系为纽带、以亲属为交往对象的亲缘群体;社交圈子则是由社交主体与外界的某种契合点为纽带,以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相同的客体为交往对象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2.
信息桥     
《瞭望》1993,(9)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瞭望》周刊与美国国际商业公司联合举办的“中美工商企业经济信息桥”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地要求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信息日渐增多。由于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中美之间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了促进两国工商企业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3.
中美军事交流近期呈现一定的热络趋势,但也应当看到,中美军事关系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一块短板,受到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而产生阶段性的起起伏伏是常态,  相似文献   

14.
以朝核问题为视角探析布什政府的对朝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远 《学理论》2009,(14):20-21
布什执政初期,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对朝鲜则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的遏制政策。“9·11”恐怖袭击后,布什政府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称朝鲜为“邪恶轴心”国家,并将其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和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朝核危机后,美国坚持以“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转的方式”消除朝鲜的核武器计划。朝核试验后,布什政府将朝核政策做了策略性调整,积极调动国际社会力量加大对朝鲜的施压力度,对朝鲜采取遏制与接触并举的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5.
田英 《学理论》2010,(6):68-69
军法从严原则是各国军事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军法的顺利实施以及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基本保障。本文对中美两国军事法的军法从严原则进行了基本的阐述,并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旨在为我国军事法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点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关系,军事外交日趋活跃,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新局面 2008年4月10日,中美两国国防部直通电话正式开通,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首次通过直通电话,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中美国防部直通电话的开通,不仅给中美防务高层互动增加了一个新的渠道,也表明两国军事互信进一步发展。此前中俄军事热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把本年度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发给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仲礼,以表彰他对中国历史研究以及中美学术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这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60年来首次把它的“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颁给中国大陆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陈向阳 《党政论坛》2010,(20):19-19
近来,美国加紧调整全球战略,加快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亚太,多极化进程明显加快,中国加速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及对亚洲的影响力“美消中长”,美国亦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中美互动聚焦亚洲,“中美如何在亚洲共处”已成当今国际关系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上的极大差异,决定了两国贸易交往中话语模式的不同。集中体现在集体至上还是个人至上,委婉含蓄还是率真直白,面子至上还是平等至上,综合型思维还是分析型思维。由于双方贸易交往日趋频繁,中美话语模式的融合也是不可避免的。了解这些差异与融合,对我国发展国际贸易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会学者Willard Waller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按其目的和行为规范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由约会”(dating),这是一种不限于固定对象、没有特殊责任、只从交往本身获得乐趣的自由交往形式;另一种可称为“求爱”(courtship),这是一种交往对象限定一人、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方式。本文所谓的“婚前交往”属于后者,主要限于从订婚(当地人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