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教育家在批判当代青年的思想多元化时说:“当代青年是浮躁的一代”。说的比较绝对,但也可窥当代青年“浮躁”心理的盛行与严重。“浮躁”是指不蹋实、急于求成的现实体现和内心焦躁不安的心理体验的综合。对外表现为一切从功利性出发,如交朋友是为了多条路子,做事情是为了得到物质方面的结果;对内表现为焦躁不安,内心孤独、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以来,杭州铁路电务段从院校招进了一大批毕业生,他们工作在生产一线,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基本上是夜间作业,青年与领导、青年与青年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人际关系面窄,心理比较孤独,对工作的认同感、责任感与使命感淡薄。再加上收入不理想,又面临购房、结婚、生儿育女等实际困难,落差感和困惑感较强。因此,了解青年职工的成长愿望和心理需求,做好一线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是我们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透视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代青年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由来已久,只是由于条件所限,直到今天才表现得尤为突出。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价值取向本身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原因和价值教育方面的原因。要正确对待当代青年价值取向多元化这一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科学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心理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突出,而其中许多问题都与其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协调有关。有人对近些年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内容进行统计,发现“中小学生最大的心理困扰来自两方面:一是学习压力;二是人际关系”。有关部门也曾对300O多名16岁以下儿童作抽样调查,发现其中 30%的儿童是因为缺乏必要的交往而形成了孤独的心理和行为。 1.师生关系失调 现代中小学生师生关系失调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师生关系紧张,就象老鼠与猫的关系;二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道德表现方式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青年以其2008年在抗震救灾等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使人们对他们的整体评价特别是道德评价发生了重大改变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其实,当代中国青年的本质、当代中国青年道德的基本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他们有不同的道德表现方式:隐性的或显性的道德表现方式.青年选择什么样的道德表现方式,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道德诉求的程度、道德这一价值在社会核心价值序列中的位次、社会心理和民间舆论对人们道德的行为之动机的评价倾向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发展最重要的是发展方向的把握。对于当代青年学生来说,他们在实现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如何始终坚持正向发展取向,是他们能否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与正向发展取向相对照的是偏向发展取向,只有在揭示出青年学生偏向发展取向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认识自身发展方向存在的问题,才有助于青年学生在发展中坚持正向的发展取向。调查研究发现,青年学生的偏向发展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物本发展取向对精神发展取向的遮蔽;科本发展取向对人本发展取向的僭越;当下、感性发展取向对长远、理性发展取向的替代;从众式发展取向对个性化发展取向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大学生作为备受社会瞩目的高智力青年群体,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这一代大学生的形象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异,特别是他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进行价值评价时所表现出的深刻变化,迫使人们不得不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重新审视,站在更为宽阔的视点上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变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发生着急剧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二重性及导引机制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二重性特点,在价值活动中,他们往往是多种价值尺度并存或交替使用,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人本存在的二重性及当代青年的理性能力欠佳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夯实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基础,并通过树立青年信赖的榜样、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构建青年价值观的导引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变革与引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代青年关于个人与集体、社会之关系的价值观在其价值观念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当代青年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巨大影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相适应,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集体和社会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取向主导下的多种取向并存发展的趋势。把握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变革趋势,对于引导和促进当代青年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青年学生人际交往不适与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或距离。人首先是社会的。人在社会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交流达到人际目的。不管一个人是否愿意,他总要面对并处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解除心中烦恼,满足自尊心,提高自信心。如今的青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导致不少人性格孤僻、缺乏自信、交往胆怯、待人冷漠。人际交往成了许多青年学生的烦恼,谈起人际关系总认为太复杂、难应对,结果是自我封闭、拒绝交往。难怪他们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对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资料,采用质的资料分析软件Nvivo7,对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白领青年与领导和同事之间的工具性人际关系,从总体上看,处于负面状态.这种负面状态,巨大地消解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而白领青年与家人和朋友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处于良性状态.这种良性的情感性人际关系,则增添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文章最后深入地探寻了情感性人际关系对白领青年主观幸福观产生正功能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生价值取向是青年思想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社会转型的深化,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取向发生了时代性变化。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究当代青年人生价值取向嬗变的根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引导和教育,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对提高青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梅花 《前沿》2014,(13):139-142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社会适应与超越,关系着青年自身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现。青年社会适应与超越的主要内容有: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适应、目标取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个体行为与社会规范相适应。当代社会,大部分青年能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但也有部分青年表现出:主观认识的自我性、片面性、偏激性,目标取向的功利性、实惠性,行为上的盲目性、随意性,需要进行分析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的意义内核在于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诠释,外在表现为意义和精神的变迁。通过回顾青年意义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诠释,梳理出当代青年的意义既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又担当了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时代精神,还折射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望。"当代青年"包含了义务、规范和使命,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时代的意义和精神,诠释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5.
有位大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在众多的同学与朋友中,我仍然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是谁?"一位女学生在不辞外出前给母亲留言"您给我那么多的母爱,却仍然不能理解我……."另一位十九岁的男学生为弄清"杀父之仇"(其父在文革的混乱中去世),独自远去,开展自己的"身世调查".很多研究者指出,这类现象在当代青年中大量存在,是青年自我意识强化的客观事实.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必然的、合理的.首先,青年与少年、成年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心理上自我意识的增强.这是青年人群的一般心理特  相似文献   

16.
律师制度作为法律制度、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全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20年间,伴随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的律师制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青年律师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迅速崛起。2000年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会同七省市青少年研究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济南、青岛、郑州等城市进行的“当代中国青年律师状况调查”,以及由此形成的《当代中国青年律师状况分析》的调查报告,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了当代中国青年律师的整体状况、执业表现、社会参与水平、人生价值取向、以及与社会双向互动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盼望了解当代青年律师状况的愿望成为可能。本文就是《当代中国青年律师状况分析》调查报告的节选,摘编给您,让我们共同感受他们的成功与艰辛,奋斗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官兵是军队全面建设的主体,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环境中,有着鲜明的社会认知特点。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研究青年官兵思想成长、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规律,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是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和调适青年官兵的社会认知偏差,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当代青年成长的“文化基因”当代青年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关键于其心理状态的成熟和倾向于现代比,因为日常行为往往是深层心态的折射,只有当这一代人的心理特征真正倾向现代化时,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说,中国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出现了。可以说,当代青年心态的现代化转型是他们得以确切存在的实质内核。鉴于此,我们认为在描述评估当代青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由于精神家园的迷失,人际关系的异化,人本身的物化以及生活环境的不确定性,青年孤独感普遍存在。孤独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状态,现代青年或许只有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才有可能找到排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