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青年的思想行为入手,剖析青年价值选择的后现代特征:思想与行为脱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传统道德规范作用弱化等。通过文献整理,理清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影响,表现为冲突和建构并存。建构体现在倡导基本价值规范的最低共识上,有助于形成青年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规范直面多元与中心、相对与绝对、物质与精神等不同诉求的关系,这对于青年成长是更为有益的事情。落脚到教育实践,在青年的教育,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则面临更多的契机和全新的教育选择,以便青年能够通过自由地运用理性来形成价值观和信仰。  相似文献   

2.
侯玲 《中国青年研究》2012,(7):20-24,19
本文从身体哲学的视角看我国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认为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问题有其深刻的时代哲学背景,当代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意味着社会本身的深刻变革。发展当代青年精神生活,必须发挥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注重身心整体观的建构,重建身体和心灵在身体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代青年的意义内核在于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诠释,外在表现为意义和精神的变迁。通过回顾青年意义建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当代青年的意义诠释,梳理出当代青年的意义既体现了青年群体的主体性,又担当了社会赋予青年群体的时代精神,还折射了国家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望。"当代青年"包含了义务、规范和使命,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时代的意义和精神,诠释了他们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4.
深化生活世界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活世界理论的目的,是以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为基础,以现代西方和中国哲学的生活世界理论为资源,以当代人类生存基本问题为依据,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世界观理论。要深化当前的生活世界理论研究,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深入思考:生活世界转向究竟对现代哲学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它体现了现代哲学的什么样的基本精神?生活世界与实践观的内在关联,怎样以实践观为基础建构生活世界的理论大厦?如何把生活世界理论与当代人类生存实践结合,使其成为具有价值导向的现代生活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和疯狂扩张,工具理性大行其道,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对现代人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义世界构成严重冲击,导致传统价值规范日益虚无化,核心价值体系日趋无序化。在资本逻辑与物化意识侵蚀下,一些人精神家园荒芜、人生信仰迷惘、虚无主义盛行。对精神信仰的虚无主义进行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是当代中国走出精神低迷、重建精神家园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精神行为层次的道德问题的提出主要是面对民族外部道德的绝对话语权和中国内部道德生活形式的流变。传统道德基于形而上学的前设而现代道德由于形而上学的解体则陷入虚无主义。当代道德的重建必然以主体的理性和主体的情感本身为道德观念的前设。  相似文献   

7.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8.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分析它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特点、思想精神与现代价值,提出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并有针对性地阐述正确处理各种文化关系,反对两种虚无主义,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等问题。习近平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观点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传统文化观的反映,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日常生活领域是人类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它蕴含着人类价值认同与社会共识建构的深层机制。伴随着现代性文明的出现,日常生活理论逐渐成为当代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方法论,把青年价值观引导融入日常生活具有根基性、渗透性、稳定性和博弈性。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生活三重向度表现为: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需求向度,解决青年的社会满意度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实践向度,解决青年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交往向度,解决青年道德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虚无主义是查尔斯·泰勒笔下"现代性隐忧"的突出表现,是价值认同危机的集中表达。在现代性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价值虚无主义集中表现为价值私人化、价值怀疑、价值物化,以及信仰迷失。结合中国特有的国情,作为中国文化建构与教育养成之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起虚无主义批判的重要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虚无主义的抽象空洞,以培育自由个性的生活共同体批判消极自由的原子化个体,以奠基生活世界的本真教育批判抽象形式化的简单说教,以积极的自我引导批判简单化形式化的空洞说教,是思想政治教育承担价值虚无主义批判使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尼采那里,西方虚无主义导源于形而上学和宗教传统的崩塌所带来的价值虚无,它是一场自柏拉图以来就做好准备的运动。与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现代虚无主义问题之魁首,并试图通过复归前苏格拉底时期的“酒神精神”、依靠权力意志来寻求虚无主义问题的解决不同,施特劳斯认为西方虚无主义根源于古典与现代的断裂、根源于现代政治哲学的历史性、相对性和主观性,因而,克服虚无主义的根本之途在于重返苏格拉底式的古典传统,重新寻求自然正当。实际上,尼采与施特劳斯的差异所反映的正是现代与古典之间的核心差异,即“知性真诚”与“高贵的谎言”、绝对的主体性与有限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在中国始终扮演着隐性在场的角色。与之相应,在物质条件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当代青年面临着如何重塑其文化人格的难题。在认真审视日常生活的平庸之后,部分青年选择“儒家”作为其身份想象。这种想象将儒家士大夫的“殉节”作为共情的基础,试图以此汲取其人格中的神圣力量。通过分析造成这一“文化奇观”的心理机制,我们可以发现此类青年的身份想象其实较多立足于诸如“自由”“平等”等文化价值的考量,而其所推崇的士大夫精神实际上已遭到隐性的转轨以贴合现代生活。是故,此类青年的所作所为并不能被单纯理解为儒学的“复活”,反而呈现了一种更为复杂的现代气质及其相关心理诉求。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当代青年在其心灵世界所发起的“逆向突围”。仅以青年而言,这既反映了部分自发形成的“文化保守主义”的面相下所包含的复杂动因,亦反映了当代青年表达其精神诉求时的曲折性与隐蔽性。  相似文献   

14.
报刊撷英     
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青年的影响究竟如何?前不久,北京市青少年研究会等单位在北京开展专题调查,结果表明: 现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具有较高的认同感。 首先,绝大多数青年对中国传  相似文献   

15.
消费活动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承载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以及过度的人情消费和虚拟消费凸显出当代青年"经济情商"有待提升。对此,应引导青年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影响,树立计划消费观念、坚持勤俭节约理念、形成理性消费观念、注重精神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一个巨大的精神欠缺陆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青年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青年问题中的一个永恒的、深刻的主题,它涉及的是青年在精神、价值后面的继承和创造活动。对20世纪未中国青年来说,怎样看待居传统之主流的儒家文化,又具有特殊的含义。当代的青年正处...  相似文献   

17.
历史虚无主义以反历史、反科学态度及政治诉求,否定主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于社会上引发不同观点碰撞和争论。近年来,学术界在分析其产生原因与背景,揭露危害与本质,归纳表现与特点,研析扼制对策方面颇有成效。关于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社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群历史观负面影响的实质性研究,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比较研究,历史、教育、传播等多学科综合性系统研究,核心价值理念话语权建构能力研究,长时段、宽视野,宏观性、微观性等多元方法运用研究,历史虚无主义与相关思潮关系研究等方面仍存广阔空间。理清当前历史虚无主义研究成效与缺失,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研究动态,进而推动研究的系统化、深入化和科学化,是为新需要、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钟红 《青年论坛》2004,(4):23-25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鲜明青年特点的文化现象在当代青年社会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影响和作用,而青年文化与青年现代人格形成的关系问题正成为21世纪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青年文化为青年现代人格的自由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当前值得关注在"文化工业"现象影响下的青年文化可能导致青年现代人格的异化问题,青年文化的主流属性,精英属性,大众属性等亚文化特点影响着青年现代人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低欲望"与"躺平"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近年来以"丧文化""佛系文化"为代表的"颓废型"青年文化的延续。它是青年面临社会难题而群体性焦虑的文化反映,也是青年主体的代际特质与亚文化表征,本质上是所谓社会"内卷"后青年的自我贬损。一些青年选择"低欲望"和"躺平"有其现实缘由,但任其发展下去,会走向消极宿命论、价值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当代青年的需求世界多元复杂,不应夸大青年"躺平"现象并将其绝对化、标签化,而要整体把握并关切青年多元需求,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需求观,形成青年个人奋斗与国家蓬勃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张波 《青年论坛》2011,27(1):22-25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参政议事深刻地改变了现今社会政治的存在方式。当代青年熟练的网络技术为他们参与网络政治提供了有效基础。网络参政议事正在成为当代青年社会参与的重要表现手段,他们充分利用网络,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对待政治的态度和生活的态度及表达他们生活诉求。当代青年的网络参政议事,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意识新形态,这种意识与形态,让青年越过社会的嘈杂尘嚣,认真思考人生,理性参与社会生活,在网络高尚纯洁的精神殿堂中漫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