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思想的载体,它主要是由符号和语言、价值观、规范、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其中,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规范是文化的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正是要向人们传输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以及法律、道德规范等,以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因而,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通之处,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重视和研究文化载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邹苏 《前沿》2012,(24)
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是影响或妨碍社会生活,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并期望予以解决的社会失调现象.社会问题是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因与价值规范失灵之间存在内在联系.社会问题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应树立正确的“社会问题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功能,拓宽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并重视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鞠晶晶  刘娟 《人民论坛》2020,(1):114-115
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活动就能塑造和完善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握活动设计的时效性、大众化、互动性、长效性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价值遵循和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任务是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关于价值观及其教育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描述的层面,而必须在研究青年价值观现状的基础上进行规律性研究。本文以哲学价值论为理论指导,着眼于青年价值观教育,主要探讨价值观的内涵、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试图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角度探讨价值观形成发展的规律。一、价值观的内涵1、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是人们关于各种价值现象的比较深层次的观点和看法人的观念作为关于客观对象的总观点、总看法,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分成价值观念和非价值观念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二重性及导引机制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二重性特点,在价值活动中,他们往往是多种价值尺度并存或交替使用,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二重性.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期多元化的价值观对青年的影响、人本存在的二重性及当代青年的理性能力欠佳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夯实当代青年的思想道德基础,并通过树立青年信赖的榜样、创新教育方法等途径构建青年价值观的导引机制.  相似文献   

6.
青年价值取向既是社会价值观念变迁的一种敏感的折射,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后,全球思想文化的交流交锋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大学生建构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积极地探讨和构建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们予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价值取向,是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前途的重大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同时提出要“坚定地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指导人们社会生活行为和社会生产活动的价值标准,也是人们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依据。价值观渗透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之中,留存在社会精神价值体系内部,与人们的道德觉悟、价值体系和文明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类型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类型与特点■沈永曦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年的价值观决定着青年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判断选择、好恶取舍,支配着青年的行为。因此,研究并把握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与特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价值观就是青年对其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9.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意识形态向人们行为过渡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通过道德规范的自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是要根据国家、社会和公民三方面的价值关系,确立当代公民道德规范建设的总要求,进一步凝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深化具体道德规范建设;通过法律规范的他律作用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重要环节中贯彻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做到科学立法、秉公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法德并举,要求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在建设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涵设置上具有协调性,并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一外一内"相配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因为日常生活领域是人类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它蕴含着人类价值认同与社会共识建构的深层机制。伴随着现代性文明的出现,日常生活理论逐渐成为当代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方法论,把青年价值观引导融入日常生活具有根基性、渗透性、稳定性和博弈性。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生活三重向度表现为: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需求向度,解决青年的社会满意度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实践向度,解决青年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问题;青年价值观引导的日常交往向度,解决青年道德精神和理想信念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最高价值引领,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近年来,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出现,给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广播)不同的是:新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注重用户体验的交互式传播,并且便捷高效成本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现实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受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在新形势下,应利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做好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引领,意识形态方面加强和巩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通过新媒体视角下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是影响青年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思想来源,青年是社会思潮的重要建构力量。社会思潮的形成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不同性质的话语体系,对青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不同影响。面临社会思潮汹涌而来的新语境,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革要从话语双方身份定位、话语内容、话语场域这些话语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来进行,以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青年是网络最大最活跃的使用群体。网络体验对青年价值观的培育既提供了契机,又带来了挑战,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了新的传播平台、增加了价值感受的渠道、催生了积极的价值观念等方面,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冲击了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容、造成价值主体的行为错乱等方面。坚持理论创新、建设先进网络文化和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是网络时代青年价值观培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刘瑞  印剑 《人民论坛》2020,(14):120-1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精髓和极高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丰富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养成教育的文化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的关键阶段,在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其价值观养成的具体实践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和坚持明确的人生导向,塑造理想人格和正确的价值信仰,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游学民 《求索》2011,(9):257-257
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常受其民族文化积淀、社会体制、社会政策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关乎国之将来,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是一个国家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关乎国家的历史命运。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现行教育立足于“价值观引导个体的价值尺度,而个体的成功必然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之统一”的观念之上,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其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年的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晓飞 《求索》2007,(6):66-68
当代青年的价值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铸造青年“一元统领”与“多元取向”相统一的价值品质,树立青年关注当前与着眼未来相一致的价值信念,构筑青年传承文化与创新求变相结合的价值取向,主导青年基本道德与高尚品德相协调的价值诉求等途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目标、方法、媒介建设,率先在当代青年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包括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平等基础上的思想互动、理解与自我建构。其中思想互动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思想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对话是互动的主要方式;理解在这里主要表现为"移情"和道德体验,理解是互动的目的,同时也是形成互动和建构的唯一方式;自我建构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知识、价值观念等的自我知觉的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只有通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方的思想互动、理解,才能实现其自我建构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启迪和引导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研究视域里,人们较为注重时尚文化对青年价值观的单向影响,而没有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从而未能全面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规律.实际上,时尚文化以其独特方式介入青年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嬗变过程和功能发挥过程,促进价值观生成和变迁.同时,青年形成的价值观又主要通过催生作用、选择作用和引领作用与时尚文化进行互动,创造、甄别和引导时尚文化.我们应该促进积极的时尚文化成为塑造青年价值观的新视界,充分发挥时尚文化的价值意义;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价值观教育之中,以更好支撑时尚文化;应该增强时尚文化与青年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共进效果,发挥二者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重要性已成为共识,但是专业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缺乏统一的专业价值观教育系统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设计;注重认知性的教育,缺乏日常性内化的培养;缺乏专业价值观转化的专业实践与支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的反映,受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社会工作专业边缘化地位、教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表现为:形成专业惯习、创设实践场域与平台、建构反思式与参与式相结合的学习范式、保持专业伦理规范的现实性与专业价值观超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青年人来说,以物质利益为核心的职业待遇是影响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但在对一家草根NGO的调查中发现,一些青年工作者能够在物质报酬较低的职业待遇下坚持长期从事公益职业,甚至将其作为终身事业,这与当前社会中大多数青年人的行为选择形成了鲜明对比。如何理解上述现象,是深入探索当代青年心理与行为特征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以在草根NGO中从事专职工作的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认同的理论框架下分析其对草根公益事业和青年公益人群体建构社会认同的过程和机制。在经济理性之外,认同是引导和规范个体行动的内在机制。草根NGO青年工作者凭借对青年公益人群体的社会认同建构,克服物质报酬不足的障碍,做出异于常人的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