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定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意识对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国家意识是国际体系建构的一种文化,在现代国家意识向后现代国家意识进化的过程中,国家集体的互动和博弈过程是必要的,单个国家对国家意识转换的能动作用有限。国家意识发展程度在全球不同地区存有差异,东亚国家意识总体上处于现代国家意识发展早期。因此,东亚国家间的互动和博弈是促进东亚国家意识进化、建构东亚整体安全未来的必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集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辩证统一为表现形式,以平等、宽容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类意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立在平等、宽容与合作基础上的,既有共同利益,又尊重个体利益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所创生的正是类意识。类意识的提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玉玲 《工会博览》2005,(10):38-39
王兆国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群众意识。这是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和工会干部提出的新的要求。强化四个意识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如何深刻认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理念,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公民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公民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成为制约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依赖健全成熟的公民意识,强化公民意识是促进法治国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和奴仆意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其基本的理念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管理意识,鑫阜城公司于近日组织了有班长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的《高质高效靠管理》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大家对ISO质量  相似文献   

7.
当代高职生有一定的创业意识,但面临种种主客观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生创业意识的特点,并对高职学校如何培育高职生创业意识的基本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台湾学者对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的研讨,比较集中的、大规模的讨论曾有两次。由于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的分野,特别是由于统独立场,政治诉求的不同,人们对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各自的内涵、外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解释。两岸的学术交流因受制...  相似文献   

9.
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要内容。要高标准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应着力强化政治意识,法治意识、防范意识、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台湾主体意识”与“台湾意识”有所不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人为建构的一种更强调台湾主体性、台湾价值、台湾利益、台湾优先的一种社会政治意识,也是具有某种程度的“台湾国家化意识”。其对当今台湾社会的主流价值的深刻影响所及,直接牵动着台湾岛内政治与两岸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站在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党的意识的新发展."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党的意识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方方面面."三个代表"更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意识.强化党的意识,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是法治国家的构成基本单位,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心理基础和社会人文背景,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按照法治精神努力塑造、推动公民的法治意识逐步成熟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台湾人民的思想意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一事实决定了台湾社会意识必然呈现中国意识为主体意识的特征。中国意识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心理基础,是抵制“台独”的最深厚力量。  相似文献   

14.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其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5.
灾难的影像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东平 《南风窗》2008,(12):94-95
正常的灾难意识,其实正是生命意识,而生命意识的本质则是敬畏。没有人希望汶川大地震被记住的方式和唐山大地震一样:在历尽艰险得以重建家园之后,这场惨痛记忆最后被高度概括成一座高耸人云的"抗震纪念碑"。  相似文献   

16.
“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观点(台湾)尹章义第一章导言“台湾意识”是一个复合名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不同的使用者,往往有不同的范畴和意涵。在讨论之前,谨将这个名词规范如下:“台湾意识”是一种“我群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一般而言,人...  相似文献   

17.
李文锐 《法制博览》2015,(7):206-207
服务意识是保证公证员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内在动力和核心因素,也是确保公证行业实现社会价值、发挥职能作用的基本条件。本文指出公证员服务意识缺乏的表现、原因,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服务意识有效提升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王海军 《法制博览》2023,(26):21-23
随着互联网、自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意识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青少年不仅是网络信息的创造者,也是网络信息的影响者,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不断影响着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在分析学校学生网络意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学生网络意识安全教育的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安全观,维护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报告     
《南风窗》2014,(4)
<正>1信息预防意识和质疑能力:有较强防备意识多数中小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怀有较强的防备意识,对于信息背后所隐藏的商业目的、价值立场等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但也有超过20%的学生无法判断信息正误。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公民精神,不能缺少法治意识、参与意识、公平意识、宽容精神以及妥协精神等因素。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野看,公民精神具有社会资本的主要属性,对于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