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铁志 《党政论坛》2012,(14):46-47
紧张忙碌的生活,让人越来越感到疲惫乏味,越来越困惑于自己的价值追求。近年来,肇始于欧美的“慢生活”理念逐渐西风东渐.开始影响国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些明智的青年开始放弃“漂泊”生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3.
对青年性教育与咨询的思考——从瑞典的经验谈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的中国,正值经济体制变换交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新旧价值观念碰撞。中国的青年正是在这样的经济和文化的环境中成长。一方面,多渠道的大众传播媒介,频繁广泛地提供大量信息使他们的观念与父辈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开始摒弃父辈“谈性色变”的观念;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性禁锢”、性愚昧、性无知的影响,因而在成长中产生种种困惑,甚至出现偏离行为。如何对青年进行性教育与咨询,如何  相似文献   

4.
一)众所周知,青年研究发端于青年问题的滋生;青年文化研究肇始于青年文化现象的繁杂及青年越轨文化的盛行。社会各阶层对于青年问题及青年文化问题的关注,必然导致学术界对于“对象问题”的聚焦。七十年代末“第三代”、“第四代”始终占据着社会问题的“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5.
唐松  韩玲 《理论导刊》2023,(8):57-64
作为一种“次生文化现象”,“饭圈文化”源于青年粉丝面对“内卷化”社会舆论构境的精神能动反映,是粉丝在“理想化”生活“求不得”后对现实的柔性妥协。因此,应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的哲学立场出发,基于“以人为本”的治理原则和政治要求,积极引导青年粉丝个性与精神的全面发展。“饭圈”乱象治理有助于扫清文娱领域的“尘土污垢”,引导青年粉丝实现“破圈”转型,实现粉丝与娱乐精神产品、“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资本话语与公共话语的和谐共生,合力推动青年粉丝成为具有强大精神力和坚定文化认同感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以讲演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曲啸在深圳讲演受阻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社会振荡,成为教育家们和青年人的热门话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是好事还是坏事?是青年自身困惑了还是教育家困惑了?如何评价当代青年?等等。“风波”为何发生在蛇口  相似文献   

7.
“青年文化”,作为具有与“成人文化”不同性质和独立地位的文化存在于现代社会里,这是战后时期才开始被逐渐认识到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对青年文化开展研究,想搞清它的含义和内容,现在他们的分析探讨主要沿着下面四个方面进行:(1)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2)对工业社会里的社会化问题持抱怨态度的青年文化;(3)作为成人文化变形的模仿的青年文化;(4)作为遮掩与自主的统一体的青年文化。一、作为反文化的青年文化反文化性质的赞成者认为,青年文化是青年对成人文化及围绕社会的“规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丧文化”阻碍青年志气、骨气和底气的养成,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影响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解析青年“丧文化”表征,应兼容运用“亚文化”和“后亚文化”理论。既要借鉴“亚文化”研究理论的经典方法——剖析“风格”,又要审视“后亚文化”视域下研究范式嬗变形势,创新“新部落”“生活方式”“场景”等研究手段。“丧文化”易导致青年滋生价值虚无主义,引发青年集体焦虑,造成青年社会退缩,污染青年成长环境,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果。探索多层次、多维度的引导路径,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总引领,既要解决青年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又要提供青年成长所需的人文关怀;既要激发青年主体意识觉醒,又要营造满足青年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于力 《瞭望》2003,(40)
一面是就业形势严峻,一面是成熟技工紧缺。“严峻”与“紧缺”之间,是个人实现就业的机遇,也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后劲。在沈阳举行的国际制造业博览会期间,记者走访了三位辽宁省的青年技工,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困惑和希望——  相似文献   

10.
<正>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门从事廉政与治理研究的科研机构。中心现有高级职称23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3人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入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江苏省青年社科英才、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青年文化人才、江苏省社科优青。多人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评审组专家、有关重要考试命题组专家。  相似文献   

11.
为把握青年思想脉搏,促进青年理想教育的不断深入,最近,我们以问卷、座谈、走访的形式,对一百名青年的理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包括,工人、农民、营业员、科技工作者、干部、学生、待业青年。其中共产党员六人,共青团员七十五人,青年十九人。平均年龄二十三点六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十二人,高中和中专的六十一人,初中和小学的二十七人。通过调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青年理想教育的一些情况,初步探索了当代青年心灵深处的“秘密”。一、青年心目中的偶像与理想“没有理想的青年,会觉得精神空虚,会沉沦。”  相似文献   

12.
3月24日,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弘扬中华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位青年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两岸文化交流的基础、内容、形式、障碍以及两岸的文化政策、文化创意产业、政治文化心态等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3.
青年文化的兴起是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线索之一。它是伴随着一代人的生命历程而逐渐彰显的。正如公认的那样,代际意识、代文化是从所谓“第三代人”——五十年代的红领巾、六十年代的红卫兵、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开始觉醒的。在此之前,青年文化只是成人主流文化的天然组成部分和体制文化的复制品。当第一代人、第二代人说“我们”时,毫无疑问,指的是党和国家;第三代人说“我们”,指的是自己所归属的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许多青年人对什么是“自我实现”,如何才能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清楚,尽管理论家们、青年工作者们对青年的“自我实现”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论界说、认识和评价,但“自我实现”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我国当代青年中火热了那么一阵子。就是时至今日,虽然已很少见那许多荒诞不经、迷蒙茫然的口号,很少闻那许多怅惘,徬徨、困惑中的呐喊,但是,“自我实现”的潜流几乎却在每一个青年心中不停的起伏、奔涌、沉淀。而且我们在分析追寻当代青年中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和个案的源头踪迹时,我们就会发现,几乎不同程度的都与青年“自我实现”的人生观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关系清晰地把握“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在当前社会变革期中的发展现状,了解它们间的互动影响及其今后的可能趋势,对于社会整体的经济与文化建设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鉴于时下各家对“企业文化”与“青年文化”这两个热点的研究,所持的参照系和操作方法的各异,不免造成各人对一些概念、解释上的歧义与含混,故此作一些适当的陈述与廓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青年文化的发生、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有助于在历史的轨迹中探求青年文化的意义。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在论及青年文化其它方面的特性时,偶尔提到关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没有提供严格的论证,不能给人以信服的答案。归纳起来,青年研究学界关于中国青年文化的形成主要有五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青年文化具有普遍性、开拓性、渗透性和幼稚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普遍性特点的一个表现就在于:任何民族,任何时代,凡有青年存在的地方都有青年文化。这也就是说,有了青年,就有了青年文化。“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选辑《诗经》中许多诗都是青年文化的组成部分,还有若干雕塑、装饰器、刺绣等也都是青年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失之偏颇,其论据也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撇开青年文化的具体内容,学者们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那就是青年文化“使得青年开始脱离校园的,或者  相似文献   

17.
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今中国 ,青年一代已成为电脑互联网潮流及其文化的主体。本文以 35岁以下的青年特别是号称“第五代人”的青少年为对象 ,对他们中主要的上网动机、心态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阐述影响青年上网心态的文化机制因素以及青年上网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共青团中央相继推出了“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这都是以培养青年、带领青年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基本出发点的.今年3月,团中央会同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山版署发出联合通知,决定在全国青年中广泛开展评选青年喜爱的图书、评选青年喜爱的歌曲、评选青年喜爱的影视片,并在此基础上举办全国首届青年文化精品展(简称“三评一展”).这一系列活动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思想就是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6月21日晚上,广西路桥总公司“文化班车”巡回慰问演出团在邕宁县长塘乡柳南高速公路总经理部进行了总结演出,从而给该公司本趟“文化班车”下柳南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巡回演出画上了完满的句号。当晚的观众达到三千多人,区交通厅、宾南总指、六景、伶俐驻地办、长塘乡的有关领导观看了演出。“文化班车”下工地是区路桥总公司“启动青年文明班车,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广西路桥总公司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凝聚力工程”、“形象工程”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由于广大路桥员…  相似文献   

20.
富晓星  吴雅宁 《青年研究》2023,(2):72-81+96
购买文旅住房是城市新中产青年新兴的消费方式。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和“生活风格空间”概念,对购买某文旅住房项目A社区的北京新中产青年进行考察,发现他们通过崇尚文化景观、生产文化产品、营造公共文明空间三个维度,打造独特的生活风格空间,生产性情化文化资本,以寻求更具优势的阶层地位。基于日常居住体验,新中产青年形成带有阶层标识的新的消费模式。研究可为未来的中产阶层消费趋势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