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从众行为的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行为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众行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从社会学角度来说,一个社会需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价值观和较为一致的行为方式,这样才有利于社会功能的执行及社会文化的延续。但是不分析实际情况一味地盲从有时会给社会或个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众行为具有正负效应。人们应当减少盲目从众,遇事要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公安大学教师教学行为特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前言 教师教学行为指教师“教”的行为,从教育学分类的角度,它大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指向教学内容的各种行为;二是为了使上述行为得以顺利实施而对自己和他人行为进行组织管理的行为。一般意义上看,教学评价研究中的教师教学行为仅指前者,即所谓狭义的教师教学行为。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业务,教师教学工作性质复杂、独立且富创造性,工作成效具明显的滞后性和群体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行为特征影响教学成效,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造就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规范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这意味着,既可以从社会规范的角度来理解个体行为,也可以从个体行为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规范。这两种思路容易在一个问题发生分歧,即,是将社会规范仅仅理解为一种行为常规性,还是将它理解为一种对个体行为的外在约束?文章试图从实体与事实的区分这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试图通过考察社会实体的本体论地位与创造结构,来探究社会规范的产生机制,或者说,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行为常规是如何被实体化的。  相似文献   

4.
王秀哲 《桂海论丛》2005,21(1):26-28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具有自利性的属性,该属性决定了政府行为有寻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和趋势。政府自利 性的属性必然和政府为公益服雾的目的性产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使政府的行为始终围绕公共利益进行,一种有效的对策是 公开政府行为:公开政府行为必须走法治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从刑法规范立场以及立法原意的角度,持有是一种违反了刑法中的禁止性规范的行为,且属于作为,持有型犯罪中的持有是指行为人以事实的或法律的方式控制、支配法律规定的特定物品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法律调整的是人的行为,法院认定合同是否有效,实际上是对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有效进行认定.一个合同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个行为,签订合同行为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履行合同行为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签订合同行为的无效.法院不能通过审理"履行合同行为"而得出"签订合同行为"是否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郭琰 《辽宁人大》2008,(3):37-37
监督从字面理解是一种察看并督促的行为,要区别不同的监督行为,不外乎从行为主体、对象、目的、方式等角度去比较。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治进程的加快 ,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知情权”是否被侵犯 ,这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知情权”有多种 ,有消费者对商品的“知情权” ,有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 ,公民对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知情权”等。从理论上说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要公开 (除该保密的外 )。从纳税人角度说 ,纳税人花钱养着的政府 ,当然有权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公民有权监督国家 ,这是公民的宪法权利 ,“知情权”便源于这种对国家的“监督权”。因为知情是基础 ,是前提 ,不知情谈何监督 ?从经济学角度说 ,政府行政行为也是一种公共资源 ,透明度高可减少…  相似文献   

9.
贾宝金 《传承》2010,(6):140-141
法律调整的是人的行为,法院认定合同是否有效,实际上是对人实施的行为是否有效进行认定。一个合同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个行为,签订合同行为和履行合同的行为。履行合同行为无效并不必然导致签订合同行为的无效。法院不能通过审理"履行合同行为"而得出"签订合同行为"是否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常晓  魏浩翰 《前沿》2007,(3):57-59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这是洪堡教育思想的核心之一。自建立之后,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曾受到过阻力,但是这一理念仍被众多大学继承发展了下来。本文正是从教学和科研的分离与整合这两个角度来再思考洪堡的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11.
侦查行为分类研究--以毒品犯罪的侦查为范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刑事侦查行为的样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区分为任意侦查行为与强制侦查行为、公开侦查行为与秘密侦查行为、技术侦查行为与非技术侦查行为.这一分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实践中侦查机关的行为选择提供宏观指导.  相似文献   

12.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作出的一种不以对行政相对人产生法律效力为目的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否应该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探讨,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完善建议,但目前的研究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主观公权利的救济角度,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从客观法维护模式下论证行政事实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正当性。在客观法秩序维护模式下行政事实行为应当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3.
王利明 《楚天主人》2012,(11):36-37
法律究竟是什么,是每一位法律人时时会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极难给出确定答案,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与诠释。就民法而言,其是一种行为和裁判规范,总结了既有的价值共识,同时为未来的行为与裁判提供指引。当然,虽然被称作"规范",法律与禁锢或约束仍有本质区  相似文献   

14.
犯罪现场分析的重要项目内容之一是作案人的作案过程分析。在分析中,一种被称为"行为节点分析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行为节点分析法运用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所谓的"节点"为思维主线,依据现场各种材料对节点进行捕捉、确认后,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并利用实验室检验结果,将节点进行合情合理的连接。  相似文献   

15.
唐俊  王翊 《求索》2013,(3):9-12
经济学实验和现实世界表明,互惠行为是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的一种相当稳定的行为,而且其数量不可忽视。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互惠行为被认为是不理性的。本文在博弈理论的框架下,从感性与理性、个体与集体、短期与长期三个方面论述互惠行为的"理性"含义,并通过对互惠行为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婚礼漫谈     
婚姻在中国被称为大事,而且是"终身大事",它是以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正因为婚姻是社会行为,所以男女结合,确定婚姻关系,就要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被社会所承认的仪式.男女的结合关系要想得到社会的承认,从形式上来说,就是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法律或社会的风俗习惯所公认的方式,举行一定的仪式向社会作公开的表示,这通常就是举行婚礼.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中 ,经济的意义越广泛、越深刻 ,企业家的思想和行为就越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企业家对其经济往来行为负责 ,从道德自律的角度而言 ,它不仅仅只是迫于某种经济的、政治的或者社会的压力 ,本质上 ,它应该是企业家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一种自觉的自省追求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人伦责任。本文认为 ,这种责任的一个预制性观念前提就是企业家对企业伦理“金规则”的理解与遵循。  相似文献   

18.
“德不责众”是我杜撰的一个新词儿。所谓“德不责众”显然从“法不责众”比附而来.是说这样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从个体角度说,明知一种行为背离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却明知故犯、照样去做;从社会角度说.是因为大家都如此,所以不作道德谴责.对其听之任之、麻木不仁。个体的背德行为根源于从众心理和社会的“德不责众”的道德评判现象。  相似文献   

19.
异常犯罪与刑事责任能力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犯罪行为通常很难被人理解,进而人们对其行为主体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容易发生疑惑。从犯罪心理角度分析,异常犯罪可包括异常行为、异常人和异常心理三种情况。其中,决定刑事责任能力的不在于行为异常或人的异常,而在于心理现象中的“能力”是否正常。能力的核心是智力,智力的基础是意识。所以,人只有在丧失意识并具有严重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才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高校究竞存在不存在行政行为?存在哪些行政行为?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从高校是否能作为行政主体的分析入手,提出高校作为授权主体,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同时,对高校行政行为进行界定,探讨了几种主要的高校行政行为,并对高校行政行为的规范提出了一些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