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凸显公共健康伦理危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型H1N1流感的肆虐已经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担忧.防治甲型H1N1流感,应遵循社会公正和关怀的伦理原则.前者侧重从社会制度层面提出伦理要求,后者则在公民社会构建和公民素质方面提出道德要求.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健体系尚不健全,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抵御流行病的能力相对脆弱.因而,政府应当以体制与政策为保障,重点关注边缘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从社会最为边缘和脆弱的人群入手,遏制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关怀伦理作为一种情境性、关系性道德,积极谋求建立一个充满责任和关爱的世界,强烈呼吁各道德主体能相互理解、同情和关怀。它自产生至今受到的质疑和批评,归结起来便是没有很好地回答和解决四个问题——公正伦理与关怀伦理的关系问题、性别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伦理关系模式问题、社会变革问题。这在根本上缘于关怀伦理具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否定关怀伦理的内在张力及其对社会的深刻批判,它闪耀着人类希望之光,其乌托邦性也拥有启示未来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当前弱势群体加以分类,并揭示不同类型群体的心理缺失特征。通过建立梯度关怀、情境关怀和边际关怀等关怀体系企图实现弱势群体的心理重建。  相似文献   

4.
李克艳 《人民论坛》2012,(11):168-169
由于自然、生理等因素影响,云南农村弱势群体存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返贫率高、集中于少数民族地区等特征。云南农村弱势群体的法律保障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适用性不强,立法层级低,地区差别较大,法律保障覆盖面小,适用对象过于狭窄等问题。云南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应实现从道德关怀到权利保障的转变,建立并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社会救助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5.
高月兰 《理论月刊》2007,(10):133-136
本文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为切入点,以道德责任的合理性基础为论旨,通过对现代性价值特质和人的价值处境的分析,指出道德责任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具有主观性和无公度性的道德责任只有以伦理精神为基础,才能使人们重新确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获得终极关怀。经过历史与逻辑辩证,本文指出把伦理精神作为道德责任的基础,不仅具有理论和理性,而且具有现实实践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当前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备受重视。文章认为,当前亲社会行为研究强调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对道德认同的培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伦理机制的存在价值。其实,由道德教育、道德回报、社会诚信等组成的社会伦理机制,在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丽艳 《人民论坛》2014,(3):225-227
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当前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备受重视.文章认为,当前亲社会行为研究强调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对道德认同的培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伦理机制的存在价值.其实,由道德教育、道德回报、社会诚信等组成的社会伦理机制,在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军 《前沿》2010,(18):37-40
道德不作为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中道德实践领域出现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转移道德泛法律化学术争论的焦点,意从道德不作为概念的解读、归因、矫治三个层面进行伦理的应然解构,以期达成社会对“恶一善”的价值引领,促进和完善社会道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盛丽 《求索》2010,(2):91-93
认识论维度下的现代性哲学体现在主客体分离、工具理性及普适的先验性上,这在根本上导致了包括公正伦理学在内的契约论封闭体系及其道德困境。女性主义伦理学以关怀为理论预设,基于对现代性哲学的反思和批判而主张联结与关怀、道德体验和情境主义下具体他人的实践伦理,从而为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了一剂解毒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在诸如经济、社会、心理、伦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值得关注的社会风险之一,是少数弱势群体因社会保障缺失而引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一、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理解道德教育的实践本质应从道德的本质谈起,但道德又是同伦理相联系,所谓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秩序、次序性社会关系,诸如:朋友有信,兄友弟恭等。这种客观的伦理关系对人们的行为提出一定要求,从而形成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这种行为准则和规范被人们自觉接纳,并见之于行就是道德。显见,伦理道德关系不是抽象的,它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要求,是一种实践关系,因而,道德的本质就是这种实践关系的反映,它既是一个特殊意识过程,也是一个实践过程。人的道德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任是从伦理社会学的角度对人际之间信任的考量。道德信任不仅是维护个体完善的内在需求,也是实现群己和谐的重要基础,还是增进普遍社会信任进而构建道德体系的基本动力,因而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伦理期待或要求,既要突破"熟人信任"以实现传统信任道德的现代伦理转型,也要消弭社会风险以实现利益交往格局的伦理优化,还要满足"互予性需要"以实现在道德平等中追求美好生活。适应社会转型、应对道德风险、实现治理现代化要求,确立了新时代公民道德信任建立的伦理治理转向,即建立政府诚信制度、经济信任制度、公民契约伦理制度,为公民道德信任建立注入制度关怀;强调法律的"刚性支持"、伦理的"破立并举"、社会的"群体监督"、教育的"个体洗礼,强化对公民道德信任建立的道德控制。  相似文献   

13.
如何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势群体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社会转型加速,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而急剧分化才凸现出来的。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还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如何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公民道德的升华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当前的弱势群体及其成因在当前,我国新生的弱势群体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人。首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镇新生贫困群体。主要包括城镇失业者、下岗无业者、资产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部分离退休职工以及他们的赡养人口。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她们…  相似文献   

14.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人追究的价值目标,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职业伦理开始由"自律"走向"他律",甚至成为了一种与毫无道德关系的"技术性指引规则"。职业伦理的"非道德性",使我国法学教育偏向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更高了伦理道德关怀。因此,法学教育应当确立"以德为先"的目标,将学生的德性培育放到更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虽然新闻反转和舆论反转具有差异性,但二者通常交织在一起;尤其在新技术环境下,随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型,二者的矛盾焦点多指向社会日常伦理观念和道德争议。对主流媒体提出的要求是,保持讨论的空间性、保持舆论引导的平衡性;对社会管理者而言,则在于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以有效辨别舆论热点的矛盾性质,并谨慎介入。  相似文献   

16.
伦理道德的客观性基础归根结底是人们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任何社会形态都必然是一个伦理-道德的社会体系,社会伦理法则作为制约人的社会实践的原则是伦理实质与伦理形式的对立统一。如果说伦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礼法制度,那么,道德则是对社会礼法制度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与法治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亮 《前沿》2003,(11):115-117
弱势群体是社会低层的基本构成。关注其生存境况 ,保障其合法权益 ,是现代法治的题中应有之意。不论是在理念上 ,还是规范制度上 ,现代法治都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针对我国的弱势群体状况及法治化实际 ,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应从立法机制、法的适用及弱势群体权利意识的提高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8.
刘小丰 《岭南学刊》2008,1(1):29-33
执政伦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导向、规范和终极关怀的作用。执政伦理建设是政治伦理化的逻辑必然。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事关党的执政,事关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是执政伦理的基本要求,加强执政党主体的道德建设是执政伦理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袁玲红 《理论月刊》2007,1(4):46-48
正义伦理是现代人推崇的价值理念。然而在女性主义者看来,它存在三大真空地带:忽视人类相互依赖的普遍经验;忽视传统女性的弱势群体地位;忽视了家庭生活领域的价值。关怀伦理学分别从人己关系方面注重推理与情境分析相结合对单纯进行抽象的道德推理的超越、人与人关系方面“关系自我”对“抽象自我”的超越、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系统有机论对本质主义机械论超越了正义伦理,给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社会责任是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是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涵。青年担当社会责任是遵循道德伦理规约、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必然选择。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包含四重实践理路,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担当,这四个方面体现了青年社会责任教育内在逻辑统一。四者之间层层递进,以责任认知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基础,以责任情感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养成,以责任意志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转化,以责任担当为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目的,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