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韩锋 《党政干部学刊》2009,(4):32-34,20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使得公共物品的供给成为政府的专利,然而信奉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公共选择理论则打破政府的“神话”,政策分析学派主张公共物品可以由市场和非营利部门来供给。与多中心治理思想相呼应,在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上,悄然形成了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多中心供给机制,三者之间的合作供给机制扩大了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范围,丰富了供给方式和途径,提高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2.
陈建先 《探索》2003,(4):132-134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公共物品、博奕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公共管理理论 ,寻找西部地方政府投资的行为规范、范畴界定、博奕均衡和政策定位  相似文献   

3.
邹焕聪 《唯实》2012,(12):41-46
随着私人部门投资经营公共事务现象与日俱增,公、私部门合作完成公共事务的公私协力取得长足发展,公私协力的经济学依据值得探讨。公共物品的分类理念以及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区分理论为公私协力奠定了经济学基石。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公私部门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政府失败"及其防范理论为公私协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委托—代理机制说明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公私协力的正当性,委托—代理关系的层次性表明缩短公私协力有关链条的必要性,而其解决机制则进一步为分析公私协力中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根据。可以说,公共物品区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分别为公私协力奠定了深刻的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制度分析学派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多中心供给理论强调通过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三种方式相结合,以实现对公众需求的有效回应。此理论在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文章以公共性为视角,将公共物品不同供给主体的特点予以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究了多中心供给理论及实践的困境成因,并论证了政府的职能发挥是多中心供给在实践中取得成效和保证其公共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提供什么样的、提供多少、如何提供公共物品是经济学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介绍、比较布坎南与奥尔森从不同对象、不同角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探讨,分析在公共物品提供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个人选择来确定各种公共物品的供给。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是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作为指导我国社会发展实践的基本原则与价值标准,科学发展观具备了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对象即公共物品的特性。借助公共选择理论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思考与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洪波 《求实》2006,(Z3):197-198
传统理论认为,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供给,但在现实中由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的现象不断涌现,促使人们对传统观点重新思考。人们逐渐意识到,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供给公共物品,但公共物品并非只能由政府来供给。20世纪末,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非营利组织在供给公共物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也陷人种种困境。本文旨在以民办高等教育为例探讨我国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面临的困境及克服。  相似文献   

8.
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三方的互补关系应是一种相互配合的复合式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其规范性均衡和实证性均衡分析表明:由政府的等级机制、市场的退出机制和非营利组织(NPO)的发言权机制合力构建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公共物品供给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的多中心是一种规制型的多中心制度,在中国独特的政府规制的转轨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优化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意义和范畴公共选择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分支.这里我们把它和公共行政理论放在一起考察,是因为它把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政府主体及其活动规律纳入到自己的分析框架之中.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如经济人的假定、效用最大化、交换及供求分析等要素,分析现实生活中与民众相关的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引出的政府及各种政治团体的行为特征.研究的范围和重点已不在经济学领域,而是延伸和扩展到政府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当中.用该理论创始人布坎南的话来说:“公共选择是政治上的观点,它从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大量应用于集体或非市场决策而产生”,“它是观察政治制度的不同方法”.因而公共选择理论又被称为“政治经济学”、“行政经济学”、“官僚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已经成为限制农村生产发展、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政府财政收入不足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根本原因,而城乡分割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是造成农村公共物品资源匮乏的直接原因。因此,要突破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瓶颈就必须改革财政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收入;加大农村公共物品资源的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让农民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因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主流的研究视角有: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利益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及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分析和基于博弈论及委托代理理论的府间关系分析。这些视角的探讨为我们分析地方政府行为提供了多元的分析框架和有价值的启示,未来的研究将是更多学科、更多视角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的发展状况。根据调查反映的情况,当前中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理环境、社会利益结构及村民的自利性,说明公共物品供给基本上属于村民自治为主、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和政府支持为辅的供给模式。鉴于中西部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该区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可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模式,以提高中西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主义是政府工具研究的前景广阔的新途径。文章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即制度变迁的供给与需求分析以及制度变迁的时滞分析,对作为政府工具的"农房保险"在福建省23年的制度创新与扩展的原因与特征行分析。政府保险在我国正在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对此公共管理学界应当加强对相关管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蒂布特模型与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蒂布特地方公共产品均衡模型突破了公共产品供给中政府垄断供给和消费者被动接受的思路,设计了地方公共产品的偏好显示机制,引入了"消费者选择",从而在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引入了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5.
对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经济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研究,必将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和枢纽.未来中国公共经济学应该着重研究以下一些重要问题:政府、市场的边界和效率,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改革和设计,公共预算管理,公共产品供给和选择,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环境问题,收入再分配问题,公共产权和集体产权,公共规制和公共定价,公共经济政策的分析和评价,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等.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短缺,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短缺首先表现在"量"上,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远远低干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明确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现实状况及问题所在,就能在此基础上探求供给短缺形成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寻求解决对策,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本文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的现状概况为: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缺位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公共选择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实现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政府失效通常表现为政府决策的失效。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决策失效的阐述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探讨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经济人"行为是怎样决定和支配集体决策行为,特别是对政府决策行为的集体选择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并由此证明政府决策领域存在缺陷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完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应用转型;“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应进一步突破分工边界、实施产业链协同转型,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准公共物品供给体系。但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以企业为主体供给数字化准公共物品,易陷入反垄断规制、信息有效共享、降低短期成本的“三难困境”。政府可以通过识别行业细分差异、筛选核心企业、审慎监管融合创新等服务式管理手段,帮助制造业企业跨越数字化转型的瓶颈期。  相似文献   

19.
尹希果  马大来  陈彪 《探索》2011,(2):138-144
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之前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核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的制度变迁主体和途径选择以及成本收益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首先,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其制度变迁的效率要大于以往的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的户籍制度改革;其次,由政府引导各方共同参与制度变迁的供给,其政府和转户群体的制度变迁支出成本属于可控范围,但是企业支出成本过重,不利于提高企业参与制度变迁的积极性。同时新的制度变迁可能增加一些制度偏离行为,使制度变迁的供需均衡点短期内不能达到均衡,本文给出了具体政策建议,防范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有效地加强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20.
王朝新 《学习月刊》2009,(20):31-33
当代经济学把社会经济主体分为公共经济部门和私人经济部门两大类.与之对应的就是公共经济和私人经济。公共经济部门是指在公共财政支持下.专门从事公共物品供给的组织.包括政府、社区、赋予特定资格的私人企业等。公共经济部门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是一种特殊的“生产部门”,其所需资金主要依赖于公共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