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竟 《党的建设》2008,(3):21-2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有多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表述,其远景十分美好,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必须为之奋斗,身体力行。但是如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尤其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写在纸上,停留在口头上,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生态科学等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生态整体规律和对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危机的反思,形成了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共同体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割裂还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的辩证关系。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的有机论、整体论的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进行创造性转换,提出了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这“四个共同体”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四个向度,其核心是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机关系与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个共同体”形成的生态共同体理念奠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不仅表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了人类生态文明思想的革命和理论创新,而且也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对于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球生态治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延续人类生存的“诺亚方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标志着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倡导的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飞跃和升华,对我们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建设生态文明,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并明确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凸显我党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的变化,是我国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提TSU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发展规划,采取积极有效的战略措施,形成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的发展环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的发展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样国  黄平槐 《求实》2007,1(12):7-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生态文明观念是生态文明精神成果的一种形式,是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的统一,是生态规律(真)、生态伦理(善)和生态美(美)的统一。在生态文明观念的引领下,人们的思维品质、求"真"的能力和求"善"的自觉性进入新境界,从而使人在追求全面发展过程中实现"量变中的部分质变",成为社会生态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生态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它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建立的一种和谐、文明的生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宏阔视野,着力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如何寻找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点,既能保证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又能保证经济社会向好运转,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矛盾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大致经历几个阶段:将“生态良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从“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具体途径;直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生态文明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因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渊源、实践逻辑和价值意蕴,对于理解和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李静 《世纪桥》2012,(3):145-146
生态文明观念薄弱是制约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毕节试验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是毕节试验区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毕节试验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的长远大计.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变革,为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飞跃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5.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工,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拉长方式,消费模式”,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到发展目标的高度,表明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耿步健 《探索》2023,(1):14-2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底色,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目标和核心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并不断完善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念是在审思西方工业文明的反生态性中提出的,是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中提炼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其核心要义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关键是要提高生态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人民幸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是科学贯彻“两山论”等,充分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现实问题导向与战略目标引领相统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双创”相结合、生态底线思维与历史主动精神相辉映的鲜明特色。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乃至人类生态文明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摘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看作题中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关乎人类生存,是人类和其他文明的基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界起着基础性作用,但这种作用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在追求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支撑。因此,需要在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通过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生态制度体系的确立,坚持低碳、节能、环保,让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成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助推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9.
萨仁 《理论研究》2010,(4):32-34
生态文明,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我们有必要对我区生态文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创新发展模式,树立生态意识,传承生态文化,加快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报告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本刊作为"进行党史宣传与教育,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的党刊,特辟此专栏,宣传和弘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