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2013年12月16日李肇星会长,各位使节,各位朋友,大家好!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这三句话准确、生动诠释了今年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我期待与大家一道,共同盘点一年来的中国外交,交流思想、总结经验、凝聚共识,以便把中国外交办得更好。2013年是国际形势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各方关注的叙利亚问题从战争边缘被拉回到政治解决轨道,销毁化学武器与商谈政治过渡方案两个进程得以相互促进。伊朗核问题经过10年艰苦谈判,终于达成首份协议,迈出和平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朝鲜  相似文献   

2.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兴与各位专家学者再次相聚,共同盘点今年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首先,我要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外交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也真诚欢迎大家继续为中国外交提出真知灼见。纵观2021年世界形势,全球疫情跌宕蔓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相似文献   

3.
阮宗泽 《时事报告》2013,(12):56-58
10月24日至25日,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明晰了周边外交工作的思路和实施方案,确定了今后10年我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这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中国的需要,在外交布局上采取的一次重大行动,必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在岁末年初之际,很高兴和大家再次相聚。今年是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举办30周年。30年来,研讨会见证了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亲历了中国外交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研讨会已成为交流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的重要平台,在国内外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也为我国的外交工作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首先要向在场的所有专家学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5.
卜永光 《北京观察》2014,(12):47-47
2014年是国际形势的剧变之年。乌克兰冲突引发了欧美同俄罗斯的尖锐对峙,冷战阴影在一定程度上回归;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和伊拉克重陷内乱,则意味着世界政治的局部碎片化仍在愈演愈烈。在我国周边,半岛局势扑朔迷离、越南出现反华骚乱、美国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少数国家试图“联合制华”等因素也使我国面临多重考验。在复杂外部局势中,中国外交秉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的原则,努力有所作为,形成了四大突出亮点:其一,积极的主场外交凸显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2006年国际形势研讨会”上,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面带喜色:”2006年是中国外交丰收年!”如果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格局来看,一年来,中美、中俄、中欧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逐步改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更趋深入。在“多边舞台”,中国的表现更是抢眼,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峰会、中国与东盟建交15周年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三大峰会把中国外交这部交响曲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7.
年终岁末,盘点中国外交,国内外舆论纷纷赞扬中国新一届政府克服了非典带来的不利影响,迎难而上,主动工作,展示了坦诚、开放、重视国际合作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显示了明智、大度、自信和成熟的中国外交的大国风范。 今年5月26日至6月5日,胡锦涛主席首次出访,先后对俄罗斯、哈萨克  相似文献   

8.
当前,恐怖主义正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并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使中国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威胁。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此外,中国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周边外交战略变化史可分为"革命外交"与"和平外交"两大阶段。周边外交战略形成主要由国家发展总战略特别是国内发展总战略决定,另外国际格局和周边国际形势特别是安全形势也有重要影响。自冷战起源开始,美国在中国周边国际环境中产生重大作用,影响着我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实施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潮流的新动向,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站在时代潮头,结合中国国际地位新形势和发展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使我国外交呈现出辉煌壮丽的新局面,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内容分析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五课"中国的外交",包括两个框题内容。第一框"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阐述两个主要内容:第一,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和具体内容。第二,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大势,明确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毛泽东外交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精辟分析国际形势与时代特征,深入揭示和总结新旧中国的国家性质与外交实践而形成的外交理论体系。在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外交战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大变动、大调整、大外交》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同志2006年12月29日在战略学会年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通过学习领会2006年8月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精神,熊光楷同志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大变动,国际关系正在经历大调整,我们在对外工作中正在积极开展大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一、国际形势的"大变动",在国际安全形势方面,突出表现为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际安全威胁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二、国际关系的"大调整",无论是多边关系还是双边关系,多极化趋势都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三、我国对外工作的"大外交",要求我们通过政府外交主渠道以及其他各种对外工作渠道,积极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周边、合作、安全、舆论等五大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0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最大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日益崛起。2005年,中 国外交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加强,“中国因素”日益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与各 国外交。 和平崛起背景下的中国大外交 2005年中国政府继续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 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战略部署,在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 家外交和多边外交四大领域积极主动,取得了新成就。  相似文献   

15.
1995年12月12日至13日,“邓小平外交思想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文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齐怀远在研讨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外交是内政的反映,又服务于内政。中国的发展为外交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外交则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创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和平国际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期"中国模式与新理论"栏目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人民论坛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马振岗等3位知名专家对30年中国外交战略模式转变及由"中国模式"带来的国际认同问题进行了精彩解析。  相似文献   

18.
鞠桂萍 《人民论坛》2015,(2):196-198
文章从外交新思想、新格局、新风格三个方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新的国际视野,突出强调我国对外工作如何凸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突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认真领会和掌握这些思想和理论观点,对我们把握国际形势,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海林 《半月谈》2020,(3):86-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这是对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两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一外交方针对于引领中国周边外交工作、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扩展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我们一定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正确的外交战略的指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争取一个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