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咪唑苯脲(Imidocarb)对多种巴贝虫病和无形体病均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1997年,我们用国产咪唑苯脲对7例驽巴贝虫病自然病例进行治疗试验,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该药在动物体内能较长时间残留,因此也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为了验证国产咪唑苯脲对驽...  相似文献   

2.
咪唑苯脲治疗奶牛巴贝斯虫病效果观察我们应用咪唑苯脲(Imidocarb)于1994年1~5月,对奶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病临床病牛和带虫牛(包括干奶期牛)进行治疗效果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咪唑苯脲二盐酸盐,解放军农牧大...  相似文献   

3.
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低毒、广谱抗蠕虫药问世,颇受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其药效学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证实丙硫苯咪唑对畜禽及人体寄生绦虫的成虫有很好的疗效。最近有人研究了其对绦虫蚴的作用,取得可观的结果。Saimot(1983)和Morris(1983)将其用于人体棘球蚴(Echinococcus)病的治疗;韩宇等(1683)用其治疗人工和自然感染的猪囊尾蚴(Cysticerus cellulosae)病。丙硫苯咪唑对绦虫童虫的药效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绵羊为实验对象,旨在观察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不同日龄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童虫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比较普遍,南方则少见,云南省仅有昆明地区奶牛发生瑟氏泰勒焦虫病的报道。1985年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县公路养护段在景洪关坪饲养的48头本地水牛从6月开始发病,至翌年1月共发病27头,死亡23头,发病率为56.2%,死亡率达45.8%。经病原检查,试验性治疗,确诊为环形泰勒焦虫病。首次证实,云南存在环形泰勒焦虫,其寄生宿主属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采用缓释剂制备技术研制了咪唑苯脲(Imidocarb)缓释注射液,该制剂药物包裹量大,析出量少,粒度均匀,3000r/min离心15min不分层,且粘度小,便于肌肉注射使用。用该制剂对2头试验发病牛进行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对实验牛双芽巴贝斯虫感染的预防试验表明,缓释剂的有效预防期至少为4个月,而咪唑苯脲水剂的有效预防期仅为3个月。在湖北省、江苏省进行了小规模区域试验,药物预防牛的发病率由原来的3.5%和13.2%降至0。  相似文献   

7.
棘球蚴(又名包囊虫)系细粒棘球绦虫的中绦期,寄生于哺乳动物的肝、肺和脾脏,引起棘球蚴病。本病为人畜共患疾病。 丙硫苯咪唑(Acbenzole)为广谱抗蠕虫新药。对猪囊虫及细颈囊尾蚴有杀死能力,国外已有报道。对棘球蚴除英国Morrs等1983年报道有效外,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予1984年6~10月在乾宁种畜场用丙硫苯咪唑对绵羊棘球蚴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8.
关于牦牛泰氏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报道。1980年8月我县恰哈公社两个大队将牦牛从草场赶回农区参加夏收,后相继发病死亡。依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病料鉴定(经新疆畜牧兽医研究所鉴定),诊断为泰氏焦虫病。现将流行与治疗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对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3种药物间隔 7d分 2次用药后 ,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驱虫效果 ,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 % )要高于丙硫苯咪唑组 (80 % )和左旋咪唑组 (80 % ) ;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言 ,丙硫苯咪唑要好于清虫佳 ,而左旋咪唑的效果则很差。  相似文献   

10.
有关旋毛虫治疗方法,历年来国内外均推荐使用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我们1981年首次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猪旋毛虫病,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在多次实验中,发现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两药,并不象以往报导的那样可以杀灭旋毛虫。1984年在云南大理州应用丙硫苯咪唑治疗人体旋毛虫病127例中,追访了过去使用甲苯咪唑“治愈”的旋毛虫病患者25例,经活体采样镜检,发现“治愈者”肌肉中仍全部存有活虫。为了进一步再论证甲苯咪唑和噻苯咪唑两药对旋毛虫的杀灭作用,以杜绝无效药物的续继使用,1984年12月至1985年3月在本院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卢氏县地处予西伏牛山区,为我省养牛数量较多的县之一。牛焦虫病从1966年确诊以来,病型不断变化。1981年以前,当地以双芽焦虫,环形泰勒焦虫发病率较高,1982年以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今年,该病约占焦虫发病率的90%以上,虽然临床症状比较轻,但由于病程长,患畜机体消瘦,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在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的。 (一)对卢氏县瑟氏泰勒焦虫传播者的初步看法 据文献记载,苏联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是二棘盲蜱,国内材料报道瑟氏泰勒焦虫病的传播者有长角血蜱和二棘盲蜱。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1981年组织河南省畜禽寄生虫普查时对卢氏县蜱种类的鉴定为: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和微小牛蜱。我们从临床检验结果来看,瑟氏泰勒焦虫和双芽焦虫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猪肾虫病是由有齿冠尾线虫(Stephnurus dentatus)侵袭猪只所引起,流行于我国南方各省及北方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由于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所以防治这个病就比较困难。自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问世后,国内外的试验报告认为对猪肾虫具有驱虫效果,我们应用此药,在受侵猪场进行驱虫试验,并采取隔离、消毒等综合性卫生措施,结果消灭肾虫病,建成康复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许多国家利用血清学反应方法诊断和大群检疫家畜焦虫病,以及用于免疫作用的研究,其中对牛羊边虫病、马焦虫病、牛双芽焦虫病、牛泰勒焦虫病等都显有报导。随着抗原提纯方法的不断改进,血清反应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已成为家畜焦虫病的诊断,免  相似文献   

14.
据资料报道,苯硫苯咪唑(Fenbendazole)是一种高效广谱驱虫药,对线虫的成虫和幼虫有较高的驱虫活性,对吸虫和绦虫也有一定驱虫作用,国外已广泛用于家畜寄生虫病的防治。我们于2000年2月在乌鲁木齐县永丰乡进行了本项试验,旨在进一步验证国内生产的硫苯咪唑的驱虫效果,以便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苯硫苯咪唑,商品名为达虫净,由陕西汉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批号9909009,为片剂,每片含苯硫苯咪唑100mg。1.2 试验动物 试验羊为新疆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牧民的绵羊,包括新疆细毛羊、哈萨克羊和杂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药监察所于1979年合成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牛、马、猪、羊、家禽及野生动物的线虫、吸虫、绦虫和绦虫蚴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蠕虫新药。但该药对犬蠕虫的驱除效果如何,资料甚少。本文报道了国产丙硫苯咪唑对犬蛔虫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牛环形泰勒焦虫裂殖体胶冻细胞苗,用其作为抗原物质,注射易感牛体后,可刺激有机体产生抗环形泰勒焦虫病的保护性抗体,并能有效地预防牛环形泰勒焦虫病。这已经通过试验和在生产中大批推广应用后,取得明显免疫效果而证实,然而这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和保护效能,仅在预防环形泰勒焦虫病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但对于免疫泰勒属中的其他种(牛瑟氏泰勒焦虫)能否起到良好的安全保护作用,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考虑在家畜原虫学的免疫中,在同属异种中通过一种虫苗,能在同  相似文献   

17.
绵羊焦虫病(Piroplasma ovis)在国内未见报道。此病近年来在我州的甘孜、炉霍、道孚、乾宁等县的半农半牧区陆续发现,呈地方性季节性发生。这些地区还有牛双芽焦虫病、牛巴贝西焦虫病、羊泰勒氏焦虫病等流行。(一)临床症状 本病每年4~6月和9~10月发生。体温升高41~42℃,呈稽留热,个别的后期呈低体温在37℃以下。病羊减食或停食,瘤胃压之呈面团状,蠕动减弱,反刍慢而无力或停止。精神萎顿,两耳下垂,垂头呆立,被毛粗乱,消瘦,喜卧,落群。粘膜贫血,  相似文献   

18.
1888年Babes首次在罗马尼亚的牛、羊血液中发现巴贝斯焦虫(Babesia)以来,已90多年了。目前它仍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危害牛的重要血液寄生虫。以前一直认为各种巴贝斯焦虫株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但自1957年发现第一个人感染巴贝斯焦虫的病例至今,见于报道的人巴贝斯焦虫病已有17例。通过染色血液涂片显微镜检查、实验室动物分离和血清学方法。将感染人的巴斯焦虫鉴定为:四个属于牛源——牛巴贝斯焦虫(Babesia bovis)和分歧巴贝斯焦虫(Babesia divergens);一个属于马源——马巴贝斯焦  相似文献   

19.
应用布氏锥虫伊氏亚种(Trypanosoma brucei evansi,T.b.e)体外药敏试验系统检查了国内6个T.b.e虫株和国外布氏锥虫指名亚种(T.b.b)对苏拉灭(Suramin)、贝尼尔(Berenil)、安锥赛(Antrycide)、咪唑苯脲(Imidocard)和硫胂聚氰胺(Cymelarsan)等5种抗锥虫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测定不同虫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与小鼠治疗试验结果基本相符,发现了国内抗贝尼尔和苏拉灭的T.b.e虫株。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于防治牛焦虫病的化学药品,目前还不具有彻底的预防作用,以前所试验的药品,仅在早期治疗的情况下取得了预防效果。 (1970~1971)用3.5毫克/公斤阿治近()实验时结合使用纳戛宁,对人工感染的巴贝斯焦虫病获得15天的预防效果,对本病更长的预防期,在已发表的文献中还未见有报导。上述作者对自然发生的巴贝斯焦虫病(B.bovis)的预防上,获得16~20天的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