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应用蛋白A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与IEM、DEM、SPA-SPIEM比较观察了OPP-CMV_(40)-1株和CMV-33AN株。蛋白A胶体金方法所制备的样品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的抗体桥,在抗体桥上可看到病毒粒子。胶体金通过抗体桥分布在病毒颗粒的周围,胶体金周围还有多量病毒粒子。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为80~100nm、外有一层囊膜,囊膜上有长约8nm的纤突。  相似文献   

2.
(四)彩虹病毒科(Iridoviridae)受本科病毒感染的幼虫或病毒颗粒离心沉聚在一起,外观上呈现彩虹色,故名。本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130~300nm,二十面体对称基因组为双股DNA,遗传机制类型为±DNA→mRNA。有或无囊膜,感染脊椎动物的病毒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感染节肢动物的病毒无囊膜,对乙醚不敏感。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相似文献   

3.
利用负染、投影和兔疫电镜等方法,对我国猪瘟兔化弱毒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揭示病毒为球形,有囊膜和纤突,直径多为40nm左右的颗粒,有些大于70nm的颗粒是由两个以上的病毒粘聚形成。病毒之间似乎存在纤突所致的粘聚性。  相似文献   

4.
新疆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和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CAEV)是有致密核心的粒子,在细胞培养中从感染宿主细胞的浆膜上以出芽方式繁殖,在基因组的5’末端及部分3’末端存在双层膜结构的颗粒。成熟的病毒呈球形、椭圆形,直径80~120nm,个别可达140nm。有一层包围内核的壳膜,壳膜由双层脂质内层和糖蛋白外层组成。  相似文献   

5.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 3株病毒 ,定名为NM1、NM2 、NM3。这 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 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 10 0 % ,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 ,耐热、耐酸 ,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 ,磷钨酸负染 ,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 (少量空心 )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 6 6~ 70nm ,无囊膜 ,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6.
(九)布尼安病毒科(Bunyaviridae)本科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90~100nm,螺旋状对称。基因1为负股RNA,分3个节段,遗传机制类型为—RNA→ mRNA。有囊膜,对乙醚等有机溶剂敏感。膜上有8~10nm突起物。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 布尼安病毒主要是从节肢动物分离到的一大群虫媒病毒,这群病毒至少有10个血清群,以前统称谓虫媒病毒布尼安群。ICTV最新决议新设布尼安病毒科,本科病毒有四个属,即布尼安病毒属(Bunyavirus),内罗毕病毒属(Nairovirus),白蛉热病毒属(Phlebovirus)和乌库病毒属(Unkuvirus)。在兽医地位中较为重要的布尼安病毒属内有赤羽病毒,又称阿卡斑病毒。已有JaGAr39、OBE1,NBE_8  相似文献   

7.
据报导,近年在意大利和英国流行的一种新的猪水泡病病原体,认为是一种属于肠道类的病毒。对提纯病毒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说明,是直径为30~32毫微米的球状病毒(1、2)。我们用超薄切片技术,对国内某地流行的猪水泡病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分布,晶格排列与形态也进行了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为22~23毫微米的近似球形的病毒(3)。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了猪水泡病病毒引起寄主细胞(组织培养的肾上皮细胞)病理过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病毒GZ-Z1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分离株,将贵阳市某猪场送检的流产胎儿病料经一系列处理后接种Vero细胞,并对分离毒株分别进行了病毒理化特性、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试验、核酸检测等鉴定。当盲传至第3代时,出现细胞变圆变亮、脱落、呈拉网状特征的细胞病变;分离毒不耐酸和热,对5-碘脱氧尿核苷和有机溶剂氯仿敏感,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透射电镜下可见位于囊泡中呈近圆形、有囊膜、150~180 nm大小的成熟病毒粒子,在胞核中可见衣壳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包涵体以及空心、实心2种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将分离毒株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系PRV gD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成功分离获得了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株。  相似文献   

9.
将鸭肿头出血症病毒(DSHDV)强毒株以不同途径接种10日龄鸭胚,研究了病毒在鸭胚中的繁殖规律,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感染鸭胚各组织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同时用DSHDV人工感染不同日龄雏鸭,比较了不同感染途径对雏鸭的致病性和对不同日龄雏鸭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尿囊腔和卵黄囊2种途径均能使病毒在鸭胚上繁殖并传代,对鸭胚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7.24/0.2 mL和10-6.4/0.2 mL。病毒感染鸭胚后,电镜下可观察到肝和尿囊膜中的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大小为60~80 nm,无囊膜;病毒在细胞浆内复制,可形成特征性包涵体;病毒侵害的主要靶器官为尿囊膜与肝,细胞器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以及线粒体肿胀和嵴断裂、消失。病毒经肌肉注射、口服和滴鼻均能使28日龄鸭感染发病,致死率分别为86%、89%和97%。研究表明,DSHDV能很好地在鸭胚上生长并致鸭胚各组织器官超微结构发生变化,不同感染途径均能使雏鸭感染发病且致病性强。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造成养猪业巨大经 济损失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 病原体——猪瘟病毒(HCV) 是一种有囊膜的单股RNA病 毒。 猪瘟的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留,死亡率很高。典型猪瘟诊断较易,而由弱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诊断很困难,这种非典型猪瘟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此病的根除。为控制本病流行,有关专家对HCV分子生物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HCV的组织培养系统 瘟病毒研究中的最大障碍是难以获得足够量的纯病毒。虽然HCV可以在各种组织培养细胞中复制,但不能产生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感染细胞抽提物和组织培养细胞上清液中含毒量很低,而且病毒的浮力密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薄切片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猪伪狂犬病病毒(PRV)MQ18变异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上皮细胞(OFTu)的病毒形态发生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病毒在细胞核内复制、增殖,形成核内包涵体,装配好的病毒通过核内膜获得初始囊膜,以出芽方式出核进入细胞质,在高尔基体区域进行加工修饰、二次获得囊膜后形成完整病毒粒子,以包裹有病毒粒子的空泡与细胞膜相互融合方式,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细胞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空泡增多,线粒体增生、肿大,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高尔基体形态异常,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最后细胞破坏、裂解,可见细胞早期凋亡及自噬小体结构。本研究结果为阐明PR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集疑似自然感染新城疫病毒(NDV)的病死鹦鹉的肝、脾和胰腺,应用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YW-PMV),根据F基因片段测序结果,该病毒属于Ⅶh类,含有强毒株特征的蛋白酶识别序列RRRKRF,能凝集鸽红细胞,并能被新城疫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EDS)、禽流感H5、H7、H9血清抑制;电镜观察见到形态不规则、囊膜表面具有密集纤突的病毒粒子,直径100~200 nm。部分生物学特性表明,分离毒能致死鸡胚和番鸭胚,最小致死量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46.8 h和53 h;病毒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均能引起细胞病变,并能被抗ND阳性血清中和;应用NDV荧光RT-PCR检测,该分离毒核酸为NDV阳性。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分离毒为鹦鹉副黏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3.
用山羊痘病毒福建分离株GTPV-FZ株感染绵羊胚胎鼻甲(OFTu)细胞,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宿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中病毒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被感染细胞的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质空泡增多,内质网扩张呈囊状且囊腔内充满絮状物,池内分离,可见细胞凋亡早期改变;线粒体增生、脊肿胀、变暗、模糊不清;高尔基体出芽;最后感染细胞被病毒破坏、溶解,可见残留病毒的包涵体。病毒粒子呈圆形或卵圆形,有囊膜,大小为250~350nm,可见两面凹陷呈哑铃形的核酸芯髓和2个侧小体结构。病毒在细胞质中复制、增殖,装配好的病毒以细胞膜出芽和细胞溶解方式释放病毒粒子。上述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山羊痘病毒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赤羽病简介     
赤羽病又称阿卡斑病 (Akabanedisease) ,是由赤羽病病毒 (Akabanediseasevirus ,AKV)引起的牛、绵羊及山羊的一种多型性传染病。该病以流产、早产、死胎、畸形、新生胎儿发生关节弯曲、积水性无脑症和流行性暂时热为特征[1~ 5] 。1 病原赤羽病病原为布尼病毒科 (Bunyaviridae)布尼病毒属辛波 (Simbu)血清群的一个亚群[5] ,为单股RNA病毒。1.1 病原体的形态电镜下负染的病毒颗粒呈球形或多形性 ,直径为 80~ 12 0nm ,有囊膜和糖蛋白纤突。病毒有 4种蛋白 :L、N、G1和G2。L蛋白为转移酶成分 ,具有复制和转录活性 ,其分子质量为 193~…  相似文献   

15.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鸽以及野禽均易罹患。1926年Kraneveld氏首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塔维亚,同年Doyle氏发现于英国的新城,故名,ND迄今仍在世界广泛流行。 (一)病原 为新城疫病毒(NDV),归属于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禽副粘病毒Ⅰ型(A/PMV-1)。成熟病毒粒子直径为100~250nm,通常为180nm,核酸类型为单股RNA,螺旋状核衣壳之外有囊膜。核衣壳有G抗原或NP抗原,囊膜有棘突具有2个糖蛋白和7个其它多肽,含有刺激宿主产生血凝抑制和病毒中和抗体的抗原成份。  相似文献   

16.
牛白血病病毒在成熟阶段,是以单层膜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此点与通常所说的C型粒子的“出芽”形态不同,C型粒子是以双层膜样结构位于宿主细胞膜直下。 牛白血病病毒核芯多为圆形,但也有杆型等其他种形态。整个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00nm,同时也存在150nm以上的粒子。这些病毒粒子大致由纤突、病毒膜、  相似文献   

17.
五、禽流行性感冒(Avian Influenza,A.I,禽流感) 这种禽病为由流感病毒A引起的禽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为感染率高而传播快,症状从轻微到丧失繁殖和产蛋效能,严重的可引起死亡。主要流行于欧洲及美洲。 病原 为粘朊病毒属的禽A型流感病毒,具单股RNA,含有一个直径约9毫微米的螺旋形衣壳,外包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特征性的突起。具囊膜的病毒粒子的直径为 80~120毫微米。浮密度为1.19~1.25克/毫升,沉降系数7~42s。病毒的核糖蛋白在宿主细胞核内装配然后移行到细胞浆内装配囊膜,并通过细胞膜出芽而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对乙酸及氯仿敏感,甲醛可破坏病毒的活性。加热56℃须经30~50分钟才能灭活。已发现有17个亚型(根据病毒的神经氨酸苷酶及血凝素)。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从北京分离的牛流行热病毒的北76AMH毒株(牛沉鼠毒适应在BHK_(21)细胞系上的毒株)的主要特性。证明该病毒是RNA型,在宿主细胞质内装配,以出芽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并成熟。成熟病毒粒子呈典型弹状,大小为85nm×170nm。毒粒外面有厚11nm的囊膜及囊膜小体。病毒对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敏感,能耐受反复多次的冰冻—融化处理而不降低其感染力。初步测定了保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病毒的灭活情况。根据上述特征以及流行病学资料,该病毒与国外报道的牛暂时热病毒是一致的,而与某些在临床症状上相似的牛流行病病毒如牛蓝舌样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却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剖检北京、河北某些猪场发生的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后发育不良、咳喘、消瘦、黄疸等症状的病猪,均显示猪断奶多系统衰弱综合征(PMWS)的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病猪的脾和淋巴结组织样品,见细胞核内堆积大量无囊膜的病毒粒子;进而从病猪的病料中分离到2株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经电镜观察细胞内增殖、浓缩、提纯的病毒,为直径约17 nm的无囊膜的病毒粒子;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可观察到PCVⅡ特异性免疫荧光;用2对引物分别扩增分离毒株,均得到2条与PCVⅡ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大小一致的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20.
对 1998年以来在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养鸭省份发生的一种以鸭头肿胀、眼结膜充血出血、全身皮肤广泛性出血、肝肿胀呈土黄色并伴有出血斑点、体温 4 3℃以上、排草绿色稀粪等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原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电镜观察、防治试验 ,确诊为一种新病 ,暂时将其命名为“鸭病毒性肿头出血症 (Duckviralswollenheadhaemorrhagicdisease)”。用鸭胚原代成纤维细胞自不同地区病死鸭分离到 12株抗原性一致的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或椭圆形 ,直径约 80nm ,无囊膜 ,核酸为RNA ,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 ,在 pH 4 .0~ 8.0稳定 ,对氯仿有抵抗力 ,与鸭瘟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无抗原相关性 ,琼脂扩散试验证实与番鸭细小病毒、禽流感病毒、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禽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和鹅副黏病毒无抗原相关性。分离毒经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滴鼻途径感染鸭均能成功复制出与临床病例一致的症状和病变 ,而不能感染SPF鸡(鸡胚 )和鹅。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和康复鸭血清具有良好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 ,利用病死鸭内脏制备的组织灭活疫苗和分离毒制备的油剂灭活疫苗具有良好预防效果。根据分离病毒特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