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3年以来,四川省一些地区的3~30日龄雏鹅发生一种传染病,死亡高峰期10~18日龄,发病率30%~100%,死亡率25%~75%,有时可高达100%,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有很多相似之处。利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及蚀斑克隆技术从不同地区分离到10株病毒,分离病毒呈球形或椭圆形,无囊膜,直径70~90nm,不凝集鸡、鸭、鹅、鸽、黄牛、水牛及猪的红细胞,对氯仿不敏感,56℃作用3~5h不影响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核酸类型为DNA。10株病毒的抗原性一致,但与鸭瘟病毒(DPV)和小鹅瘟病毒(GPV)没有中和抗原相关性。分离的病毒通过人工感染鹅可以复制出病例。根据分离病毒的部分特性,初步将其归为腺病毒,暂定病名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NGVE)。利用生物学技术获得1株对雏鹅不致病而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CN40),对种鹅开产前进行免疫,可使下一代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5~6个月)。利用分离毒制备的超免疫血清对雏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 ,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和广西发病鸭群中分离到 2株病毒 ,分别编号为B株和G株 ,病毒大小约 40nm ,无囊膜。血清中和试验表明 ,2株病毒为同一血清型 ,与 1、3型鸭肝炎病毒和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人工感染试验表明 ,G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可引起典型的鸭肝炎病变 ,但死亡率随雏鸭日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 ;B株病毒不能致死正常雏鸭 ,但雏鸭经过环磷酰胺处理后 ,感染B株病毒可引起雏鸭死亡 ,死亡鸭肝肿胀、出血  相似文献   

4.
将鸡减蛋综合征(EDS)种毒AV-127、AV-HS-1接种鸭胚,孵育120 h后,收取尿囊液测定其血凝(HA)效价,加体积分数0.2%甲醛灭活作为诊断抗原;将病毒对鸡、兔进行3次免疫,当抗体效价达到29以上时分离血清,制备成超免疫血清.试验证明,该EDS诊断抗原和超免疫血清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感染鸡群的疫情调查、免疫鸡群的抗体水平监测、EDS的预防、治疗和对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鸭黄病毒AH0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2010年10月以来安徽望江等地的蛋鸭相继暴发的以产蛋量大幅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的病因,进行了病毒分离、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扩增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命名为AH01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鸭黄病毒BYD-1株的相似性为94.1%。用鸭胚分离毒接种300日龄蛋鸭,能够复制出产蛋量下降病例。分析表明,分离毒为鸭黄病毒,该病毒是引起此次鸭病疫情的病原。  相似文献   

6.
将小鹅瘟病毒 (GPV )分离毒xw株接种健康兔获得兔抗GPV超免疫血清 ,由此制备兔抗GPV荧光抗体。采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人工感染雏鹅、鹅胚及自然病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检出患病组织中的病毒抗原 ,且肠和肝的含毒量高于尿囊细胞。  相似文献   

7.
从天津市某肉用鸡场疑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NIB)病鸡中取肾组织,按常规处理后接种9-10日龄鸡胚,连续传代培养至第7代,并对4-7代分离毒株的致病性、血凝性、EID50及对DNV的干扰性和乙醚敏感性进行测试,同时进行了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4-7代分离毒株可使85%-90%鸡胚于接种后8-9 d死亡,多数死胚和残存活胚胚体出血、蜷缩、矮化等具有IBV感染特征;该分离毒株无直接血凝性,但经10 g/L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分离毒株对乙醚敏感;动物回归试验中有65%的感染鸡在15 d内发病或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肾苍白、肿胀,肾小管内充塞大量尿酸盐,外观呈菜花样.经鉴定,分离的病毒株JH9801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NIBV).  相似文献   

8.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在鸭胚中增殖规律试验薛华平,郑莹,薛义山(皇岗动植物检疫局深圳518045)(深圳坑梓种鸡场)鸡减蛋综合征(EDS-76)病毒能在鸭胚、鹅胚上良好增殖,但对该病毒的接种时间、接种量以及收毒时间各处报道不一。为探索EDS-76病毒在鸭胚...  相似文献   

9.
从广西患花肝病的雏番鸭肝、脾分离到 3株病毒 ,定名为NM1、NM2 、NM3。这 3株病毒能在番鸭胚和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增殖 ,并产生细胞病变。人工感染 1日龄番鸭致死率达 10 0 % ,但对鸡、康贝尔鸭和鹅不致病。分离毒对氯仿不敏感 ,耐热、耐酸 ,不被DNA抑制物所抑制。分离毒的细胞培养物经超薄切片 ,磷钨酸负染 ,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量球形、实心 (少量空心 )的病毒粒子 ,其直径 6 6~ 70nm ,无囊膜 ,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某鸡场于1988年10月份发生了临床症状、削检变化、流行特点均和文献已报道的鸡病毒性关节炎相似的鸡病,我们用鸡胚分离出1株病毒,通过血清学、电镜形态学观察以及鸡体发病复制试验,确定为呼肠孤病毒,确诊该鸡场流行的鸡病是鸡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1991年5~12月,在甘肃省肃南县从不同生态环境下放牧的牦牛群采血清99份,用ELISA检测莱姆病流行情况,其中采自草甸草原牦牛群血清58份,检出阳性血清38份,阳性率为65.52%;采自灌丛草原牦牛群血清41份,检出阳性32份,阳性率为78.05%。总阳性率达70.71%(70/99)。  相似文献   

12.
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京1 株血毒对2 日龄SPF 鸡攻毒,40 d 后剖杀取部分内脏组织,一部分做病理切片,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者判定为阳性;另一部分组织利用TRAP ( Telom eric repeat am plification protocol) 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有肿瘤细胞浸润的肾、肝、脾、神经、卵巢、精巢等组织细胞端粒酶活性非常高,且其阳性率与肿瘤细胞浸润的阳性率吻合。  相似文献   

13.
用新城疫病毒(NDV)乳化疫苗免疫鸡,从高免卵黄中提取抗新城疫病毒因子,观察其对未免疫和免疫过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未免疫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保护率为44%(P<0.05);对免疫过的新城疫流行鸡群的保护率为89%(P<0.001);临床治疗也显示出较好的效果。该因子在冰箱中贮存4a不失效。该制剂可能为防治鸡新城疫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鲵体表溃烂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病理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自然发生体表溃烂病大鲵的皮肤、肌肉、肝、脾、肺、胃肠道、肾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肠道黏膜层、黏膜下层及浆膜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大量坏死;肝中央静脉扩张淤血,肝细胞肿胀,体积增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及胞核淡染、溶解、消失,只剩下细胞轮廓,肝间质充满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肾间质出血,大量红细胞浸润,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扩张、充血,肾小囊扩张,部分肾小囊内可见均质红染的蛋白样物质,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溶解、消失,管内有大量管形出现;脾实质细胞弥漫性坏死;肺泡腔内充满数量不等的红细胞;肌肉可见间质水肿,间隙增宽,肌纤维零星分布;部分肌细胞肌浆凝固、红染,有的肌细胞胞浆溶解成蜂窝状,甚至胞浆大量消失,只剩下肌膜.表明,患病大鲵除体表皮肤肌肉变化外,肝、脾、肾等重要器官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5.
提取2株A型口蹄疫病毒FMDV L1和FMDV L2的RNA,用1对通用引物经RT PCR扩增出2株病毒VP1基因的DNA片段,将扩增的VP1编码序列克隆到质粒载体pGEM TEasy中,转入大肠埃希氏菌JM109,得到大量携带目的基因的质粒;经过重组质粒的鉴定、测序获得其核苷酸序列;利用序列分析软件及系统发生树绘制软件对FMDV L1和FMDV L2以及作为参考毒株的A22/India/17/77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酸序列中的变异多发区要多于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最明显的变异发生在构成FMDV抗原位点1的βG βH环内,其中毒株FMDV L1和FMDV L2RGD序列中的精氨酸(R)发生了变异,分别变成了亮氨酸(L)和谷氨酰胺(Q)。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米糠凝集素的特性和抗病毒作用。结果显示,米糠凝集素能凝集鸡红细胞,促进新城疫病毒对红细胞的凝集,对热有一定的稳定性,耐酸碱;在体外,用米糠凝集素与新城疫病毒作用或用米糠凝集素预处理Vero细胞,均能抑制新城疫病毒在细胞上病变的形成。提示,米糠凝集素具有直接抗新城疫病毒和预防新城疫病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口蹄疫病毒(FMDV)非结构蛋白3AB(FMDV 3AB)多肽为抗原,A G蛋白 辣根过氧化物酶为酶结合物,过氧化氢 四甲基联苯胺为底物溶液,建立了一种可鉴别FMD感染与灭活疫苗免疫猪血清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 ELISA),即3AB ELISA。通过对1779份健康猪、免疫猪及人工感染猪血清的检测,确定了该I ELISA的阳性 阴性判定临界值。该检测方法比VIAA AGID法检出率高,尤其是采用A G蛋白酶结合物后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城疫病毒基因结构特点及强、弱毒株F0 裂解位点的序列差异设计2 对引物,建立了快速诊断新城疫并能鉴别诊断新城疫强、弱毒株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技术。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和操作简便等特点,不仅适用于对鸡胚毒的检测,也适用于对病鸡组织匀浆液的检测,是新城疫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的颇具潜力的分子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西北地区分离到10株新城疫病毒(NDV),在蚀斑纯化、致病力和基因型鉴定的基础上,以LaSota、F48E9株免疫血清与分离毒株进行中和试验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HI).结果表明,弱毒株LaSota的免疫血清对分离毒株具有一定的保护力,但随毒株的不同有很大差异,对分离毒的中和指数远远低于强毒株F48E9免疫血清的中和指数.结合基因型鉴定结果,认为这种差别很可能是造成LaSota系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马立克病病毒致瘤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meq基因、pp38复合体、HSV ICP4的同源体、L开放阅读框(L ORF)、位于BamHⅠ-H片段的基因和病毒类白细胞介素-8(vIL-8)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马立克病病毒感染期间参与肿瘤形成的相关基因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