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冰 《今日民族》2002,(3):39-40
大理白族民居是典型的文人式建筑。步入其中,流连于“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构筑的空间,就进入了白族文化的领地,捕捉、感受着白族文人镌刻于自己居室之上的每一页艺术华章,每一片心灵流璨。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分宫室建筑、文人建筑、市民建筑和宗教建筑几类。白族民居属文人建筑,与传统宫室建筑的威严、华丽、恢宏,与市民建筑的拘谨、简单、逼仄,与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巍峨相比,白族民居文雅、庄重、疏朗、平易的建筑风格,正是文人精神的写照。彰显文人气质的建筑特色有“三绝”:照壁、木雕和彩绘。“三坊一照壁”是白…  相似文献   

2.
鹤庆县是白族聚居地之一,近几年来,鹤庆县在县城规划与建设中注重民族文化内涵,突出白族民居建筑特色,使县城形成了以始建于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的古建筑“云鹤楼”为中心,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白族民居街构成的“十”字型格局,整个县城集中体现了白族民居的传统建筑风格。东西向的白族民居街全长560米,投资3800万元,已于1999年5月建成。2000年5月,该县又投资4200万元拆迁改造南北向的南大街。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一条长602米、宽16米,街道两旁全部是典型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的新街展现在…  相似文献   

3.
屯堡的民居,基本上采用小青瓦、白粉墙。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鲍世行教授告诉记者,虽然屯堡依然沿袭着汉族人从江淮地区带来的徽派建筑风格,但是也只是内室采用了木制结构,并且建筑平面多为合院式,采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布局。而外面为了抵御外侵,选用的都是厚重的石头作为房屋的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有与汉族大体相同的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节等。也有与彝族、白族相似的火把节。而本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大祭天、正月白沙农具会、二月八北岳庙会、龙王庙会等,在这众多的节日中要数二月八北岳庙会最有特色。二月八北岳庙会就是“祭天朵”神,纳西族叫“三朵颂”。“三朵”神是纳西族至尊的神灵,纳西人叫“三朵”为“阿普三朵”,意即“祖宗三朵”之意。关于“三朵”,在民间有几种传说:一说,在古时候有个叫阿布嘎底的猎人,经常带着他的猎狗到玉龙山上去打猎,以此为生。一天,他在雪山上发现了一块奇异的雪石,晶莹透…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民居,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的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们都以善做生意而出名。山西的民居有名,其实最壮观的要数汾河湾一带的民居。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自然要数晋中一带了。民居,俗称“房子”。这里现在还保存下来的大片传统民居,大多兴建于明末清初,人们便称它为“老房子”。这些老房子,不仅曾被写进了历史和文学作品,而且也曾被一代一代的画师作为创作的题材。就我个人所知道的,在我们北方,画的最多、影响颇大的,李夜冰先生…  相似文献   

6.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7.
洱源县双廊乡,以风光旖旎著称。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世代以洱海为生命的源泉,渔民们每天迎着朝霞出海,伴着落日余晖而归,枕着涛声入眠。传统的海边生活向人们展示大理白族的纯朴风俗,诉说着地方文化的厚重。 我们去白族老汉杨寿昌家做客的时候正值秋季,碧蓝色的洱海上帆影点点,一片片白族民居星罗棋布地散布在金黄色的田野中。杨寿昌今年六十有三,海水和烈日在他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稍显不安的表情显示出渔民特有的性格。杨老汉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建筑,宽敞的院子凉晒的梅子飘着淡淡的清香。 杨寿昌告诉我们,全家 17…  相似文献   

8.
徐朝霞 《今日民族》2002,(11):12-14
在著名风景名胜地蝴蝶泉边,坐落着一个中国最大的白族聚居村——周城村:国道214线穿村而过;公路旁,村中央,那座气宇轩昂的典型白族建筑.以及照壁上那四个颇为自信的大字“秀甲天南”总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过往行人如果你有兴趣就此下车驻足观看。你还能发现。那四个大字旁写有一诗“天生旅游处、地就白族村”。照壁左边是挂有“小康村”称号的大理石牌。右边是挂有“亿元村”称号的铜牌,这都是中共大理市委、市政府分别于1997年10月和1998年1月授予该村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陈萍 《今日民族》2011,(6):27-27
九河乡位于玉龙县西南部,东连鹤庆,南接洱源,西邻云龙、兰坪,常年气温较低。土著居民有白族、纳西族和汉族,其中白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0%以上。由于地处高寒山区,经济以农业和牧业为主;饮食与大理地区白族基本相似,以水稻、玉米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初见2008年冬天,一个身影推开了大理法藏寺斑驳尘封的大门。当时的法藏寺已经闭门多年,两进院落里杂草丛生。除了屋檐上的蛛网,随地可见的还有残破的瓦砾。穿过雨花台,惟实法师沿着回廊缓缓而入,一米多高的杂草很快淹没了他的身影。大殿和南面的厢房大都保存完整,北面的厢房早已坍塌大半,但依然可以明显看得出明清时期白族民居建筑的样式。庭院占地很小,没有我们常见到的宏伟庄严,虽然破败,  相似文献   

11.
大理位於雲南省中部偏西。在這個神話般的世界裏,迷人的蒼山、洱海,美麗的蝴蝶泉、山茶花和那古色古香的大理城,流傳着不少民間故事與傳說。而令人難忘的,還有那在綠樹環抱、山花掩映中,普通而非尋?陌鬃迕窬印?大理白族人的村落多在山中平壩上、依山傍水之處,一幢幢,一院院石砌牆角,白牆青瓦,繪以水墨彩書的建築,斗拱重疊、中角飛簷,給人以古樸優美之感。白族人在建築中採用石料非常廣泛,花崗石、大理石、麻布石、青石乃至河裏的鵝卵石都派用場,除用於牆基牆角外,還用於門上頭的横梁;幾乎每一幢房屋向外的三面簷口都用薄青石塊封得嚴絲合縫。有許多地方甚至所有的牆都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石頭砌成。這裏建築通常以東西為軸線安排,大門多設於東北角。主房坐西朝東或坐南朝北,與廂房或照壁圍成一個封閉式的小院落。格局一般是“一方兩耳”(即一幢兩層樓房的兩側,各有一廂較小的耳房);“兩方一耳”(即兩幢樓房互相垂直,交叉處又有一較小的耳房);  相似文献   

12.
徐传国  李海峰 《春秋》2014,(4):46-47
正在我国,民间多有贴"福"字的传统,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在影壁墙上书写、镶嵌"福"字。这一习俗,在山东博山体现得较为突出。影壁,也称照壁,在博山多特指影壁墙,是四合院等传统民居大门至院子的重要壁面,其功能主要有减少大风直灌、遮挡外部视线、增强院落私密性等。博山常见的影壁墙主要有独立影壁、座山影壁和坐落于大门外边的影壁等几种。  相似文献   

13.
双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慕名而来,她的美让匆匆过客也忍不住停下脚步流连其间。双廊之美在于风物之秀,更在于其人文之盛。白族民居建筑彩绘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云义就出生在这样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从启蒙读书到拜师学艺再到如今收徒授业,他的青春、他的荣耀、他的生命都早己与他钟爱的白族民居建筑彩绘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4.
和文 《创造》2016,(4):44-46
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将“三多节”办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祭典、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品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假日商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开展“三多节”系列活动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腾冲民居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民居景观构成的三个元素,即村落选址、民居样式与建筑装饰,从中分析中原汉文化与本地世居傣族、白族、傈僳族、佤族、阿昌族的民居景观相互影响的关系,结果认为:腾冲民居景观在生态性、宜居性、审美、文化传承性等方面有良好的文化积淀,也是现代乡村发展需要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上海世博会“云南活动周”期间,名为“记忆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的目光。18名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白族布扎、纳西族东巴画、傣族剪纸、傣族竹编、  相似文献   

17.
2000年伊始,中国出版界的一件大喜事,就是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旷世一绝,稀以奇宝”《纳西族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由云南人民出版社隆重出版向全世界发行。 纳西族东巴文化,指的是纳西族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以纳西族古老的宗教──东巴教为其载体,以东巴教所用经书为主要记录方式而存活于纳西民众中的独特民族文化。 史学家认为,纳西族源于秦时西北河湟地带南迁的古羌人的一支。汉代,这支羌人后裔先在大渡河一带生息,为“牦牛夷”或“越隽羌”,其后迁至雅砻江下游四川盐源一带。公元 至7世纪,一部分羌人后裔迁至金沙D玉龙雪…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怎样抢救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 以傈僳族的文化遗产“千脚落地房”为例。在傈僳族居住地,群山陡峭,难以寻觅适宜建盖房屋的平地,于是,千百年来,利用和扩大使用空间成为傈僳族生活中的大事。世居这一地区的傈僳族在建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千脚落地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从房屋的外观上看,由于支撑楼房的底层木柱问距密、数量多,密如蛛网,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16,(6)
正齐长城脚下的卧云铺村是山东省首批传统村落,今属莱芜市莱城区茶叶口镇。卧云铺村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依山傍水,以石筑屋。石屋一般是四合院结构,正房多为三间,侧房及南房也各为三间,比正房略低。因山高坡陡,侧房及南房多为二层石房,当地人叫"二起房"。二起房比三层楼高,上层居人,下层饲养牲畜或储藏杂物。村庄有王、张、李、刘、苏、  相似文献   

20.
我校于一九七八年底成立了中文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三年多来教学、科研已取得初步成果。一九六六年以前,中文系师生曾对傣、白、壮、纳西、苗、彝、藏、傈僳、怒、独龙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过深入调查,收集了数百万字的资料,编写出版了《白族文学史》、《纳西族文学史》(初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