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因为流浪而中断,这将对国家政治文化的传递造成一定的影响。流浪儿童的政治社会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校园和社会在流浪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起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城市流浪儿童是社会成果分享者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他们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都因其流浪地位而受到严重的威胁。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既有利于流浪儿童的正常社会化,也是儿童权利保护的非歧视原则的本质要求。从非歧视原则出发,政府部门应坚持零拒绝原则,从而尽可能地使流浪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救助流浪儿童彰显了人权的进步,是国际人权法发展的必然结果与重要体现。中国流浪儿童救助制度在保护流浪儿童、使他们回归家庭与社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中国现行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专门性的流浪儿童救助规定、救助范围不足以把所有需救助的流浪儿童涵盖其中、救助措施未涉及对流浪儿童的教育等。应当认为,这些缺陷已经影响了其现实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此予以适当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社会工作模式介入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构建以人为本的救助模式,对传统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者角色转变三方面进行促进,从而更好地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使流浪儿童实现从受助到自助的转变,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区、社会。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作为特殊群体,近些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由于流浪儿童自身特殊的心理问题和行为特点,需要中心在救助过程中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并运用专业的工作方法帮助流浪儿童改变不良的心理状况,为流浪儿童最终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6.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流浪儿童问题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其形成具有制度性原因,它与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关,与某些家庭的贫困化、解体和解组有关,也与社会管理的模式有关。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进行新的制度建设,也需要完善救助保护系统,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应实施社会工作制度,从而加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实施的是以机构救助为主流模式,但这种救助模式存在救助能力不足、救助方式被动化、程式化,难以满足流浪儿童的根本需要等局限性。国际社会已有的矫正模式、康复模式、预防模式、人本救助模式等四种模式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即对流浪儿童救助经历了从强制性向预防性、回归性转变的过程。在理解我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的“预防—救助—回归”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8.
流浪儿童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在流浪儿童救助中,我国政府一直发挥着主体作用,但是存在救助面狭窄、救助水平低下以及救助效果不佳等问题。文章从最大限度调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流浪儿童救助水平、为流浪儿童救助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探讨了构建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机制——社会协同机制的必要性。同时,在借鉴英国、越南等国救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构建社会协同机制的理念支撑,建立包括家庭、社区及社会组织等主体在内的网络支持体系这一核心和关键,以及发展社会组织这一根本保障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
流浪儿童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中的特殊弱势群体,不仅得到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支持,而且逐渐成为社会工作实务中最重要的一类服务对象。将社会工作引入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对推进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刻现实意义。本文以N市救助管理站为例,在总结该站的社会工作应用探索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社会工作融入救助保护工作中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就推进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应用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流浪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对社会的影响已成为青少年保护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关注流浪儿童,维护其合法权益,使之回归温馨社会,共享快乐年华,应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和优先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然而,流浪儿童保护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因此要强化立法预防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其监护人及其各职能部门的法律责任,建立资金保障体系,搞好综合治理,确保流浪儿童保护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阶段是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政治社会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今后步入社会的适应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重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意义,认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特征,并以大学生社会化的特征为切入点,明确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的现状表明,家庭寄养尚未成为主流,其解决问题的核心理念是“儿童福利社会化”,具体对策是:扩大家庭寄养儿童的对象,配合八部委“城市街面力争实现无流浪未成年人”的工作;提高百姓对家庭寄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构建多级多元管理体系,建立社区失依儿童接收点;创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以联结多元多级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特征和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的提出,流浪儿童“教育与救助并重”的思想逐步得以确立,流浪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流浪儿童教育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作者在文中结合多年民政教育经验和流浪儿童救助实践,对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意义、特征和本质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我国学术界10年来对流浪儿童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笔者从流浪儿童的流浪态度研究、个性研究以及社会性研究及干预研究四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趋势,以期对后续的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国家等政治现象之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看,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经由各种途径,使社会成员具有台统治要求的共同的“政治准则”、”政治认同”等政治文化。农村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层面,指的是农民在政治实践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儿童流浪行为分析及其干预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浪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有社会结构变迁、家庭功能失调的影响,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个体适应不良的结果,因此解决流浪儿童问题需要运用综合发展的策略。从社会工作的视角,我国流浪儿童保护机构应有的干预策略包括机构内的行为、学业和就业辅导,机构外的家庭维系服务和社区安置,从而保障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与社会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语:儿童流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显示流浪儿童在失去家庭保护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危险,包括被抢劫、被暴力侵害、被利用为犯罪工具甚至被骗或自愿做色情交易。另外,流浪儿童也容易为了金钱、娱乐刺激或受环境影响、被他人引诱而产生犯罪行为。流浪儿童大多数是学龄儿童,失学、辍学的情况十分严重,失去学校教育的流浪儿童,身心适应不良状况十分严重,其解决问题和就业谋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适当的培养,成长陷入恶性循环中。解决流浪儿童问题,应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从预防入手,改善未成年人的生存条件,减少和…  相似文献   

18.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9.
政治社会化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主导的、传播主流政治文化的过程,根本目的在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社会化在改造旧的政治文化,传播、灌输和确立新的政治文化;推动社会政治化,维护和保持主流政治文化;整合亚文化,促进社会政治文化趋同主流政治文化:顺应社会政治变迁,实现主流政治文化的自我变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对流浪儿童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着重加强:解释流浪儿童的宏观成因,探讨如何将"儿童优先"的原则落到实处,研究救助保护中心的定位,加强对目前在街头流浪的儿童的研究以及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评估研究,探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