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的实施者,在整个司法鉴定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司法鉴定人是司法鉴定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司法鉴定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应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国《决定》和两个《管理办法》中有关于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但在对民事赔偿责任的性质、构成要件等具体问题上没有规定。在考察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鉴定人民事赔偿责任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鉴定人民事赔偿责任在不同情况下的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提出了以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自然人)作为连带民事赔偿责任主体,承担符合构成要件的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2.
政策速递     
非法用工伤亡有了赔偿办法事故伤害或因职业病死亡可获赔偿基数10倍的一次性赔偿以前处于法律空白状态的非法用工伤亡如今也有了赔偿办法。重庆市《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开始施行,其中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将按赔偿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  相似文献   

3.
刑事损害赔偿权是被害人权利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联合国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的刑事损害赔偿规则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赔偿资格认定标准具有柬埔寨独特的社会家庭特色,赋予了被害人完整的参与诉讼权,创设了非侵权的第三方赔偿主体,赔偿方式仅限于精神性赔偿与集体性赔偿。柬埔寨法院特别法庭的刑事损害赔偿规则在国际刑事审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家侵权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都属侵权损害赔偿。国家赔偿责任在民事侵权赔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表现在:侵权赔偿责任主体上,民事侵权主体的范围没有限制,而国家侵权赔偿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归责原则上,民事赔偿实行过错原则,国家赔偿采取违法原则;在赔偿范围和标准上,民事赔偿没有赔偿范围的和最高限额的限制,而国家赔偿仅限于行政和刑事赔偿并有最高限额的限制;在赔偿程序方面,民事赔偿当事人可直接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而国家赔偿中国家赔偿义务机关应主动赔偿。另外,民事赔偿与国家赔偿在责任形式、费用来源、时效方面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国家赔偿法将对刑讯逼供的赔偿责任明确规定为由国家承担,为赔偿落到实处提供了保障;赔偿程序设置科学,易于操作;赔偿适用条件简单、宽松、易于掌握。这些规定比较符合国情,保护了受害人的权利。但赔偿标准偏低,回避了因刑讯逼供造成精神损害的赔偿问题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赵雪莲 《人大建设》2014,(12):38-39
<正>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主要是通过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由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依法赔偿。但在现实中,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没有赔偿能力或赔偿能力不足的情况大量存在,而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抵触情绪大,赔偿要求高,矛盾容易激化。近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7.
现行法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不明确。司法实践对于交易机会损失是否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以及交易机会损失的赔偿范围之认定存在诸多矛盾。交易机会损失属于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与履行利益存在差别。实践中交易机会损失的计算方法决定了其不会超过履行利益,但需避免重复赔偿并且贯彻损害赔偿法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8.
孙仲 《前沿》2005,15(8):157-159
惩罚性赔偿责任是英美法上的一项制度,指行为人违反了民法中的惩罚性法律规范而依法应向对方当事人承担的一种法律后果。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对此作了规定。责任保险依我国《保险法》规定,“是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但并没有指明何种“赔偿责任”才可作为保险标的,因此可能带来法律适用上的混乱,为解决此问题,有必要对该“赔偿责任”的范围进行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赔偿责任方式———惩罚性赔偿自然也在研究之列。本文从惩罚性赔偿和责任保险的功能、构成要件及美国责任保险危机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证,认为惩罚性赔偿责任不应成为我国责任保险的标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完善赔偿立法的本愿出发,将赔偿法在检察实践中遇到的诸如检察监督权在赔偿法中的地位、检察机关受理赔偿案件的程序、办理赔偿案件应适用的法律标准、存疑案件的赔偿原则、应纳入赔偿法即应增加的赔偿范围、确认的进一步规范以及赔偿决定执行难等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引发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旨在期待一部完善的赔偿法律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确认和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依据,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对行政赔偿的法律价值判断,同时,它对于行政赔偿乃至整个国家赔偿制度的具体设计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关于行政赔偿的违法归责原则过于单一,在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在<国家赔偿法>面临修改之际,本文提出行政赔偿应当借鉴民法的归责原则,同时结合一个行政赔偿案例,就该案的归责原则与杨小君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11.
家庭或集体是我国组织性的表现形式。在家庭或集体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因组织性的影响,个体是缺乏规训和承担责任的个体,由于牵累关系,家庭或集体无法对个体放任不管,它们会寻求用赔偿范式解决纠纷;又因赔偿有利于被害人、体现了对加害人的惩罚,并可以消除双方对立等,这些因素也使得双方愿意寻求赔偿范式来解决纠纷。受组织性影响,严格责任长期存在于我国的赔偿制度中。现在赔偿范式虽然受国家制定法的挤压,但因家庭或集体仍然存在影响的缘故,赔偿范式溢流到了民间,形成了我国"私了"的赔偿文化。伴随恢复性司法的兴起,赔偿范式可能成为我国法律制裁的主要范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日趋成熟的过程,实现了由不赔偿到赔偿、由象征性赔偿到实质性赔偿的两次历史性跨越。展望未来,国家赔偿制度的走势应当是理想化的充分赔偿。比较而言,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影响深远,对依法行政的整体推进将起到助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莉  郑素梅 《理论月刊》2005,(4):100-102
缔约过失责任的损害赔偿包括信赖利益赔偿和固有利益赔偿两部分。固有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已有明确的规定,而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法律却没有明确的规定,存在较大的争议,也是实践中的棘手问题。本文对信赖利益及其损害赔偿范围作了界定,并对信赖利益是否应以期待利益为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春艳 《理论月刊》2012,(9):185-188
在美国版权法定赔偿的裁决中,一些非商业用户被施以巨额法定赔偿,而另一些侵犯音乐专辑著作权的大公司却被裁定较少的法定赔偿.前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陪审团考虑法定赔偿的社会警示作用;后者主要是因为音乐专辑作为编辑作品,其所有组成部分被当作一部作品来计算赔偿额.法院适用法定赔偿时所考虑的Williams案检验标准、Gore案检验标准和Philip Morris案检验标准实则是惩罚性赔偿检验标准.UMG案检验标准作为法定赔偿检验标准,明显减少了惩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亮 《前沿》2007,20(7):155-157
惩罚性赔偿制度以其独特的功能,在英美法系国家中被广泛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惩罚性赔偿功能的介绍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的阐述,论证了我国应扩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范围,并在构成要件、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等方面对该项制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面赔偿原则下的"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和"合理许可费倍数"是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确定方法,但存在可操作性不强、具有顺序限制、举证困难突出、未考虑主观过错等缺陷。应明确赔偿数额的确定基准,赋予权利人赔偿数额确定方法适用的选择权,明确过错在赔偿数额确定中的地位,切实发挥全面赔偿原则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的定性和法律适用问题,在理论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在立法上前后规定不统一,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方法院判决存在差异,同样案件事实,受害劳动者获得赔偿的数额不一样。尤其是在第三方侵权的情况下,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的竞合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保险法》就第三方侵权导致的损害赔偿提出了先基金赔偿,再追偿的模式,但争执并没有因此而画上句号。受害的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和用人单位、侵权第三方责任之间利益的平衡仍然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命权是所有权利的起点,侵权致人死亡的赔偿是保护生命权的核心内容。因侵权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赔偿请求权理应由死者近亲属享有。死者死亡之后,其近亲属的未来可得利益减少。近亲属基于身份权,是死者死亡后的直接受害者。目前的死亡赔偿金中对未成年子女生活费的赔偿力度过小,应当以逸失利益为赔偿基准,而不是以"死者余命"为赔偿基准。有损害就应当有赔偿,文明社会中不存在"以命赔命",所以赔偿只能以金钱计算。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及知识产权专门法都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适用仍存在多重困境,主要表现为适用条件难以明确、赔偿基数难以确定、赔偿倍数缺少统一标准、法定赔偿的滥用等。为此,在后民法典时代,应以《民法典》制度框架为依托,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路径,细化惩罚性赔偿主客观适用要件,优化计算基数和倍数的认定标准,厘清惩罚性赔偿和法定赔偿的法律分工,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工伤保险条例》已于去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六十三条对非法用工的定性、造成职工伤亡赔偿的主体、一次性赔偿的标准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条例》规定了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条例》颁布施行以来,据了解不少地方出现了非法用工造成伤害的人员或亲属要求工伤认定、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