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座极为优美动人的园林——大观园。雪芹借元妃之口,《题大观园》绝句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首诗既说明了这座园林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2.
曹雪芹写死     
如果说《红楼梦》是一部写死亡的书,肯定不会被人认同。但这部小说中人物死亡个例之众多,之频密,不仅是中国文学之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见的。如果有“死亡文学”这样一个概念的话,那么,《红楼梦》就是此中示范的经典之作。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写了:冯渊之死;贾瑞之死;秦可  相似文献   

3.
感谢失恋     
能感知痛苦的人生 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诗集《唇边》 写这诗的女人失恋过。 不错,我有过一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由于我和他的名气不小,便在不小的范围内很是哗然了一阵。怎么啦?究竟谁抛弃了谁?关切者不乏其人。 如果也像球赛似的有个“发球权”的话,可以说第一回是他,那“飘球”棒极玄极妙极了;而末一回轮到我,却将“球”掂了半天也没能发出去。咬  相似文献   

4.
拙文《试论字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下简称《试论》)在《东南亚纵横》1990年第3期发表后,林明华同志在《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喃字演变规律及“消亡”原因管见——兼与罗长山同志商榷》下简称《商榷》的专论,不吝赐教,实令笔者感激不已!《商榷》不乏创见性和启发性论述,而且涉及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但针对《试论》而发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曰”(“六个字”),即一曰“反推”;二曰“虚拟”;三曰“无关”。现笔者拟就这“曰”分别进行如下“思辨”,作为对《商榷》的答复,期望林同志和专家学者们赐教。  相似文献   

5.
试析《源氏物语》与《红楼梦》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各是日本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部巨著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爱情描写上,侧重于女性,反映那个时代爱情与婚姻的不幸以及妇女悲剧性的命运,是它们的共通之处。本文从女性群像塑造、情节铺陈、佛道宗教思想氛围等诸方面分析了《源氏物语》与《红楼梦》中爱情描写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深入探讨了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与作家的个人因素,如亲身经历、审美理想、世界观的异同等。就爱情描写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红楼梦》要高于《源氏物语》。  相似文献   

6.
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作者《国际战略问题》一书的《前言》。第二期和第三期陆续发表了第一章《当代国际战略态势》的第一节《第一个要点》和第二节《第二个要点》的一部分。本期(第四期)将第二节全部刊完。按照作者的意见,本刊对这本书的刊载就到这里为止。因为再过一段时期,该书即将全部付排。第一章还有两节:第三节《第三个要点》:“全世界人民和全世界所有国家都面对着两个带全球性、战略性和长期的问题,两个最重大的根本问题,一个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问题,主要涉及如何有效缓和东西方关系的问题;一个是发展经济问题,也就是提倡平等互利、促进共同经济繁荣的问题,主要涉及如何正确处理南北关系的问题。”第四节《第四个要点》:“在超过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二十世纪末期到二十一世纪、也就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奋发努力,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更加有利于促进第三世界乃至全世界共同经济繁荣和发展、更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作者提出,这“第四个要点”,既是客观存在的当代国际态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代中国本身的根本战略态势。因此它是与前三个要点密切联系和结合着的,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更加直接的,长远的全局的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内与海外》2009,(10):42-43
自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问世,以“红楼梦”为题材的戏剧层出不穷。据笔者不完全了解,在清朝,就有如下剧本问世:红豆村樵的《红楼梦传奇》、陈钟麟的《红楼梦传奇》、万玉卿的《醒石缘传奇》、吴兰徵的《绛蘅秋传奇》、花韵庵主的《红楼梦》、悼红楼主人的《红楼佳话》、荆石山民的《红楼梦散套》、朱凤森的《十二钗》、观楼主人的《三钗梦》、荃溪的《葬花》、  相似文献   

8.
曾朴故居     
“进门一个影壁,绕影壁而东,朝北三间倒厅,沿倒厅廊下一直进去,一个秋叶式的洞门。洞门里面,方方一个小院落。庭前一架紫藤,绿叶森森,满院种着木芙蓉,红艳娇酣,正是开花时候。三间静室,垂着湘帘,悄无人声。”我做一回文抄公,从旧小说《孽海花》第十九回抄下这一节文字。抄,是因为我今年春上到常熟古城西南隅,  相似文献   

9.
2004年,日本的推理作家芦边拓以《红楼梦》为蓝本,创作了推理小说《红楼梦的杀人》,该小说以《红楼梦》原著里的大观园为背景,原著里的主要人物悉数登场,各人物的姓名、性格及人物关系等均沿袭原著,且化用了原著中诸多经典的情节和画面,作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有力支撑。该作一经推出,即荣膺了日本推理文学界的各项大奖,获得了专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并于2006年、2008年在我国台湾、内地相继翻译出版,且还于2010年在内地诞生了一部仿作。拙论探讨的是这部推理小说与《红楼梦》之间的受容、变容关系以及反馈到我国的途径和形式①。  相似文献   

10.
贾府经济透视《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个纯粹的“官养”集团,在经济上没有任何“自我增殖”能力,因此后来的倒台是一定的。贾府的经济来源是固定的,百年一贯制。概括地说有如下三项固定收入:一,“国初”由皇帝赐给的几个田庄;二,定期到内务府领取的赏银;三,现任官吏(其实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写性     
《红楼梦》在它问世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被道学家视作淫书。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讲到《红楼梦》的命意时,“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见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部书,读者毫无歧异,不一定就是好书。相反,你说你的,我道我的,观点癥牾,形同水火,不一定就是坏书。《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不朽著作,甚至有读者为看法相悖,争议不下,最后到挥拳相向的事件发生。任何作品,因读者见仁见智,品味不同,读后感也很难一致。这就是苏轼诗《题西林壁》所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相似文献   

12.
《海内与海外》2007,(3):66-66
“20年后我要重拍《红楼梦》”,这是曾为央视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编剧的周雷先生20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日前,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红楼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真故事》是资深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的著作,是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雪芹原著中的暗线伏脉脂批等证据信息及许多考证资料,推考出的后三十回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与故事情节的寻真探佚巨著。读来如获至宝,如饮甘露。对《红楼梦》全书整体的重新认识与思考感悟极有教益。  相似文献   

14.
出于对抄本的好奇,我们对《沈鸿生书红楼梦》前八十回进行了阅读,发现如下三方面的问题,特披露于媒体,以引起有关方面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文学巨著《红楼梦》的涵容量是巨大的.它的传神文笔几乎面面俱到地描写了社会百科;举凡衣食住行、医药、书法、绘画、建筑、文玩器皿乃至民间工艺,简直无所不包,色彩纷呈。其中,饮食是一大项目,不仅涉及名肴佳馔.美酒香茶。新奇瓜果,还有精致糕点,民间小吃,单讲糕点,就是一个有兴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的权威学术刊物《远东问题》(Проблема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 2 0 0 5年第 1期登载了一篇关于李随安的著作《中苏文化交流史 (1 937— 1 949)》的书评。这篇书评详细介绍了《中苏文化交流史 (1 937—1 949)》的内容 ,认为它“填补了一项明显的空白”。书评的作者是知名的中国学家阿·热拉霍夫采夫(А Желоховцев) ,他在书评的结尾处写道 :“李随安的这本书以文献为依据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很少得到研究的战时苏中两国文化关系的珍贵资料 ,为此向作者致以谢意 !”李随安是我院历史研究所的学者 ,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17.
“第三条道路”并非一个新概念 ,冷战时期就有人称社会民主主义为介于美式市场自由主义与苏式共产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冷战结束后 ,“第三条道路”被赋予新的含义始自美国民主党人 1996年提出的“新进步主义”。英国普利策出版社 1998年出版了英国学者安东尼·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系统阐述了“第三条道路”的基本内容。作为新的政治理论 ,“第三条道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同时也招来不少批评。 2 0 0 0年 ,吉登斯的新作《第三条道路及其批评者》(AnthonyGiddens :TheThirdWayanditsCriti…  相似文献   

18.
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伟大著作《红楼梦》,是清朝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涉面极广。举凡典章制度,园林建筑,服装器物,书法绘画,诗词曲赋,灯谜联语,文玩古董,医药丹方,民间工艺,无所不包。其中,有关饮食肴馔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篇幅。是全书整体艺术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多侧面描写生活的一个视角。最近读到李国文先生的文章《曹雪芹写“吃”》。有些不同浅见,特就教于李先生。下笔之前,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告诫是,我必须作到实事求是,力求客观谨慎,不带主观偏见,言出有据。李先生的文章说“现以很少有人像曹雪芹那样专注地写吃了。”“古往今来,几乎所…  相似文献   

19.
在新加坡经商的香港人成就斐然,但繁华之中香港人也有自己难言的苦衷,那就是一种令人痛心无奈的“无家”感。这是所有飘零在外的华人共同的感受。所以在他们受到新加坡人歧视和排斥时,便会产生一种失衡的心态和反常的行为。香港英语剧《谁怕周润发?》正是以描写“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香港人在“惶恐滩头”的惶恐心态,而引起了新加坡社会的关注。 该剧背景设在1998年,香港百万富翁郭先生被指控谋杀了新加坡经纪人周里查,而他所聘请的新加坡辩护律师贝蒂纳·王却发现郭太太及其儿子都  相似文献   

20.
马来语版本梁祝的故事不仅有马来文本(印尼语是在马来语基础上形成的),还有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和乌戎巴当(即望加锡)文等版本。印尼学者台台·奥托姆称,《梁祝》的马都拉文版本就有好几种。法国研究印尼华人马来语文学的著名学者苏尔梦在《爪哇移植中国小说简要》中写道:“《山伯、英台》的故事,最早刊登在1873年由中爪哇三宝垄出版的凡·多普的《爪哇年鉴》上。之后,中爪哇梭罗出版的爪哇文《布拉玛塔尼报》(Bramartani)又刊载了它。”印尼一位署名“虹”的学者写道:“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