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登辉分裂主义批判杨毅周李登辉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全新的大陆政策和“外交政策”。这套政策被人们冠之于“独台”之名。“独台”显然源之于“台独”,它的词意含糊不清,或许是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李登辉这套政策模糊不清的认识。如今,李登辉的访美,自己为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尽管陈水扁“5.20就职演说”显示,其“急独”的两岸政策在各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种种事实表明,其“台独”的立场和本质并没有改变。陈水扁民进党推行的“台独”大陆政策,是造成当前两岸关系严峻局面的根本原因,而且根据各种因素预测,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种严峻局面难望好转。  相似文献   

3.
李登辉上台之初.蒋经国留给台湾社会的是追求国家统一、开放两岸探亲、开启政治改革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下台后,留给台湾社会的是“两国论”、民进党上台、“台独”活动猖獗等等政治遗产。李登辉的分裂主义路线是指李登辉当政时期以分裂为指向的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执政五十年“侨务”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侨务”政策是台湾当局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49至2000年国民党统治台湾的50年间,历经蒋介石、蒋经国、李登辉三任领导人主政,其“侨务”政策的演变也大致可以分为蒋介石时期的“反共复国”“侨务”政策、蒋经国时期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侨务”政策及李登辉时期的“台湾意识”形态化“侨务”政策三个阶段。李登辉时期的“侨务”政策既有对两蒋时期“侨务”政策的延续,同时更显现了“台独意识”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5.
1995年6月7日至12日,李登辉到美国活动,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跨出了危险的一步,严重威胁正在不断向前发展的两岸关系,大陆被迫发动了“文批台独,武制分裂”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两反斗争”已经过去10年余.但是它对两岸关系继续产生着特殊的影响。尤其是在“台独”已经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情况下,“两反斗争”则成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6.
李奇 《台湾研究》2009,(5):13-18
自1997年10月22日台“教育部”启动两岸学历互认机制以来,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议题在李登辉、陈水扁及民进党等“台独”势力的阻挠下一直没有进展。2005年4月,随着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两岸交流开始升温,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日趋紧密,两岸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又成为两岸交流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大陆政策思想研究杨梓辛登辉在台湾主政的时期,是海峡两岸关系发展最快、亦是两岸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的时期,因此对李登辉当局的大陆政策乃至李登辉本人的大陆政策思想,便产生了众说纷纭的现象。有人说李主张统一,有人说李是口统实独,还有人则说李是不统不独,...  相似文献   

8.
引言:“戒急用忍”的10年挽歌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要把大陆列为腹地。这句话曾经以白纸黑字写入李登辉1995年发表的《两岸关系六点主张》,一年之后,他却自食其言,为使两岸渐行渐远,李登辉从古人泛黄的故纸堆里,翻出“戒急用忍”来冷却两岸经贸交流,严管台商西进。但人往高处走,钱往利处流。10年来台商和资金络绎于途、绵绵不绝。百万台商成了世界上最弱势的商人,他们在政治对峙的夹缝中寻找商机,在台独寒冰下破冰“登陆”。百万台商又堪称世界上最强势的商人,他们翻过“戒急用忍”的高墙,以中国人的坚韧和精明,与台当局打起金融地道战,每年…  相似文献   

9.
在上个世纪50—80年代两蒋统治下的威权时代,“台独”作为一种非法的社会政治活动,在台湾岛内没有生存空间,一直受到国民党执政当局的严厉打压,“台独”人士大都亡命海外,或改头换面在岛内隐蔽活动。自80年代中期以后,伴随着台湾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和民进党的成立,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主政后,海外“台独”人士纷纷闯关返台,与岛内“台独”势力合流,活动重心也从海外转向岛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稳定提升、两岸关系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战略格局的新变化,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台独困境”日益凸显。民进党两岸政策究竟会否再次转型,若转型又会在何时转、朝哪个方向转、程度与策略如何,这些关键问题已引起各界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受党内外诸多因素制约,尤其是党内权力纷争激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民进党仍将推行以“台湾前途决议文”为基调的“温和台独”路线,不可能实现以放弃“台独”路线为标志的两岸政策再转型。  相似文献   

11.
台湾民进党的大陆政策以“台独”为根本目标 ,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美国的支持程度、大陆的军事压力、岛内公众的民意基础这三大因素都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 ,因此 ,民进党的“台独”政策不符合台湾岛内的现实利益需求 ,并不具有可行性 ,也不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论台湾推行“务实外交”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冲击萧敬,张黎宏一、前言自李登辉在台湾执政以来,台湾当局的对内、对外和大陆政策在不断变化调整之中。就其对外政策而言,一反过去的“汉贼不两立”和很少“主动出击”的传统,以一种名为“务实外交”的政策逐渐取代了蒋氏父子...  相似文献   

13.
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①。李登辉提出的“两国论”,“再一次暴露了他一贯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政治本质,与‘台独’分裂势力的主张沆瀣一气,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②“两国论”严重危及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经20年的风风雨雨,尤其是第三次台海危机,两岸关系今天又面临重大抉择,两岸关系要不要发展,两岸交流要不要进行,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尽管总有一小部分人图谋分裂中国主权和领…  相似文献   

14.
简评民进党的“中国政策研讨会”杨立宪许钟萍今年2月13至15日,民进党在去年底县市长选举赢得大胜后,举办了党内首次“中国政策研讨会”。此举对于一贯标榜“台独自决”、历来被外界认为“没有大陆政策”的民进党来说,自不同寻常,因而引起岛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07,(6):7-9,16
两岸关系发展中.台湾民意的问题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民意的形成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在统一之前,台湾民意中的合理要求应该获得大陆充分的谅解与尊重。但民意也是可以塑造的,近十余年来,台湾的一些政治人物为了推行“台独”和自身的权力,不断地把台湾民意导向与大陆对抗的极端,并用“法理台独”冲撞大陆对台政策的红线,增加了两岸关系出现危机的风险,受损害的将是台湾同胞。  相似文献   

16.
论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派系与路线之争张凤山“台独”势力从成气候至今,就一直存在着派系与政策路线的矛盾与争斗。各派系之间的矛盾既有政策、路线的不同,也有权利的争夺。“台独”势力的这种矛盾斗争分海外与岛内两种不同情况,因篇幅所限,本文只集中探讨岛内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破坏了两岸授权对话与协商的基础,使原拟于1999年秋天成行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下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访台计划流产,两岸关系继李登辉1995年访美之后再次陷入僵局。2000年3月18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当选为台湾当局的新领导人。由于民进党的“台独”立场和陈本人的“台独”主张,两岸的政治僵局不但进一步恶化,而且浮现出严重危机。尽管如此,祖国大陆出于对台湾问题外在环境的研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推动以淡化“台独”主张为核心内容的“政党转型”过程中,民进党对其“中国政策”①作了相应调整,使之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拟对民进党近期大陆政策调整及其原因、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民进党大陆政策的发展趋势。民进党整个大陆政策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其一是理念与立场层次,主要涉及台湾前途与两岸关系定位;其二是政策与执行层面,主要涉及如何处理两岸政治、经贸、文化等方面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前者为政治理论基础,是决定性的;后者为政策实践,是从属性的。该党大陆政策的调整也是从上述两…  相似文献   

19.
未来两年两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内部因素与美国作为外部影响因素,三方互动而演进的。由于民进党当局坚持“台独”的政策方向,而且正向“法理台独”的极限挑战,因此,“台独”的挑战与反对、遏制“台独”的斗争,成为现阶段两岸关系的主轴。  相似文献   

20.
谁是台湾海峡“一号大麻烦”的制造者?自然非李登辉莫属。有海外传媒评论道:“李登辉的‘两国论’既出,领袖变成赌徒,人民则成为赌注,台湾难有宁日,甚至会有更大的悲剧。” 李登辉制造了“一号大麻烦”之后,7月25日,李登辉的近身顾问、国民党党营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泰英,在泰国曼谷又公开表示:中国大陆一旦武力对台,台湾会马上发射导弹袭击香港和上海外海,藉以驱使外资自大陆撤走。给当地经济造成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