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暂住即短时间居住,人口指居住在一定地区的人的总和。在公安管理上,暂住人口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在一定地区短时居住的人的总和。短时居住的人就是暂住人员,即群众说的外工、外来人。加强暂住人口的管理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一、暂住人口管理的演变(一)暂住人口管理范围的变化,表现在对常住、暂住地范围的调整。1958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5条规定: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城市暂住3日以上的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暂住登记,公民在常住地市县范围以外的农村暂住的,不办暂住登记,…  相似文献   

2.
广西将要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 ,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 ,让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流动 ,加快全区城镇化建设进程。具体政策包括改革和完善城市户籍制度 ,放宽办理城镇常住户口条件 ,逐步取消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农转非”计划指标限制 ,放宽夫妻分居以及父母投靠子女和子女投靠父母户口迁移政策。对“农转非”的公民在子女入托、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实行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纠正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的做法 ,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广西将要以身份证制度代替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长期以来我国户口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在户口管理概念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认为对户口管理需要重新定位 ,即应当定位在对公民身份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是指在不变更常住户口的前提下进入非常住户口所在地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企业流动人口即指企业聘雇的职丁中户口不在本市、县的人。随着我同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内部的流动人口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他们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不稳定的特性也使他们成为企业内部人口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从广义上讲,是指公民为了某种目的或出于某种动机,离开原居住地,时间或长或短,距离或远或近,但不改变常住户口的人口,包括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狭义的流动人口,是指不具有本地常住户口的外来人口。其中,到常住地以外临时居住3日以上的人口,称为暂住人口。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流动人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大量增加,这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对社会治安、劳动、交通、计划生育等造成了很大冲击,特别在社会治安方面,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有增无减,流动人口被侵害的案件、事件也在增加。为了充分发挥流动人口的积极作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打击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  相似文献   

6.
当前户政管理工作在户政立法、户口登记、人口统计、户口迁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户政管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支持社会管理,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的功能作用,必须加快户政改革进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23日凌晨,上海市政府公布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上海居住证持有者终于可以转上海户籍了.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的约束力逐步下降,政府实际上已经基本放弃通过对户口的控制来调控资源的分配,户籍不再是公民利益差别的决定性因素,户口对于城市人口规模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9.
姓名变更权是我国公民的重要民事权利之一,且已获得民事基本法的立法确认。目前,各地户口登记机关对公民变更姓名设置了诸多不合理限制,实质否定了公民的这项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合理行使姓名变更权,应考虑制定全国统一的立法,对出于公共利益需要应予限制或禁止公民更名的情况作出明文规定,在其余情况下,公民申请改名的,一般应予准许。  相似文献   

10.
“一人多户”的户口乱象反映出户口管理制度的漏洞与缺失。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受到法律因素、人为操作因素、信息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户籍规范立法,并建立相应的户籍民警奖惩制度;强化人口信息化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补;以公民身份证制度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行人口动态管理;强化队伍管理,提高户籍民警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户口关系依然关系到各阶层群体的切身利益,仍然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分部门、分阶段推进现行二元制户籍制度改革,消除户籍改革的制度性障碍和非制度性障碍,整合与户籍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统一的户籍法,户籍管理机关仅以申请人的居住地为准来登记户口,最终实现人口自由迁徙,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对于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持久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暂住户口登记和注销工作,是对暂住人曰管理的开始和结束,也是对暂住人口进行管理的重要标志。这项工作的好坏,关系到暂住人口的控制能力。暂住证申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条规定: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以上年满16周岁的,在申报暂住户口的同时,申领《暂住证》。《河南省城镇暂住人口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足一个月的,应到派出所或村(居)委会申报登记。因此,暂住人口在暂住地居住,不论时间长短都要申报登记,只有进行了登记,暂住人口的居住才是合法的。《河南省城镇暂住户口…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徒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徒。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革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这个条件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户籍制所带来的负效应日益显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户籍制度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指按户逐人记载公民基本身份信息、自然变动、迁移变动、身份变动等内容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焦点是不平等的二元户口结构 ;严格的“农转非”户口迁移政策 ;走样了的户口功能。政府对户籍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但仍要在加强引导、解决焦点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解决深层问题等方面作出努力。改革中注意不能全盘否定户籍制度的作用 ,要有法律意识 ,要朝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以来,对中国户籍制度的确立、实行以及公民身份权的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也逐步暴露出了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不完善、保障处罚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笔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条例》修改必要性、整合当前法规政策、推动人口有序流动、规范出生死亡收养登记、明确分户立户事项、审慎姓名登记变更、理顺门(楼)牌号命名权限、规范户口簿册档案管理、明确职责严格处罚、明晰相关问题十个方面加以论证,并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修改有所助力、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优先购买权郭明瑞案情简介李兄和李弟系同胞兄弟。李兄的户籍在某市,李弟工作单位、常住户口均在外地。李兄与李弟共同继承了座落在某市的祖遗店房一所。1987年2人对房产进行分割,李兄分得店房东一间,李弟分得店房西一间,隔墙产权双方各半所有。1988年,李...  相似文献   

17.
户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户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户口统计是人口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准确而丰富的人口信息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我国的户口统计制度在提供人口信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社会本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立于50年代计划经济背景下的现行的户口统计体系便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统计结果失真。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户口登记中存在的问题户口统计以户口登记为基础,户口登记的质量直接制约着户口…  相似文献   

18.
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完善公民参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制度的法治地位,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建立健全法治化、规范化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清政府于宣统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户口调查。此次户口调查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举措,除了要了解全国户口实数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实行预备立宪和地方自治的需要。事实证明这次调查在中国人口调查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海外权益保护权是中国公民在海外依法享有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有自己独立的特征。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保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正当权益,并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尤其体现在利比亚大撤侨的全过程中。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是我国国家性质、国家主权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维护人权的法治精神的重要体现。当然,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合法权益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