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战"一词该当何解?先看通用的字、词典对"临战"一词是如何解释的。《说文解字》"临"字解:临下也,从卧。《汉语成语词典》中有"居高临下"、"临别赠言"等。《新华字典》中"临"字有如下解:1.到,来:喜事临门、  相似文献   

2.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10,23(2):69-73
《公孙龙子》名学与《墨经》名学有着比较复杂的关系,在对"名"及名实关系的理解、"正名"的标准、兼名与单名间的关系等问题上,《公孙龙子》与《墨经》的认识完全一致,但在指物观上,二者的主张则完全相左。此外,《公孙龙子》还论及"正名"的方法、兼名的合成问题,而《墨经》则区分了名的种类,并论及到用名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韩玉峰 《前进》2007,(12):34-35
一今年8月底9月初,山西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在全国性的评奖中捷报频传,屡屡获奖。8月25日,在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评选中,山西有《乔家大院》、《八路军》、《吕梁英雄传》、《亲兄热弟》、《塞北婆姨》5部作品获奖。在前25届"飞天奖"的评选中,山西共有25部作品获奖,而26届一届就有5部作品获  相似文献   

4.
"於是"古籍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用法也较为复杂的词语。《论语》、《孟子》中的"於是"的用法很有代表性,有的用在句首,有的用在句中,有的则用在句尾,位置不同用法不同,体现了当时汉语的特点,对后代汉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苗族文化中的数学智慧——兼谈与古典数学的共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人类学和数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深入苗族聚集区域访问调查,整理苗族生活中所用的基数、序数和相关运算、度量衡和几何知识的运用,以及数字习俗文化。发掘苗族生活中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数学符号化、"筹算"中的推理过程和随机思维决策模型等。对苗族文化中的数学与古代典籍《九章算术》、《几何原本》和《周易》的共通之处作初步的探讨,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6.
公元227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统率大军,北驻汉中,准备发动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目标的讨魏战争。他在临行前呈后主刘禅一表,即脍炙人口、流传百世的《出师表》。对于《出师表》,后人一直赞誉有加、推崇备至:杜甫赋《蜀相》一诗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7.
细述中国文学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的轨迹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和《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的小说一经面世就不胫而走,曾深深地影响了亿万读者,成为带有特定时代印记的"史诗"。陈建功分析说:"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我国文学的成绩是显著的,刚刚步入新时代的作家们怀抱着拥抱新生活的激情,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当然,由于左的路  相似文献   

8.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宋贤 《传承》2011,(6):64-65,67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11.
《焦氏易林》是一部对《易》卦的演弈之作,是研治《易》学、汉代文献、文化的一部重要典籍。李昊的新著《焦氏易林研究》从文献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角度,运用传统学术实证方法,结合现代学术统计学论证的方法,在长达十年的时间中,对该书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填补该项空白的力作。而且,该书十分重视数据资料与统计分析,借助统计图表与表格分析的科学方法来得出结论,为"纸上"和"地下"文献材料都很匮乏的中古文史研究树立了良好的研究典范。  相似文献   

12.
"乐(le)"是孔子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论语》首章首篇就开篇言"乐",《论语》全书亦反复出现诸如"喜"、"说(悦)"等"乐"的语言家族。孔子之"乐"的独特性在于"我"与"所乐之事"之间"爱"的关系,其具体表现为爱人的快乐、爱自然山水的快乐以及爱道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乐"作为一种情感体验,应当受到"中庸"之道的规约,即"乐"当适度;同时,对"乐"应当有所区分,不仅要区分"益乐"与"损乐",还应处理好"乐"与其对立面"忧"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才有可能正确把握孔子的快乐观。  相似文献   

13.
人和人类社会自始至终都是与时间同在、同一的,人的存在(此在)、人生恰恰是在时间之流中显现(或度量)出来的。"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开创中国文化先河的《周易》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周易》的"时"观显示出"人文性"、"时势性"和"应因性"等等特质。  相似文献   

14.
刘生良 《思想战线》2011,37(5):73-78
《庄子》文学思想的基本观点主要有天地大美、"虚静"养神、"以天合天"、"言意"之辩、遗形取神、"法天贵真"以及文艺否定论的"正"与"反"等。庄子在《寓言》、《天下》两篇中对自己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更是现成的、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论,也是我国最早的象征、浪漫文学创作论。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期川籍儒者周洪谟"居显位,有文名,而又深于经术",其《春秋》学思想主要散见于所著《疑辨录》中。周氏对《春秋》"经文文本"、"周正时月"以及"训经之传"进行了辨疑,所论多出新意。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常事不书"、"书以记异"等《春秋》书法观;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春秋》"尊王"、"崇礼"、"奉天道为政"等经世大旨。  相似文献   

16.
儒家生态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是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精髓。它既倡导"参赞化育"的生态观,主张人类合理地征服和占有自然,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范围内,建立人类和自然界自然的协调关系,达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自然优化平衡的状态。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我国古代文学中屡见不鲜,《中庸》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神怪小说《西游记》虽内容相当庞杂,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但从某种意义上看,《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儒家"参赞化育"生态思想较为丰厚的文学经典著作。挖掘《中庸》和《西游记》中所蕴含的这种"参赞化育"的儒家生态情怀,对于我们今天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写作《共产主义原理》付出了近一个月的努力,经历了起草、讨论、修改等一系列艰辛的过程。《共产主义原理》就是恩格斯尽力"用简单的叙述体"来写的,这是由《共产主义信条草案》过渡到《共产党宣言》的一个重要文稿。决不能低估《共产主义原理》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齐梅录 《乡音》2013,(11):45-45
储瑞耕是河北乃至全国杂文、新闻界的著名人物,他是中国第一家《杂文报》的创始人,是《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20年的主笔。最近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这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的研究项目成果。我读了之后,突出地想到了"气"的问题,尤其是"文人之气的问题,"文以养气"——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是用来培养民族的"气脉""气场"的。孟子有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里的"气",几近于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19.
张淑芬 《公安学刊》2014,(3):47-48,88
《孙子兵法》是一部揭示战争规律的综合性巨著,不仅包含了大量军事哲理、政治经济、战略战术,还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后勤思维,如"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知天知地"、"军无辎重、粮食、委积则亡"、"治众如治寡,斗众如斗寡"等观点和论断,对做好当代公安警务保障工作仍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到灯塔去》和莱辛《野草在歌唱》两部小说,彻底抛开现实主义的窠臼转而记录心灵印迹是伍尔夫小说得以通达"真实"的基本途径,而莱辛的小说则是通过描述现实生活中被心灵/灵魂支配的人的行动来达到艺术的"真实"。在此比较中,莱辛作品的价值和伍尔夫小说理念在艺术哲学上的二元对立亦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