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在整部《论语》的百有九次之"仁"中,"不知仁",或者与之相近的表达——"未知仁",总共出现了六次。在孔子的语境中,"不知仁"或者"未知仁"有两个层面的意涵:一是,"不是真的‘不知’,只是否定的另一方式";二是,"仁"在本体上是不可知的,也是不可测的,"仁"还具有形而上的道体属性。剖析"不知仁"这第二个层面的意涵,使我们解决了《论语》中孔子讲"仁"百有九次而又"罕言"(《子罕》: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的这一内在矛盾。孔子于"仁"采取这一界说方式,主要是由其对于具有形而上道体意味的范畴付诸"阙如"而加以体认的认知模式所致。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读到的《论语》,如同一团乱麻,头绪很难理清。其实,《论语》不是没有头绪的,一团乱麻中,我们需要先找到线头,而这个线头就是‘仁’。"在中国,孔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鼎鼎大名,从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名字下手,学者钱宁把谁都知道表皮,对其内涵却经常一头雾水的《论语》进行"解构",打破顺序重新"组装"了一次,"改装"后的《论语》,一言以蔽之,好懂多了。前不久,《新论语》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孔子在《论语·学而篇第一》中说:"本立而道生"。这里的"道",是指"原则",包括做人的原则。所谓道德,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个"原则"的"本"又是什么?我们认为,这个"本",是"以人为本"的"本"。  相似文献   

4.
<正>孔子说,"君子不器",言简意赅,表达了孔子心目中对君子的核心定位。这一定位如此直截了当,以至于不再需要《论语》中反复出现的礼、孝、仁、和、道等正面价值来加以附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另外一个角度论述《论语》中“道”的含义 ,对古今注解进行对比分析 ,去发现孔子“道”的另外一个世界 ,以期引起学术界在进行《论语》的诠释和研究时 ,深入到孔子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6.
《论语》中孔子所言"中庸",是一种实用理论,更是一种实用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之"道",即"常道"。它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包括为政、治学、交友、处事等中庸之道。其"中庸"思想传递给我们历久弥新的真理指南,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中庸之道",仍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论语》是孔子写的书,其实不是。孔子一辈子没有自己写过一本书。为什么叫《论语》《论语》是在孔子去世几十年之后(大约公元前400年),由他的弟子和弟子的学生根据笔记和记忆加以整理汇编而成的书。全书用语录体的形式编纂,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和他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也记载了孔子一些学生的言论。全书涉及到孔子创立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这位作家对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厌恶与愤怒跃然纸上。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几千年愚民政策的理论根据,而孔子就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9.
“时然后言”与“慎于言”──从《论语》看孔子的两条言语交际原则鲁金华孔子的言语交际原则,是孔子言语交际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儒学的经世风格与伦理精神在言语交际领域的体现。据对《论语》所载“夫子自道”的综合考察,笔者认为,“时然后言”与“慎于言”应是孔子...  相似文献   

10.
整个《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其所包含的内容有着严密的思想内涵。“政”与“刑”的思想只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纲目,本文就此作些探讨,敬请同仁指正。 一、《论语》中“政”与“刑”的含义剖析 1、有序无乱的等级政治思想 “政”的含义在《论语》中大致有:(1)政治之意;(2) 从政、为政、治政之意;(3) 政令、政策、法令之意。后两层含义将与“刑”的含义一起分析。 孔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春秋末年,等级制破坏,奴隶制解体,当时臣弑君、子弑父,诸侯僭越天子,陪臣僭越大夫的现象十分普遍,孔子对此十分不满。齐景公曾问政治于孔  相似文献   

11.
项菊 《理论月刊》2003,(6):98-100
中国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作为儒家之经典,其含蕴是相当丰富的.<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实际上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先秦诸子各家都有自己的理想人格观,"圣人"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者,"君子"乃上乘人格,被孔子视为达圣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2.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重要的道德范畴。作为儒家伦理思想代表的孔子"孝"思想,其内涵丰富,其中不乏很多精华之处至今仍带给我们不少启示。一、孔子"孝"思想的基本内涵孝是晚辈奉养礼敬长辈的道德要求。《论语》中孔子讲到孝的地方不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层意思:(一)养亲与敬亲孔子论孝,强调敬养父母。养亲就是奉养父母,保证父母物质需要的供  相似文献   

13.
古"刑"字有两种写法:"W刂"和"井刂"。"W刂"指断颈斩首的刑罚,"井刂"指作为法制的刑法,但后代因混淆而模糊,至清代已皆写成"刑"。《尚书.吕刑》中"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一语是记苗民以"刑"为"法"之罪,不能据以认为苗民创制了刑法。《尚书》中,虞谈法,士论刑;《论语》中,孔子将政法与道德并列对举,将刑与礼并列对举,从中可看出"法"与"刑"的区别。上古各代法籍很多,并非都是刑法。即便是商鞅的"赏诛之法",其赏罚之中,刑也只是法的一个方面。汉代的政界和学界混淆了"法"和"刑",但中国社会并没有从此就忽略了"法"与"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梦",如何实现?自然主要在于当下国人的不懈努力和矢志不移地追求,但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特别是对于历史上圣贤智慧的汲取也是促进"中国梦"实现的重要途径。系统地回顾孔子师徒言"志"的内容,能总结出传统中国梦,具有"政治清明,官员廉能,经济富足,生活安宁,五伦克谐,社会和顺,生态文明,天下和平"等内容,这在《论语》、《礼记礼运》和《孝经》中有完整的表述。究其实现的路径,就是要通过"孝悌礼乐"的实践,来达到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天下和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张春梅  邵龙宝 《人民论坛》2011,(12):166-167
在《论语》中,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是靠以"仁"为内容的精神内核、以道为内容的思想依托以及奉行"一以贯之"之道的君子的外在形象共同体现的。孔子的独立人格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忽视,为当今时代塑造公民健全人格、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公民导刊》2012,(3):52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解读: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相似文献   

17.
刘定荣 《群众》2015,(4):7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县委书记提出"四有"标准时指出:首要的一条就是心中有党、对党忠诚。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党员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忠诚是中华文化自古至今一以贯之的精神价值精髓。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强调,"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左传·昭公元年》也指出:"临患不忘国,忠也"。在千百年的历史上,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相似文献   

18.
“安贫乐道”新解叶照青“安贫乐道”是中国圣人倡导的一种做人准则。《论语·学而》云;“未若贫而乐人(道),富而好礼者好。”叫人虽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这个道无疑指封建的伦理纲常之类,起着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所以鲁迅说:“劝人安贫...  相似文献   

19.
赵字 《淮海论坛》2013,(1):38-40
重视伦理关系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在《论语》中有很多篇幅讲述伦理道德问题。其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论语》中的孝道不仅保持了孔子以前时代“善事父母”的传统本义,更强调了其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并通过论述具体方法,进一步充实了孝道的内容,使“孝”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道德品质。一、《论语》中孔子关于孝道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孔子于"正名"的阐发,置于蒯辄父子争卫的语境下,向来有今文、古文经学两种解释脉络。两条脉络皆有意在《论语》与《春秋》之间找到弥合一些表面抵牾的途径,只不过即便在近世以来合取今古的尝试中,寻求解释的一贯之道仍以倾向古文经者为著。如果关注"正名"中"言无所苟""阙疑慎言"的立言原则,可以发现言教与解惑两个层级之间以及《论语》与其他经史之间的一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