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猝死屡有报道,瘤体一般位于中膜内。但是瘤体位于中膜与外膜之间并且压迫冠状动脉猝死,国内未见报道过,现报告如下。 1 案情 死者,男,25岁,营业员,平素身体健康。某年5月16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因盗窃被审判闭庭后,突然倒地死亡。  相似文献   

2.
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45%~2%,据Cantbkona统计的114例由于肿瘤引起的猝死案例,其中以颅内肿瘤引起摔死最为常见,占44例(42.3%)。颅内能引起猝死的肿瘤多位于小脑和接近延髓处,以脑胶质肿瘤、脑膜瘤及转移瘤为常见。垂体腺瘤引起猝死者少见。一旦瘤体增大压迫脑组织或继发出血,会迅速出现头疼、恶心、呕吐及昏迷等症状,如这一过程发生在头部外伤后不久,易误诊为颅内血肿死亡。现报告一例头部外伤后垂体腺瘤猝死如下。案情某男,32岁。结婚5年,因阳萎无生育能力,近十年较肥胖,两年来常有头昏、头痛、嗜睡、乏力,易感染…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瘤自发性破裂猝死1例尸检分析李树山,陈俏(l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公安局;黑龙江七台河15460002.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矿物总医院;黑龙江七台河1546000)肺动脉瘤是罕见的疾病。尤其是自发性破裂后发生猝死,文献报道甚少笔者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并...  相似文献   

4.
单纯性冠状动脉畸形与猝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与猝死的关系在60年代才为人们所注意。秦启生等曾于1985年报告一例。现报道6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畸形,并结合文献对本病与猝死的关系进行简要讨论。例1,男,18岁,农民。某日晚头面部及胸部被打,后与同伙追赶对方约200米后又跑散,约20分钟后发现死在河边。尸表检查除面  相似文献   

5.
9例小脑出血猝死的法医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报道小脑出血的发生率约占全脑出血的3%~12%,一般认为占10%左右。[1]小脑出血有约20%发生猝死。[2]为进一步探讨其出血病因和猝死机制,现将我们检案所见9例分析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收集本教研室小脑出血猝死者共9例对其脑标本均做全面详细复查,并在其出血部位及附近取材,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镜下观察。结果9例小脑出血所致猝死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讨论小脑出血,又称自发性小脑出血,是指出血原发于小脑,而不包括外伤、肿瘤、感染、中毒等引起的出血。[1]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血管畸形和动脉瘤。本文…  相似文献   

6.
<正> 冠状动脉的原发性夹层动脉瘤少见。自Pretty1931年首次报告以来,至今世界文献报道仅约50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尸检中遇到3例,现报道如下。例1 女,43岁,工人。1978年7月14日下午突然自觉喉头发紧,心前区不适,很快意识丧失并抽搐,抬到急诊室8分钟后心脏骤停死亡。从发病到死亡共2小时40分。既往健康,无心绞痛史。10年前末次妊娠。  相似文献   

7.
<正>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案例较少见。本文报告一例由于复杂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引起猝死,其畸形方式奇异,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导,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男性,3个月,既往“健康民”。1988年10月13日上午10时在某防疫站接种白  相似文献   

8.
Addison氏病引起猝死在法医工作中少见。因其生前临床症状甚为隐匿,在突然意外死亡后常引起对死因的怀疑。Jindrich曾报告肾上腺功能低下引起猝死3例,国内则尚未见尸检例报道。我系曾尸检3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本病引起猝死的病理所见及其机理略加讨论。例1、王某,男,46岁。死亡前一天工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颅内原发性肿瘤生长较缓慢,在逐渐生长而体积增大时,可较早出现颅内压增高及其定位症状,但有时症状不明显,未引起怀疑,可突然发生猝死。其中以各型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小脑髓母细胞瘤等较多导致猝死,而脑膜瘤则因生长缓慢,较少导致猝死。笔者在参与一起医疗意外的尸检中碰见较罕见的脑膜瘤伴囊肿形成致脑疝而发生猝死1例,现报告如下。女,34岁,因左侧卵巢瘤要求入院手术,术前体检:BP:13.3/7.9KpaP:56次/min,心肺、肝、脾无特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遂于某日上午9时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侧卵巢癌切除,手…  相似文献   

10.
神经源性肺水肿急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病损时,反射性地引起神经血液动力学改变而产生肺水肿,称之为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引起猝死的尸验报告,国内文献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一例,并结合文献简述其发生原因,发病机理及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1.
心脏房室连接区出血猝死四例尸检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房室连接区特别是在结间束进入房室结的终末部出血,可引起猝死,但很少为人们所注意,国内文献尚缺报道,笔者曾遇四例,现报告如下。案例报告例1 男,23岁。下午乘车时突然出现昏迷,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体温间歇性升高达39~40℃,于第二天上午死亡。死  相似文献   

12.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因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突然死亡。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猝死最常见的疾病,其中以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多见,冠状动脉畸形引起猝死的案例报道较少见。笔者检验了一起因冠状动脉开口畸形引起猝死的案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氨茶碱的毒性作用:一个尚未引起重视的医疗过失死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茶碱的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患者迅速死亡,而常引起医疗纠纷。尸体解剖鉴定时如缺乏对氨茶碱毒性反应的认识,容易将其鉴定为自然疾病引起的猝死,从而忽视医疗处置过失的责任。为了引起同道的重视,现将我们鉴定的案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简要讨论,供大家参考。案例报告例1某男,1岁4个月。某女,4个月。均因痉挛性支气管炎在当地农村卫生所治疗。医生各处以氨茶碱一支注射。而药房误将一支2ml含氨茶碱05g(25%)的注射液当作05%发出。男孩静脉推注10ml氨茶碱+40ml25%GS后,3~4min即出现颜面潮红、烦燥、出汗等中毒症状,未引起注…  相似文献   

14.
<正>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在法医学鉴定中经常遇到,其发生率在猝死案例中约占40%~60%,其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比例约为3~5∶1,男性以30~49岁者居多,女性年龄则较男性晚[1]。SCD的鉴定需要对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冠脉狭窄程度以管腔面积的缩小程度来度量,一般分为4级,Ⅰ级为管腔面积缩小1%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肌桥临床上的表现,血管造影,诊断以及治疗得到医生的普遍认可,但在导致猝死尚还没有引起法医同仁的注意。通过复习相关的文献。本文主要对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状况、致死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猝死的病理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建立的基础上,研究了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猝死的影响。滴注 NA(600μg/kg)后,实验组动物发生猝死,死亡率为63%。其发生机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有关。初步建立了研究心脏性猝死的家兔肾性高血压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受血流切力的作用而发生内膜撕裂,血液进入病理性疏松的中膜,并顺血流将其撕开,从而形成的一个假血管腔。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引起的猝死常需进行法医学死因鉴定。笔者在实践工作中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与颈部甲状腺无关的胸内甲状腺囊腺瘤引起猝死的尸检报告甚少,作者检见一例。男,51岁,农民。某日下午2时被人拳击胸部两下,后被劝回家。次日凌晨4时突然感到呼吸困难,在送医院途中死亡。当地医院拍了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显示:后前位见上纵隔障内有12.5×9.5cm囊性圆形肿物,边缘整齐,囊壁  相似文献   

19.
1案例及尸体检验1·1案例简介梭形和囊状动脉瘤[3]。该动脉瘤早期可无任何征状,当瘤体逐渐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时,才出现疼痛和压迫征状[4]。另外瘤体内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脱落,栓塞远侧动脉,使远端肢体缺血,疼痛,皮肤苍白,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趾(指)端坏死[1]。当瘤体不断增大,或受到外力打击,或血压突然升高时,可突然破裂,出血,严重者发生休克或死亡。该例死者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是形成动脉瘤的主要因素。死者被打击前无任何征状,是因该动脉瘤还比较小,还处在早期。因死者被别人打击腹部后,导致动脉瘤的破裂。根据本例尸检情况,死者…  相似文献   

20.
易旭夫  陈晓刚  李秦  林丹 《证据科学》2008,16(1):125-127
冠状动脉肌桥临床上的表现,血管造影,诊断以及治疗得到医生的普遍认可,但在导致猝死尚还没有引起法医同仁的注意。通过复习相关的文献,本文主要对冠状动脉肌桥的研究状况、致死机制以及由此引起猝死的病理特点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