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健 《长白学刊》2010,(3):91-94
2009年我国在全球率先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2010年全球经济呈现全面缓慢复苏的局面。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充分利用经济环境逐渐宽松的有利条件,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力量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成效,使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普遍处于低迷状态,充满变数。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新约束有哪些?凸显的结构性矛盾是什么?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路径如何走?日前,大连"一校两院"大讲堂邀请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经济学专家韩保江教授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作专题报告,本刊编者采访了韩保江教授。  相似文献   

3.
本次由美国次贷问题转变为金融危机而引起的经济危机既是一个经济困难的表现,也是一个政府控制经济运行失当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反思金融危机产生、蔓延和爆发的教训,积极采取措施刺激经济的情况下,我国也在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刺激经济的恢复。所以,既要保当前经济增长,又要抓住难得契机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要重视经济恢复后的环境状况,避免为了扩大内需而上马严控污染项目,使前几年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取得的成效前功尽弃,防止刺激经济过度而引发新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4.
龙玉其 《桂海论丛》2011,27(2):71-75
从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来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日益突出,劳工权益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之间还存在诸多矛盾。社会保障的发展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建立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同时尽快实现覆盖全民的目标,加强社会保障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注重社会保障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于汝民 《天津人大》2010,(10):28-29
金融危机的阴霾仍未散去,我们即将迎来"十二五"。这一时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为关键的五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将更加复杂,世界经济将在不断调整中恢复增长,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深入推进,同时也面临着产业升级、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吴晶英 《前沿》2009,(9):74-80
内蒙古自治区最近几十年来的资本和自然资源密集型增长,是长期采用低利率、低能源价格、低土地价格、低原材料价格的政策的必然结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对内蒙古经济和产业的影响,是通过本地区经济中存在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性问题而产生有所差别的冲击效果。在危机时期,不仅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突出显现出来,以此为内涵的产业结构变化也面临机遇。因此,要转换自治区的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要优化产业结构;其次是改变自治区的目标增长方式,探讨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从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我们历经了深刻的制度变迁与30多年的快速发展,迎来云南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云南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向受资源、环境和市场三重因素约束的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活动,已经由单纯追求总量增长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农业生产由主要依靠传统经验和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集约型、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这标志着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庄园经济,是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新标志,是云南农业现代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面临转折关头。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财政收入、外汇储备都迅速增长,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及国际金融话语权都显著提高,但以往把中国经济引向成功、繁荣之路的增长模式,如今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更加频繁的贸易保护主义,地区、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都是快速行驶的中国“经济航母”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公报称,“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那么,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为什么对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此重要?有哪些难点问题?这一转变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为此,本刊特刊发这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陆学艺 《传承》2012,(21):80-80
搞好社会建设,建设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新领域,还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这也是我们今后5年、10年、2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不仅要实现经济现代化,而且要实现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社会建设解决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失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基本实现了经济现代化。2010年,中国的GDP达到39.8万亿元(约合  相似文献   

10.
刘嵘 《前沿》1996,(Z1)
试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刘嵘加快改革步伐,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需要有新的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建设总体部署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对我区这样一个市场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