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已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援助制度。北京政府采用的“指定辩护”制度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以公设辩护人制、平民法律扶助、民刑诉讼程序询问处为内容的法律扶助制度 ,是民国时期两个阶段的法律援助制度。律师是民国时期开展法律援助的主体。法律援助制度是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近现代司法制度向文明、民主发展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是民国时期法律规定的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关这一制度制定的缘由及其实际运行状况,学界尚少有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以民国时期的西安地方法院诉讼档案为主,辅之于其他素材,对民国时期,特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法院民事调解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曾被各方寄予厚望的法院民事调解制度实际运行效果不佳,而不佳的原因既与制度本身有关,也有法院、推事和当事人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河夺淮改变了苏北水系及地理面貌,淮河、沂沭河衍变为灾河,苏北由此成为“十年九灾”之地,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地苏北淮河及支流实施较为科学的治导,使淮河得到了初步治理,一度减轻了淮河灾害,但日本侵化战争的发生、南京国民政府政策上的偏差及诸社会因素决定了淮河千年灾害在当时不可能被根治。  相似文献   

4.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证人证言制度是整个民国时期证据制度的一个成熟代表,它具体规定了证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对证人调查取证的过程,为当时的司法审判中自由心证原则的适用提供了充足的证据来源,并因为证人具结之规定,使得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司法审判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遗产税的征收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实行遗产税。我国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下,先后制定过三部遗产税法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遗产税法体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产税法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调节社会财富贫富不均、消除阶级对立、改良社会风气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抗战时期财政经费紧张的局面。遗产税是一种良税,未来我国在制定遗产税法时,应认真总结和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遗产税法立法和司法实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变革"是中国法治的现代化运动的一个核心关键词。在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民国时期的法治使命更多地被渲染了探索与抉择的色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代法治建设在反思传统治理图景与面对西方客观法理冲击之际,寻求"现代性"理念的时代表达。从民国时期法学家居正的法治思想中,可以发现法治变革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深刻地蕴含着近代中国折中融西、古今异宜的时代背景。法治变革在时代的召唤下,有着其内在的理路,即在古今中西之间建构一个指向未来法哲学发展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7.
鲁南 《江淮法治》2009,(8):62-63
宋还吾是民国时期著名进步教育家,1929年在任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校长时,因为支持学生在山东曲阜演出独幕话剧《子见南子》,且邀孔子后人观看,引起孔子后人不满并一状告到南京国民政府最高当局,引发了一场轰动全国的“辱孔”演剧案。该案在当时中国的政界、教育界、学术界、新闻界和文化界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不仅数度惊动蒋介石,还受到国外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近代户政管理法律制度的构建始于晚清政府推行宪政之时,经过北洋政府的发展,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逐步完善、成熟,形成了"户警合一"的户政管理模式.它的形成对我国的户政管理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历史研究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近现代的专利法律制度横向学习西方较多,纵向追根溯源较少。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专利出现在清朝未期,历经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完善。本文通过探究我国专利法律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希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的专利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宪法实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学基本范畴。从概念的源流与演变来看,民国时期的宪法学说和苏联国家法学说是两个重要的理论渊源。回顾近代以来的宪法学说史,"宪法实施"概念整体上体现了一种变法思维,即通过实施宪法来建立新的法律和政治秩序。受此观念影响,宪法实施也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性的概念,宪法实施更多的是依靠政治化的方式。即,通过政治动员提高民众的宪法观念,进而实施宪法。这种"宪法实施"概念不仅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宪法理论,同时与社会主义新宪法秩序的建构也有暗合之处。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立法指导理论,按照胡汉民先生的观点,是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的"社会本位",它与"个人本位"相对应。"社会本位"的立法理论,在胡汉民等立法者看来,与国家本位、民族本位含义相近。  相似文献   

12.
聂鑫 《法学研究》2023,(4):189-205
统一法律适用(解释)是近代中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清末的法院编制法即明文赋予最高审判机关以统一解释法令权,从北洋政府大理院时期到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司法院时期,最高审判机关判决例与解释例的制作规则日趋完善,“司法造法”的编辑体例也逐渐定型。面对政治分立与积案如山的挑战,最高审判机关仍普遍地行使终审权,这是实现统一法律适用的基础。判例要旨及其汇编呈现出明显“法条化”的特色,这不仅适应了当时司法的现状,也与“律例并行”的传统相暗合。民国时期的解释例也是“广义的判例”,司法解释呈现出“裁判化”的特色。近代中国的制度建设与司法实践,对于当代中国的统一法律适用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民法》是我国近代立法史上一部重要的民法典。它是在继受西方法文化的基础上制定的,同时又渗透着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髓,是中西法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民国时期《民法》的内容比较完整,特征比较突出,较好地体现了法的时代精神。如今,我国民法的法典化日益受到重视,对民国时期《民法》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四)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1.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活动及其特点南京国民政府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大资产阶级政治代表蒋介石公开背叛革命,发动1927年“4.12”反革命政变后建立起来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阶层的封建的法西斯独裁”政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曾宣布暂时援用北洋政府的法律。由1928年至1936年,先后制定了民法、  相似文献   

15.
卢露 《法制与社会》2016,(5):144-145
本文以民国时期旧桂系和新桂系在广西政坛的交替兴起为历史背景,通过考察两个政权在领导层的军事背景、与中央的关系、施政主张等,以此来比较和探讨他们在地方治理上的实践。从"桂人治桂"到"建设广西、复兴中华",桂系军阀在广西地方的政治舞台、甚至在民国的政治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曾代伟 《现代法学》2013,35(5):43-50
抗日战争大后方司法改革,是南京国民政府自建立以来推行司法近代化改革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的特定时空下演进的一个重要阶段,反映了战时司法的特色。以战时首都和陪都重庆为样本,梳理和复原抗战时期国家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及其在大后方的实施状况,尤其是大后方司法审判制度的改革及其实践,探讨和归纳全民族抗战的视阈下,大后方司法制度改革的理性与经验,以及战时司法的社会功能,无疑有助于弥补抗日战争史研究和南京国民政府法制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改革与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的蓝本被认为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刑事诉讼法。自国民党政府赴台至1990年,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仅经过3次修改,这期间的修改受日本法的影响很深,很多条文是日本刑事诉讼法的移植。近10年来,我国台湾地区"刑事诉讼法"进入一个全新的革命期,其改革之频繁、制度理念变化之大,为世界各  相似文献   

18.
新京 《政府法制》2009,(7X):11-11
<正>日前,有网友发帖"谁能超过湘U80001的违法记录?"帖子显示:"湘U80001"交通违法记录333分,其中,超速50%以上的违法记录有29次,总罚款7.29万元。交警部门登记显示,该号牌的车主为湖南省保靖县政府办公室。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法治进程始终处于西法东渐的大背景之下,南京国民政府延续晚清以来对行政诉讼制度的讨论与构建,以大陆法系的德法行政法院为样板,建立了与普通法院并行的行政法院。然而,一切涉及政治的制度终究要接受一国内部政治生态的考验,彼时行政法院的实践远未如想象的美好,最终留下的是后来者必须正视的启迪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京绣赏析     
王洪波 《检察风云》2008,(24):78-79
京绣,又称"官绣"或"宫廷绣",它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可谓"聚缛细腻而不乱,鲜艳富丽而不俗",和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缝镶嵌、官毯并称为"燕京八绝"之一,历史卜曾和现在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可谓是名满天下.然而现在人们却只知"苏、粤、湘、顾"而不知有"京",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