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随着城市生态的恶化,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态的保护和恢复问题,城市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是城市生态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手段,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湿地公园立法的意义,接着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城市湿地公园立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蕙  仇心和 《行政与法》2005,(11):75-77
湿地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由于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其生态功能的脆弱性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更为突出。我国现行立法对于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显得严重滞后,本文通过分析湿地对人类具有的生态、经济价值,反思现行法律、法规对湿地资源保护之缺陷和不足,旨在为我国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专门法律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然而,由于湿地缺乏法律有效地保护,随着经济发展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致使我国湿地日益减少、湿地生态破坏严重。近年来,国内一些省区已经制定了关于湿地的地方法规,但是,有关湿地保护的中央立法仍没有出台。鉴于此,本文对于我国湿地保护专门立法的可行性进行法理分析,意图为我国出台专门的湿地保护立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湿地占用付费补偿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琛霞 《河北法学》2015,33(3):74-8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湿地生态不断退化,湿地占用补偿提上日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首次确立了工程占用补偿制度,但未涉及具体的占用补偿实现机制.美国湿地占用付费补偿制度是通过各种湿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借助湿地预付信用这样的量化单位,使湿地开发者付费给即将开展的湿地保护项目,实现了湿地的动态保护,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冲突.生态付费制度缓解了美国湿地流失的速度,实现了湿地面积的动态平衡.美国的经验对我国中央和地方设计湿地占用补偿的具体实现机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园是协调天,地、人三者之间关系的纽带,公园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保护公园,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公园的概述为基点,分析了我国公园保护的现状及当前我国公园立法的现状,提出完善的公园法律体系对于公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对于如何构建公因法律体系提出了建议,确立了我国公园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法律责任,从而加强对公园的保护,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论我国湿地保护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对湿地的生态价值不够重视,导致湿地资源被大量破坏,通过立法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本文对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现状进行了阐述,对现有湿地保护法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湿地立法的完善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论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构是三峡工程长治久安的需要,是保护长江流域和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可以为国家生态补偿立法积累经验。三峡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原则包括保护生态安全原则、公平原则、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在库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层面上,应当包括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以及市场补偿法律制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郭啸 《法制与社会》2014,(15):54-55,59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的制度,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针对我国目前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现状并结合国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构建方面的优秀做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的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公益诉讼检察发展过程中,基层检察机关囿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对海洋、河流、湿地等生态环境无法做到全域性保护,如果只是单纯地对本辖区内的生态问题开展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损害生态环境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补偿的法律机制作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或政策手段实现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使从事生态建设和保护者得到相应的补偿,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的合理回报,激励人们从事生态保护投资并使生态资本增值。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将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2.
湿地保护主流化是指将湿地保护纳入国家核心的制度设计和决策的整体性考虑之中,是实现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生态化的社会基础。生态化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是湿地保护主流化实践的成果和体现。我国湿地保护法律制度应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生态化的制度创新,将主流化、综合管理和湿地规划作为湿地保护法律制度的支柱。  相似文献   

13.
生态税收法律制度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炳淳 《河北法学》2006,24(11):96-101
生态税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筹集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而对特定的行为人所开征的税收.从国内外税制发展的现状,并结合我国的税收现实来分析费改税的理论研究进程,对构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和生态税法律制度均有一定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保护管理亟需法律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振东  杨庆仙 《河北法学》2005,23(8):145-147
当前,湿地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的专门法律或法规,与我国是湿地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在介绍我国湿地现状,分析我国湿地保护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有关湿地立法的经验,论述了我国对湿地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随着南海海洋开发的深入,南海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建立南海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是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针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缺乏的现状,应率先在南海进行尝试,构建多层次的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明确南海海洋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范围和补偿标准,通过开征海洋生态税等措施拓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补偿资金来源,并完善南海海洋生态补偿的监管机制,促使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有效建立以保护南海海洋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动物资源因兼俱经济、生态、文化及科研等价值而进入法律保护的范畴,成为法律保护的重要对象。我国《物权法》确立的动物资源所有权制度、有偿使用制度和用益物权制度,对动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意义深远。但从动物资源的价值及法律应有的保护分析,《物权法》和现行相关法在动物资源保护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完善动物资源的物权保护不仅是法律发展的必然,且对于保护动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维护生态平衡,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本办法所称的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相似文献   

18.
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是法律对流域生态补偿基金性质和资金的来源方式、使用、保值增值、管理等所作的系统性的规定,是流域生态补偿基金的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理论依据、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的法律规范的集合。构建流域生态补偿基金制度有利于衡平流域生态利益、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对流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友德  李雅琴 《法学》2015,(2):76-87
随着著作权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著作权制度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现行著作权制度对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有所回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间接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与激励生态文艺创新,推进创造、利用、传播、保护生态作品的绿色著作权制度的目标相偏离。因此,有必要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出发,构建著作权制度的生态化路径,对现有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以及具体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使著作权法朝着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鹏 《法律科学》2006,24(6):152-162
生态消费税收制度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引导理性消费,国家对特定消费物品和消费行为所进行的税收征纳制度。生态消费税具有导向特别明确、环境保护作用特别明显、平衡社会收入与财富特别有效的特性。生态消费税的经济理论基础是消费外部性,法学理论基础是国家基于财政权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生态消费税的课征原则是限制性、节约性和受益性原则。我国应当开征消费副产物税、燃油税等消费税,加大在奢侈品和奢侈行为方面的消费税收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