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财税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财税法律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主义财税法制建设,不仅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推进依法治国、依法理财,加强财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我国长治久安,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益频发的环境事故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失衡的现状,包括环境监管体制不健全,传统政绩考核观的局限,环保问责制度流于形式,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没有得到根本落实以及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欠缺,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了我国环境监管的失衡等等.因此,改革地方政府环境监管体制,实行环保政绩考核,加强对政府第一责任人的问责,建立绿色GDP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及落实环保基本法律制度等是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环境监管职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钟国华 《法制与社会》2012,(27):228-229,233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建设的内涵、基本原则及其对保障房建设的要求,得出在社会建设条件下推进保障房建设,必须遵循促进改善民生、彰显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和总体要求.根据这个总体框架去分析当前我国保障房建设存在的进度缓慢、质量低劣及分配不均等存在问题后,笔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权力腐败导致的国民财富分配不均及浪费、财税体制不合理及GDP至上的政绩见”,才是我国保障房建设弊病丛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提出推进保障房建设的根本对策: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加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推进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及GDP至上的政绩考核体制,推进依法治国的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为应对经济危机所采行的大量财税政策成效甚为显著,但在财税的立法体制、权力行使、透明度、程序保障、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方面却存在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财税法的有效发展,必须系统解决;危机应对与财税法的有效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关联,尤其要求加强财税法领域的风险防控、信息披露、情事变更、财税调控等理论的研究,以更好地推进财税法治,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一个国家政治进步、制度文明的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生产力”。没有法治指标的政绩考核标准是残缺不全的,也难以真正发挥政府绩效评价的作用。要以树立全新的政绩观为突破口,把法治引入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体系,从而激发起各级政府推动法治的热情,使法治的推行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各级官员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姜旭之  沈斯 《行政与法》2007,(10):35-37
广东省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其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非均衡现象,珠三角与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远远超过全国东西部地区差距。这种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严重地制约了广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财税政策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杠杆,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立足广东省内,就财税政策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新判断和新表述。财税法作为治国安邦之法,与共同富裕目标衔接紧密,是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法律领域。财税法通过调整和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政府预算和税收制度,回应和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道路支撑。新时代财税法思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立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并依法拓展财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渐进推动民主、促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构预算规范、财力协调和区域均衡的财税体制;三是实现分配正义,通过区域、产业和群体之间的财税制度设计和规则安排,促进发展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借助财税法思维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和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陈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1,(36):148-149
我国目前房地产调控效果不佳的失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地方政府在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执行者角色时,出于抓住“土地财政”不放和政绩考核取巧的动机对中央的调控举措执行不力的“执行失灵”所致。克服的思路是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征收房产税,为地方政府在现行收入体系中增加替代的稳定收入来源,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财源依赖以及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人性把握角度着手,将房地产数据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建立问责制,形成制度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9.
乔花云 《法制与社会》2013,(14):136-137
公信力是问责制的灵魂。问责公信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问责制度本身的成败,还影响到政府公信力的强弱、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问责公信力的得失贯穿于问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评估反馈整个过程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理念要素、法律要素、体制要素、程序要素、组织要素、主体要素等方面,其中理念是前提,法律是基础,体制是核心,程序是关键,组织是保障,主体是重点。  相似文献   

10.
晋海 《法学评论》2012,(3):89-94
我国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有政府监管失范和政府官员行为失范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部分基层政府充任污染企业的"保护伞",后者主要表现为基层政府部分政府官员的权力寻租和官僚作风两种形式。前者的体制根源主要表现为偏离了以人为本原则的行政考核制度和财税体制,后者的体制根源主要表现为权力监控体系的结构问题和虚弱问题。确立人本主义原则,完善行政考核制度和健全财税体制,加强社会监督、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改变过多依赖行政内部监督的模式,是当前防治基层政府环境监管失范的对策要点。监管失范的防治是一项内涵丰富而又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监管失范的防治也离不开强调伦理自主性的非正式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唐葵  肖龙 《行政与法》2010,(8):40-42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必须与政府体制改革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相辅相成。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障碍,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形象,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的积极引导作用,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行政理念,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为准则,以"大部制改革"和"公共财政"打造为推手,建立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切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模式的土地财政危及了国家经济安全,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依照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对行政权力的规制原则,清晰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公民、企业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各种应然关系,加速土地财政向公共财政的转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立法监督、民主监督、人大监督,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绩评价体系,才能够从根本校正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土地财政利益的行为,才能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淑华 《中国司法》2005,(11):80-83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产生于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基本确立、市场经济有较大发展的九十年代初期。十余年来,政府法律援助体系构建初步完成(建立了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有一支专职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建立,颁布实施了《法律援助条例》,法律援助理论研究逐步发展),法律援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与政府法律援助相伴而生、相随而长还有一支正在成长的力量,这就是社会法律援助组织。之所以出现社会组织参与法律援助事业,是因为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法律援助社会需求与政府有效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政府法律援助力量无力提供社会所需的法律援…  相似文献   

14.
地方法治是中国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法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因其动力机制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在地方法治建设初期,法治被视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工具,地方法治呈现出制度创新乃至体制突破的特点。随着国家治理目标转型升级,法治本身的价值得以凸显,原有的动力机制正在被将地方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评价考核指标的"法治指标"动力机制所取代,法治的自主性日益增强。但无论是"经济增长型"还是"法治指标型"动力机制,均为政府主导、政绩导向,其持续性和长期效果堪忧。地方法治建设的未来发展,宜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主体作用,培育"开放协作型"新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落后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法制体系及如何确保社会行为主体在法制体系中运行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议题,同时,政府集中政府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弊端显现,需在法制体制中确立政府与行政的新关系。本文以我国为对象,从公其选择理论角度论证了法制社会下政府与行政适度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监狱工作受制于社会经济环境,监狱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时监狱工作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我国监狱工作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制度、经济资源、经济思想、经济发展水平对监狱的影响,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实现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地方财税法制体系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国民财富的分配以及社会机制的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我国的财税法制已构成基本的体系,但在实践的运行中也并未能尽善尽美。本文从我国的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然后从改变税权关系、完善财税法律制度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风云文摘     
干部政绩应重视三大标准 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一个重要标准是看政绩。然而,政绩有优劣之分,真假之别,潜显之辨。因情况不同,角度不同,人们对政绩的看法往往莫衷一是,考核政绩的标准也各有不同。 因此,应逐步建立一套比较科学的考核评价政绩体系。同时,宜从以下三种观点来看待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作为当前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成为国际社会最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党中央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际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法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因此,有关于资源环境的立法、执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元参与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也是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社会力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仍面临着"雷声大、雨点小""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极大影响了恢复重建的效率和效果,迫切需要从组织动员、沟通协调、考核激励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营造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重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