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第三条道路"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西方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思潮,反映了西方左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努力尝试,其理论观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众多领域。在社会政策领域,"第三条道路"对福利国家及其改革作出重新反思,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倡导积极的福利观和建立社会投资性国家,标志了西方社会政策新的转型。而西方社会政策转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社会政策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0)
在对国家干预主义和新保守主义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吉登斯提出了"第三条道路"的积极社会福利思想。他认为福利国家面临的风险是人为风险,福利国家的危机并非简单的财政危机,而是风险管理危机。因此,他在对风险、幸福、平等的概念进行重新解释后,指出要培养"自发地带有目的的自我"和建立"社会投资国家",进一步确立了"无责任即无权利"和"无权威即无民主"两大原则,提出实行工作导向型的福利政策、福利主体的多元化、废除固定退休年龄、减少社会排斥来解决社会不平、提高贫困地区的抗贫困能力等政策主张。总的来说,积极福利思想与传统福利思想具有较大差异,积极福利思想具有较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人们常说的西方民主选举体制下的"福利许诺"推高政府赤字不同,经验分析揭示,西方民主体制对福利体系的贡献能力正在下滑,社会福利并非高赤字形成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与"金融解放"*弱化了西方国家的财税和再分配能力,这与自由化政策影响下持续扩大的社会分化以及民众日益上升的福利保障需求形成了一对深刻矛盾。高赤字与债务危机的形成,本质上是放纵的市场经济、全面金融解放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放松管制和自由化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波 《理论探索》2017,(1):123-128
福利企业及其残疾职工数量锐减,逃税事件频发,核心原因是福利企业的定位不准。由于福利企业具有与社会企业相同的发展背景,具有社会企业的"双底线"特征等,故应定位为社会企业。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企业定位,要从伦理、制度和监管三方面努力:在伦理激励方面,福利企业应以标识为其外壳,以社会企业家精神为其硬核;在制度回归方面,要通过适度增加财税优惠、设立福利企业联盟、"众筹"融资制度等保障其经济性底线,通过建立资产锁定与红利上限制度、加强外部监管等保障其公益性底线;在监管优化方面,应从监管机构、监管内容与监管过程三个层面加强监管,以确保其社会企业定位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垄断福利"本质上也是一种腐败。"垄断福利"现象的滋生、蔓延与扩散,造成了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剧了社会的矛盾集聚,阻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要彻底遏制和消除"垄断福利"腐败,必须从根源上找寻破解之道,治理必须从垄断本身切入,标本兼治,强化监督,注重长效。一是追本溯源,深入探析"垄断福利"的滋生机理;二是引入竞争,彻底铲除"垄断福利"的生存土壤;三是多管齐下,全面建构"垄断福利"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和东南亚在经济发展、历史沿革、文化基础、社会特点等方面有所不同,将之作为两个福利丛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东亚社会福利的认识。研究发现,两个体系在社会支出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国家福利责任、社会政策导向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探索东亚福利模式可将两个体系福利体制之比较作为一种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9,(11)
在《福利国家的矛盾》中,奥菲对福利国家内部存在的深层次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奥菲有关福利国家政治危机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诱导、资本主义社会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失衡;以及政治危机的两个主要表现:福利国家自由民主内容与形式的分离、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无效性。通过研究奥菲的政治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当今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在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腾 《学理论》2012,(20):22-23
从福利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二战后西方社会主流政治思潮经历了"新自由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新保守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发展演变。面临当下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围绕福利国家问题的各种政治思潮再次激荡起来,福利全球化或许是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连续调整并取得积极成效,在"幼有所育"民生目标的指导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学前教育、儿童福利和家庭教育等四个儿童政策子领域发展显著.借鉴"政策体制"理论,对以上四个子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儿童政策体系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型:政策范式上,儿童养育责任已由"家事"转向"国事";权力安排上,政府成为儿童政策的重要行动者,社会和家庭也逐渐发展壮大,责任被重新界定;组织架构上,儿童政策各子领域的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新的政策范式和权力安排.在实施"三孩政策"、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在儿童养育中的责任分担,集中力量促进重点领域发展,将是今后我国儿童政策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曾一度以高经济增长、低失业率以及广泛的社会保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备受世界各国推崇的"北欧福利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遭到了国内外各界的批判。国内外对其局限与困境、危机和变革给予了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论析对于全面认识北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实行的福利国家政策,深入了解民主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局限性,厘清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失去了信心,转而盲目崇尚北欧社会民主党推行的"北欧福利国家",在这一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北欧福利国家"以及国内外各界对之所做的批判进行深入剖析,对于从根本上澄清各种错误观点,消除各种模糊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健 《理论探讨》2001,20(1):19-22
文章有鉴于某些对于"社会存在"之总体性立场的背离现象,提出了重申关于社会存在的真理性认识的任务,认为"巴黎手稿"中关于社会存在范畴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存在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本身,人的现实存在即是其社会存在;人的属性或人的本质只能从人的社会存在得到证明;人的自由本质与人的社会生活必是相须相即、同-不二的关系,人是在社会生活中确证自己的自由本质的.  相似文献   

12.
13.
徐西平  祝伟 《学理论》2011,(15):90-91
女博士"第三性"作为一种贬损性的污名身份,是一个双重建构的过程,既来自于公众的污名认定,又与女博士自身对于的污名感知息息相关,而大众传媒中对于女博士形象的勾画又影响和强化了对于女博士"第三性"的污名,这些都是在社会性别领域主流价值观主导下的大环境中发生的,作为一个能动者,遭遇污名的女博士也会采用外界归因、向下比较、自我调节等策略应对污名压力,维护自尊,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污名对自身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逻辑误差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所热衷探讨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具体有三个方面的逻辑误差,表现为国家福利抑或社会福利概念的逻辑误差、杜会福利的共享抑或独受理念的逻辑误差、社会福利实现手段和目的实践上的逻辑误差.不加区分地片面倡导社会福利社会化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中的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最终目的,我们不能因为目前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福利问题而强化社会福利社会化,国家责任主体地位仍然必须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安机关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亟待更新,警务改革势在必行。公安机关有效管理社会的前提,是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非传统公共安全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对社会不和谐因素进行解构性的评价,进而结合去年以来辽宁公安打造国际一流警务的改革实践,对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从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6.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7.
对百姓苦难的真切呈现——新时期"底层写作"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长青 《理论导刊》2007,(8):120-122
近年来,社会底层百姓的严酷恶劣的生活境遇、命若悬丝的生存状态,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着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的深切关注。那些与底层百姓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作家们,以饱蘸血泪的文字,直面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与不幸,在或理性冷静或激情难抑的真切叙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不无酸楚、凄切的生活画面,具有振聋发聩、撼人心魄的省世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互联网+"环境使社会组织生存与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助推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为此,社会组织在"互联网+"环境下只有主动调整与变革,加快进行组织结构的转型,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战略,增强社会组织战略适应性,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蜗居>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它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积极思考.一是由住房所引起的社会利益关系问题,二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类腐败现象.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平稳发展,是该剧给我们提出的现实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