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恩格斯合力论的辩证思想和指导意义,是对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规律的阐述.因为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因素不是惟一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在"合力思想"的指导下,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消除社会各个方面的矛盾,以"合力思想"为指导,走和谐发展之路.社会和谐是指社会共同体内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我国社会和谐的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和谐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不和谐必然导致社会不发展.  相似文献   

2.
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兰 《学习论坛》2007,23(11):57-59
崇尚和美、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要义.中国传统社会政治规范中有很多关于和谐的思想.如:"礼"从调整血缘亲属的关系入手强调"分"、"别"、"异",目的在于"和";"德"沟通"天"与"人",同时,在人与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充当着黏合剂的角色,周身散发着"和谐"思想气息,"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蕴含着"公平"、"平等"等和谐思想;中庸主义体现了求和谐、求适时、求合宜、求稳定的基本思想;"仁"是儒家推行"仁政"的基础,作为一种政治主张,其价值取向就是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求实》2007,(11):34-3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借鉴和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以及现代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的一系列有益价值理念,着力培育和谐人格,为社会成员营造和谐的心灵与精神秩序,进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持久和谐的社会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4.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子以"人和"为中心价值观,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仁政"型社会和谐理论,这一社会和谐理论以经济和谐为基础,以道德和谐为核心,以上下和谐为主干,以善政善教为两翼.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理论是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理论的代表,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标识,这既是对儒家"和"哲学的继承,更是对儒家"和"哲学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现和谐中国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这是对孔子"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民是实现和谐中国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工程是和谐中国的领导力量,这是对《中庸》"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让中国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打赢扶贫攻坚战以及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谐中国的目标指向,这是对《礼记》大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还进一步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而提出的"讲清楚"与"深入挖掘和阐发"两个原则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调谐思想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文化渊源。生态文明是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一、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儒家倡导"畏天命",要求人们敬畏自然,对自然界不能随心所欲,对自身的行为要保持警觉。孔子曰:"君  相似文献   

7.
杨亚利 《学习论坛》2007,23(9):54-56
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为万世开太平"的人文关怀;"民吾同胞"即人与社会和谐的理想;"利民"、"足民"的治理社会宗旨;恢复井田制以求均平的社会改革方案。张载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儒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和谐思想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四个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二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有利于形成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高德明 《求实》2008,1(2):32-34
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与和谐社会理想,蕴含着公平仁义、稳定有序、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的古代哲学和美学的核心"和而不同"与"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以及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文化资源、哲学智慧和伦理启示,为党和国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统筹兼顾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表现和特点,积极探讨政府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路径,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今时代,政府权威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减现象。政务公开不够充分,是导致政府权威衰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从提高与增进政府权威的视角认识政务公开意义,是保证政府自身生存发展、向公众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降低行政成本与提高行政效率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已经成为多元文化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文章认为通过建立正确价值引导机制、理性启蒙机制、平等对话机制、“和而不同”机制等,能有效清除大众文化“丧失理智”的病灶,不断实现人自身完整性的自觉追求与普通大众审美价值的有效提升,以科学思想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正确认识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继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不断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创先争优中要带头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而且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在创先争优中贯彻实施"十二五"规划必须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的学习宣传,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努力维护、实现、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先哲很早就认为,"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争"必然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不良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中国古代这种排斥竞争的价值观念走向极端,必然会阻碍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不过,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客观需要仍给竞争留出了足够的空间,隋唐初创直至晚清才被废止的科举之制,堪称用人上的竞争择优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成功实践.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先秦儒家、道家、法家等都描绘了各自以和谐为根本特征的理想社会蓝图.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和谐的关系,倡导适度竞争,以适度竞争促发展、促和谐.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宣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分类的标准载入史册.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党的奋斗目标,也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一个尺度.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问题的形成涉及到多方面原因,其解决方式也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作为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基本原则、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对农民工问题的介入主要是通过个案、团体、社区等三大专业方法,协助农民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他们的自身能力和信心,从而正常地适应社会生活,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共和主义公民观强调积极参与政治,公利优先于私利;自由主义公民观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表明,个人权利和社会、国家利益同等重要,应在二者共生与张力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应着重突出“以人为本”,在维护个人利益中实现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