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政府竞争理论与地方保护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冬梅 《理论学刊》2006,(12):32-34
由于政府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独立的决策权利,并且可以享有竞争的收益,因此政府间必然会出现竞争。很显然,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都是现实存在的。中国各地之间的保护主义,带有明显的“相互攀比”和“相互较劲”的色彩,它表面上是一个经济上相互封锁的现象,本质上是地方政府间在经济政治利益分配上的争夺。因此我们可以从政府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双重竞争角度来探究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与竞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延成  王春年 《求实》2005,(7):54-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准确把握和谐社会与竞争的关系。和谐社会并不排斥竞争,而是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恶性竞争,包括恶性的生存竞争和恶性的劳动竞争;提倡良性的劳动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发展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的边界:和谐竞争的法治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垄断,但是其保护也有负面影响,阻碍了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因此知识产权应有一定的权利边界,应构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制度,并结合相关的反垄断制度和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促进和谐竞争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蔺艳芳 《学习论坛》2004,20(12):15-16
竞争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创新进取精神 ,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但竞争不是万能的 ,过度竞争会给社会带来很多危害。竞争固有的局限性需要以合作的形式加以弥补和修正。因此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鼓励竞争 ,更要倡导合作。  相似文献   

5.
郑才林  唐茂华 《唯实》2002,9(1):37-41
结合产业和企业的有关观点,通过剖析过度竞争的成因,可以提出 良性竞争思想,进而探讨实现良性竞争的途径,帮助企业以新的视野审视竞争,避免过度竞 争,获取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赵子祥 《实事求是》2006,1(2):10-12
竞争与合作不单是经济学范畴,它们同时也是哲学范畴。广义竞争,说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所有领域存在的各种竞比争高的现象,包括竞争、竞赛、比较、争斗、战争、斗争、抢先等等含义;广义合作,说的是各领域所有的互助、合作、协调、共存、统一等这一类现象。竞争与合作是一对范畴。竞争与合作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二者是辩证的统一。竞争与合作,是一个实际的普遍的问题,是哲学关心实际的一个切入点,把竞争与合作理论引入哲学研究领域,必将给哲学带来某种程度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辩证地分析了竞争的历史作用,指出资本主义竞争既造成了人道主义灾难,又为道德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竞争激发工人阶级产生了集体主义道德意识;共产主义社会利他劳动的竞争将取代物质资源的竞争,人与人之间由竞争引发的对立和冲突最终将消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竞争不可避免,要借鉴人类一切关于竞争的合理思想,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关系、竞争冲突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国外铁路运输业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铁路运输业是可以引入竞争的,正确处理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可以加快铁路运输业改革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运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并未改变其内部弱竞争的格局.中国铁路运输业引入竞争机制,必须在适度拆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竞争主体,实行政企分开,进行非对称规制,并避免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垄断,但是其保护也有负面影响,尤其是知识产权权利扩张的异化和国际化趋势,阻碍了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因此知识产权应有一定的权利边界,应构建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制度,并结合相关的反垄断制度和反不正当竞争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促进和谐竞争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准确把握和谐社会与竞争的关系。和谐社会下不否认竞争,而是反对恶性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即要正确认识竞争,树立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价值导向,正确开展竞争,树立以公平为核心的竞争理念;正确看待竞争,树立在竞争问题上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皖明 《求实》2001,(10):39-41
现代市场竞争具有两方面性,一是"争",二是"和"."争"与"和"作为竞争的二个不同侧面,实际上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企业在竞争实践中,必须同时兼顾"争"与"和",使二者相互协调,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竞争,在经济领域是指不同的经济实体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在商品市场上互相争夺胜利的一种关系。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指企业凭借各自的优势去争夺市场。商品经济是竞争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竞争反映出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与商品经济共存亡的一个历史范畴。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曾误认为竞争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规律,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竞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结果是压抑了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才为竞争正了名,承认竞争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即动力功能、调节功能、利益转换功能、激励功能。  相似文献   

14.
陈小葵 《学习论坛》2006,(11):78-80
受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的影响,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以追求"无讼"为特征的"和谐"诉讼文化,这种诉讼文化的遗风余韵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无论我们对其有着怎样的评价,它都是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从 8 0年代中期“入关”到今天即将“入世” ,中国一直以冷静、务实、理性、热情的态度 ,寻求与国际贸易组织的合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加入WTO ,对于中国发展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在于为跨世纪中国的经济改革引入全新的观念 :实行适度竞争、有序竞争、软性竞争能增强竞争的深沉动力 ;自我责任者将为企业创造最大的财富 ;劳动力赋值论价是人才争夺战的基本策略等等。观念变革 ,既有与经济发展本身必然相伴的观念嬗变 ,也有跟随西方企业而来的文化渗入。无论哪一种 ,都必须认真应对 ,应对不当是致命的 ,接受并加以再次创造 ,那么 ,文化碰撞带来的观念的升华 ,将会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一股深沉活力。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昭示着产业竞争优势出现新的转型契机.通过合理化大数据使用态度,并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找寻出大数据库建设滞后,存在严重的外部依赖性、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手段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等诸多阻碍大数据促进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问题.由此提出,建立服务产业竞争的独立大数据体系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全程保证,这就需要厘清独立大数据体系的建立基础、标准和作用.最终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联动发展以促进信息交互、大数据产业集群化(群落)以整合产业竞争资源,并以大数据服务产业竞争情报搜集的途径使中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转型中夺得先机.  相似文献   

17.
战略形成的本质,本来就是为了应付竞争所需.然而我们很容易将竞争看得太过狭隘与悲观,致使我们不时可以听见企业抱怨竞争过于激烈,然而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决非偶然或时运不济.而在于他们对战略的理解和分析不够.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铺天盖地而来。各方面研究竞争的人不少 ,但把竞争作为哲学范畴研究的似乎不多。本文试图从哲学方面研究广义的竞争 ,提出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创新问题。一、如实描述竞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 ?传统的说法 ,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时代变了 ,我们的哲学理论应当与时俱进 ,用新的实践检验以往的理论 ,并作出新的概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已经看的很清楚 ,社会主义下人与人的关系不单纯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因为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本质特点就是竞争 ,无…  相似文献   

19.
刘天华 《理论学刊》2008,4(4):76-78
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理念和发展维度,和谐社会理论是差异与和谐双重维度的统一.和谐,是多样性差异的协调平衡、共生和谐,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差异与和谐之间的适度张力.当代社会和谐必须强调并确立"差异共存、和谐共生"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论江泽民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比较系统的、以"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国际力量的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和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