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失业分为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显性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力的人找不到工作,造成劳动力闲置的公开性失业状态。隐性失业是相对显性失业而言的,它是指相对多余的那部分劳动力表面上看虽然就业,但并未实现与生产要素的充分结合,从而造成劳动力闲置的不完全失业状态。本文所论及的失业是指显性失业,而不是隐性失业;是指因企业破产或裁减冗员所导致的失业,不是指战争、自然灾害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失业。诚然,这种涵义上的失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应该辩证地看待它。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就业统计存在的问题 1.隐性就业:就业统计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既是原有体制淡出的最后障碍也是新体制建立的中心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旧体制下国有企业中以隐性失业形式存在的大量冗员势必以不同形式显性化.其中一部分以下岗这种过渡形式表现出来.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下岗与失业并轨的过程中,下岗人员中存在的隐性就业问题逐渐凸现出来.隐性就业并不是中国转轨经济中特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隐性失业”现象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失业"的界定和问题的提出在英文中,"隐性失业"被称为disguised unemployment,直译就是被伪装起来的失业现象。据说,这一提法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于1936年提出,原指城市工人在经济危机期间为避免失业被迫接受一些知识、技能和经验得不到充分利用的工作。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其名著《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进一步用"隐性失业"来描述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部门那些边际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这就是说,"隐性失业"是指不创造产出的就业人口,即表面上的就业人口,实际上的失业人口,只不过它被…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隐性失业将逐渐显性化。怎样做好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已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笔者对我市失业(含隐性企业)情况作了较详尽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据调查统计,至1995年底,我市共有失业人员16892人,其中新增劳动力未进入就业岗位而成为失业人员为6979人,由就业人员转为失业人员9913人,失业率为2.01%。 隐性失业人员(指企业下岗待工人员)为23892人。占职工总数的3.6%。按到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失业人员和隐性失业人员两项计算,1995年底全市失业总数达40784人。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调查统计数  相似文献   

5.
隐性失业是指那些不能使总产量增加和虽能使总产量增加但不足以抵偿其工资的名义就业者。换言之,就是那些就业者虽然也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但其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却低于其获得的报酬。隐性失业同公开失业的区别就在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尚未分离,仍处在社会生产过程之中,未失去生活的物质基础。隐性失业公开化就是从隐蔽失业转化为公开失业,劳动者退出社会生产过程,成为待业者,加入产业后备军的行列。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表面上人人有活儿干,实际上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以隐性失业形式存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换,隐性失业逐步显性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失业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宣布过消灭失业,但是,隐性失业仍然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不能容忍人浮于事的现象继续存在,大量的富余人员被推向社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失业便由隐性过渡到公开失业。 在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不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失业都是客观存在的。失业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社会特别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失业同样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竞争,优  相似文献   

8.
人往哪里去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与城市失业、待业相对应的是,农村也积淀了十分庞大的农业剩余人口.据测算,我国现有的农业劳动力约有1/3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农业剩余劳动力总数达1.2-1.5亿人;并且,在2000-2005年间,由于农用耕地的减少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年还要产生600万个剩余劳动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就要解决剩余劳动力"往哪里去"的问题.实践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隐性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失业问题日趋严重。据国家劳动部公布,1995年我国城镇失业率为2.7%,但这并不包括大量的隐性失业。事实上,困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困扰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是大量隐性失业的存在。本文拟对体制转轨时期我国隐性失业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1998年第1期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发表高善罡的文章,提出要走出失业成因的三个认识误区:一是不能把失业归咎于改革。改革以前,我国一直以高就业标榜于世,改革后,失业率日趋上升。但改革与失业率的表面联系并非问题的实质。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存在,当前失业率上升不过是隐性失业转化为显性失业的结果。改革使隐性失业显性化,促使劳动者珍惜工作岗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调动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随着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失业现象逐渐由隐性状态转为公开化,并且失业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城乡登记失业人员有553万,城镇还有2200万企业隐性失业需要安置,农村尚余1.1亿潜在失业。据测算,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精减,我国“九五”期间,需要安置的农村与城市劳动力将在1.8亿人左右。如何缓解失业压力,对保障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对症下药地找到治理失业的对策,首先要认真分析我国失业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从我国国情来看,…  相似文献   

12.
“隐性就业”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肖光强 《新视野》2000,(5):54-56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产生,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隐性就业”问题。与失业下岗相关联的“隐性就业”是指,一部分名义上失业或下岗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工作和有收入的。但是,这部分人无论是在正式统计中,还是在他们自己填答的各种登记表中,都显示为失业下岗。这就使得我国失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字也搞不清楚。  为了研究失业下岗人员的真实情况,笔者组织学生到北京市的10个职业介绍中心,对前来求职,找工作的下岗失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完成有效…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尖锐,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影响我国充分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相关制度环境。由于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大量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劳动力资源或浪费或闲置,失业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应健全我国劳动就业的相关制度,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我国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消除一部分失业,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失业问题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失业,影响着人们的安居乐业,当然也就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好失业问题实在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一、“九五”期间辽宁面临失业问题的严重挑战 辽宁是重工业省份,城镇人口比例大,失业问题也比较突出。 1.显性失业与隐性失业并存。十多年来,我省失业率除1980—1983年及1989年较高(约3—5%)以外,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失业人口的构成我国的失业人口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明显性失业,可简称为“显性失业”,表现为劳动者与劳动岗位完全失去了联系;另一类是隐蔽性失业,可简称为“隐性失业”,表现为劳动者虽已在业,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常劳动量。显性失业人口由两部分人构成。一部分为自“文化大革命”以来就大量存在的城镇待业青年。导致这部分人口失业的原因是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其基本特征是:普遍受过9—12年的国民教育或其它技术训练;主观上迫切要求在城镇且仅限于城镇获得就业  相似文献   

16.
失业包括无职业的显性失业和虽有职业但就业不充分、低效率就业的非公开失业即隐性失业。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程度的失业率给在岗职工带来的危机感、进取心、责任心、敬业精神,以及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自觉性。但另一方面,社会能够承受多高的失业率而不至于发生剧烈的动荡?如何采取措施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本文根据对本溪市失业人员状况调查所获悉的部分资料,做一些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1994年城镇失业率达2.8%,为 1983年以来最高的年份;失业的期限也有所延长,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全国失业人员的失业期限已由4个月延长至7个月;隐性失业显性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1991为10万人,1994年为180万人,1995年仅上半年,在各级职业介绍所登记的失业工人达480万人;失业职工的自身条件较差,就业竞争能力较弱,其中仅有一半左右有再就业机会.动态地看,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增加就业的宏观条件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中,我国就业问题将面临着一系列矛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大量的隐性失业变为显性失业,就业不充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为此,文章从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出发,提出了通过发展新疆经济,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对策,希望对解决新疆就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既是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劳动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近年来,由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结构调整步伐逐渐加快,长期计划经济掩盖下的隐性失业迅速显性化,结构性矛盾亦日益突出,因而使得失业骤然成为困扰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表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就是劳动力的商品属性及人力资本的概念正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基本情况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存在较多的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人口,就业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