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年来,人民法院执行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这既体现了党的最高决策层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也反映了党中央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坚定决心。解决执行难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当然,人民法院在解决执行难问题上更应肩负重任,迎难而上,向党和人民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2.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和执行乱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现状,找出根源,寻求对策,对症下药、既是坚持严肃执法。维护法律尊严和人民法院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完善执行工作机制,保证执行工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执行难和执行乱的现状法院执行工作的现状如何?执行难.难时刁处…。行乱,乱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加U工的认X和估价的问题。只有把问题找准了,原因分休退了,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一)当前执行难…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民商事案件中“执行难”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法院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实工作中,相当数量的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实际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得不偿失,这种“执行难”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动摇了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如何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已是摆在法院和法官面前的重大课题,身为执法为民的法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本文是笔者从实践工作中遇到民商事案件“执行难”的二个案例,对“执行难”问题发生的原因,傲粗浅的分析,以求执行理念之提高。执行制度之完善,执行措施之改进。  相似文献   

5.
论执行难     
民事"执行难"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民事执行为范围,比较了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区别,概述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性,分析了执行难形成的原因,探讨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邓广 《法制与经济》2009,(16):15-17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孟 《法制与社会》2010,(13):113-114
近年来,执行难成为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题,给我国的法治建设带来了很多隐患。执行难使司法裁判的权威和法院公信力遭受贬损,因执行不到位引发的信访和涉法上访也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拟就执行难的成因及解决对寰进行探究,以期对解决执行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人民法院力克执行难,从而推动了这个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仍然存在着“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应执行财产难动”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国家法制的权威性。这一问题始终未见根本好转的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消极执行是人民法院执行机构“执行难”的一种主观上的主要表现,执行法官如何克服消极执行,提高执行案件的结案率,解决“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律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法院执行工作的实践出发,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时机。———为解决执行难问题,最高法院最近向党中央作了专题报告,中央将批转各地执行。与此同时,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宣布,1999年全国法院开展“执行年活动”。多年的执行经验,使各地法院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法院的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我国目前司法裁判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指出执行难、执行乱和执行多是我国司法裁判执行工作的主要症结。文章对形成执行难、执行乱和执行多的原因作了分析后,着重论述了对现行司法体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法学理论界已经开始从执行体制的角度来探寻导致执行难的原因,最高人民法院于1999年10月20日制定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也将改革执行体制作为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根本出路。由此可见,要解决执行难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执行体制,这已成为法学理论界及司法界的共识。然而,在如何改革执行体制的方式问题上,多数人仍主张立足于现有法院负责执行的体制进行内部改革。但笔者认为,考虑到我国国情及现有执行难的困境,要根本扭转“执行难”的局面,不能仅仅停留在内部的小修小补上,而应当把执行机构从法院中分离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在回应四大焦点话题中毫不掩饰地提到执行难的话题.被老百姓称为“法律白条”执行工作是民事行政诉讼最后一道程序.是司法救治最后一道防线,也是被老百姓视为法律是否可信.是否被亵渎的一道防线,因“执行难”使司法权威大打折扣.因“执行难”使国民对司法机关乃至政府失去信心,这充分反映了“执行难”是人民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在人民法院内部亦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文安县人大常委会把有效监督法院破解“执行难”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针对执行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县人民法院对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高度重视,先后召开院党组会议和中层干部会议专题分析讨论,制定具体措施,常委会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有效地推动了积案的执结,案件执结率明显上升,共执结各类执行积案713件,有力地破解了“执行难”。  相似文献   

15.
完善民事执行管辖立法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执行工作的经验,研究了当时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这无疑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司法保障。但当前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问题仍然是困扰法院执行工作的严重问题。民事“执行难”和“执行乱”的根子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局面?这仍然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除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不高,特别是部分国有企业活力不强…  相似文献   

16.
刘英 《四川审判》2002,(1):30-31
近年来,通过全国法院解决“执行难”活动的深入开展,执行了一大批积案,执行工作被动局面有所缓解。但是,“执行难”仍然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法院,“执行难”的现象更显得突出。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当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属典型的老、边、穷地区。近年来,巴中市两级法院从实际出发,对解决“执行难”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绩,2000年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289件,比上一年增加了4.25%,结案率达85.5%,2001年1至9月又执结案件1013件,  相似文献   

17.
试论“执行难”的成因及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春 《法治研究》2008,(11):77-79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执行难”正逐步演化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法院工作的难点问题。“执行难”表现在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处理、执行权力受拘束、执行结果不到位等等。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好“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执行难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执行、可以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针对我国民事执行不力的现状,分析了民事案件执行难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执行难”新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执行难”是从中国的历史沉积中演化出的一道跨世纪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民法院。党中央关于解决“执行难”的重要指示,作为“尚方宝剑”发挥了威力无比的“排难”作用,但现在人们却在“执行难”反弹的诸多现象面前得出了一个无奈的结论:“执行难”是一道无解的难题。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观点,显然这并不是最后的结论,因为总有一天,“执行难”问题也会无例外地成为过去。  一  “执行难”是个历史范畴中的概念,其本身即是一个执行过程或曰司法过程,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执行难”是指执行员在执行个案中,因某种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民事执行过程中的“执行难”、“执行乱”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群众、人大、社会要求检察机关加强执行监督的呼声强烈。”笔者认为,顺应现实需求,加强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将是一条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