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关公司法竞争的讨论通常集中在区际法律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的美国,但近年来,由于区域法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现象也出现在欧洲。欧洲诸国之前所持的确定跨国公司法律系属的理论——特别是住所地说——受到欧洲法院的一系列判例的强烈冲击。欧洲法院对设立自由的扩张解释赋予公司设立者更多的法律选择自由,同时,欧洲法院对设立地说的进一步肯定使得各国纷纷调整公司设立方面的规定,以期增强本国法律对公司设立者的吸引力。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的产生、表现形式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初步的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正在不断地全球化。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许多国家开始着手教育改革,与以往相比,这些教育改革都更加重视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以及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但是,过去很重视的文学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日本似乎尤为突出。文学教育是否还有必要?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等问题摆在了文学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分析了巴黎东南亚华人的多语现象、这一现象形成的历史与社会根源以及产生的社会效应。作者指出,能操多种语言是巴黎东南亚华人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一现象既是一种社会反映,因为它与华人的移民历史及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又是华人在人际关系调节中的有效手段,因为每种语言,根据操该语言的社团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根据交谈情景及习惯用法的不同,蕴含着不同的社会意义,代表着交谈者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所以语言的社会性,不仅在于它能反映社会事实,而且更重要地在于它能创造社会事实。  相似文献   

4.
1989年9月至1990年11月,在这人类历史的瞬间,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这东欧六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被推翻,执政的共产党下了台,工人阶级重新沦为雇佣劳动者。东欧剧变,不是因为发生了西方大国的高科技军事入侵,也不是因为这些国家爆发了壁垒分明的敌对阶级间的大血战,而是出现了工人群众起来反对理应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的奇特现象,这值得人们深思。波兰统一工人  相似文献   

5.
论中韩经贸合作的互补与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中韩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令人瞩目的现象。但是,在论及双边经贸关系时,中国学者大多乐于对互补性的阐述,较少涉及双方在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而韩国经贸学术界、特别是企业界近几年则多着眼于竞争,认为双方在经济层面的合作正在由互补型日渐趋向竞争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成为韩国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变成了“可怕的竞争者”。对此,有必要做客观、全面、深入的研究,以正确把握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因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过重等导致长时间疲劳状态,继而引发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的"过劳"以致危及生命的"过劳死"现象由来已久。日本是西方国家中"过劳死"现象高发的国家,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过劳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度、性别分工模式、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生存困境、日本企业根深蒂固的"加班文化"等是"过劳"产生的主要原因。为防范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日本政府和民间采取了多种对策,包括:充实和完善防范"过劳死"的相关法律,细化"过劳死"工伤赔偿认定标准,普及正确的劳动观,推进工作方式改革等,这一系列对策使得日本的"过劳"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日本的"过劳"和"过劳死"对策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帕特里克·莫迪阿诺(1945—)的头六部小说。在这些小说中,“人的自我”这一主题萦绕着作家的脑际,他从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地位问题入手探讨人的自我,暗含地触及到六八年五月风暴后一代青年入的自我问题。“在我们这一怪诞的时代”,战争威胁和警察的淫威形成一股熵的力量,它把人的自我撕成碎片,使人失去尊严。失去身份的人一无所有,“无”是小说主题网中的一个常量,“无”只有和“有”相对立才有其意义,“无”和“有”是一对二律背反的矛盾,这种二元性现象散发在整个小说世界中,具体表现为自我的进退两难,主题的两重对立,空间地形的两分对立,和时间的往复运动。因此,二元性乃是小说结构的组织原则。失去自我的人都是些无国藉者,落魄者和生活在社会边缘者。他们四处漂泊,寻找自己的祖国,父亲和逝去的往昔,企图重组他们的自我,但“竹蓝舀水一场空”,等待他们的是种种失败和失望。在莫迪阿诺看来,只有通过写作,才能重建一个人的一生,使他的往昔经历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8.
现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蛰居者与父母等家人同居,成为没有经济来源,不能自立的寄生族。家庭既是青少年蛰居的温床,也是蛰居问题迁延性的根源。伴随着蛰居时间的延长、蛰居者及其父母年龄的增长,蛰居者家庭面临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其生存现状堪忧。鉴于蛰居问题与家庭的密切相关性及蛰居者对接受援助的抗拒性,应对蛰居问题有必要首先从家庭入手。"KHJ父母会(家庭会)"作为唯一的全国性援助蛰居者及其家庭的民间团体,其核心援助对策是组织召开父母会(家庭会)。旨在开导蛰居者父母正视问题,改变对蛰居者的训斥态度,缓解家庭紧张关系,从而实现帮助蛰居者走出家门,接受相关机构援助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于俄罗斯总统们修辞的分析表明,提及外部他者是一个常常使用的象征性来源。俄罗斯总统讲话对于美国和中国形象的表述,有很大的差异。首先,美国他者在总统言论中的提及频率几乎是中国的四倍,但是中国以一种更加积极正面的方式被表述。其次,不同总统任期内的表述模式也有很大差异。再次,尽管饱受诟病,他者美国仍然常常被认为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而他者中国的经验则被认为是十分特殊的模式,俄罗斯未必会效法。整体而言,在俄总统言论中,中国"他者"的建构仍然受到自我认同的历史路径的支配,而美国作为更重要的"他者"则是将俄罗斯政治进程合法化的重要参照物。因此,在可遇见的未来,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很难用"东方",来"取代"西方这个最关键的"重要他者"。  相似文献   

10.
黄芳 《法国研究》2003,(2):41-48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与它所反映的社会相应变化着的。“变异是语言的常规,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没有变异就不会有语言的发展。”当社会生活发生渐变或激变时,语言也会跟着发生变化。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1.
"第三罗马说"与"中国论"是俄中两国在民族意识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自我身份定位的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两者并非菲洛费依或石介个人的观点,而是一个群体乃至整个民族对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观察和投射。它们是日用而不知的文化观念,是对自我、他者认知的一种符号体系。在"第三罗马说"的"我-他"对立认同建构中,他者是认知自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缺乏他者,"我"的身份辨认则无从谈起,在对他者的征服或救助中,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彰显。而"中国论"中的"我"与"他者"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自我封闭的华夏自我中心主义占主导地位,"我"的作用和地位是文明程度和道德伦理确定下来的,无需对他者给予过多关注,甚至无须与之交往,他者未必是被认知或被征服的对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 ,韩国在接收中华文明的过程中 ,堪称模范 ,是典型的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虽然韩国早已发明了自己的文字 ,但是汉字在上世纪第一个十年之前一直是其通用文字。也许正是借用这种文字 ,中国又在韩国吸收西方思想方面充当了文化输出的角色。这就是说 ,中国向韩国既输出汉文化 ,又输出了西方文化 ,这是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很值得我们研究。一 两种文明的发现由于 184 0年西方人的野蛮入侵 ,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第一次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存在和它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① 例如 ,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 ,所以他说 :“盖大地今日只…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与过着寄生生活方式的人的斗争对于巩固劳动纪律和法制具有重大意义。已故总书记安德罗波夫曾指出,旷工者、废品制造者、游手好闲者与其说给自己带来危害,不如说给整个集体、整个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作为一种反社会的现象,寄生生活会造成经济上、法制上、道德上的严重后果。当国民经济某些部门劳动资源严重不足,并且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仍然不会改变的情况下,一部分公民逃避社会的有益劳动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是再次犯罪的特别“预备队”。例如莫斯科因偷盗、抢劫而被追究刑  相似文献   

14.
现有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蛰居者与父母等家人同居,成为没有经济来源,不能自立的寄生族.家庭既是青少年蛰居的温床,也是蛰居问题迁延性的根源.伴随着蛰居时间的延长、蛰居者及其父母年龄的增长,蛰居者家庭面临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其生存现状堪忧.鉴于蛰居问题与家庭的密切相关性及蛰居者对接受援助的抗拒性,应对蛰居问题有必要首先从家庭入手."K HJ父母会(家庭会)"作为唯一的全国性援助蛰居者及其家庭的民间团体,其核心援助对策是组织召开父母会(家庭会).旨在开导蛰居者父母正视问题,改变对蛰居者的训斥态度,缓解家庭紧张关系,从而实现帮助蛰居者走出家门,接受相关机构援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试析苏联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特殊移民”一词在俄文中是一个复合词 ,即спецпереселенец ,专指 1 930年春- 1 933年初被剥夺、迁移的富农。① 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在迁移、安置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并具有了普遍性。特殊移民饥饿现象的出现是以行政方式改变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生活关系的必然结果。透过研究特殊移民的饥饿现象可以为研究苏联 30年代“大饥荒”及其产生的原因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曾向红 《欧洲研究》2020,(2):34-60,M0002,M0003
作为“规范性力量”的欧盟,一直在中亚地区实施民主推进计划,以扩散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善治和法治等价值观念。为了评估欧盟在中亚地区推进规范议程的效果,本文构建了一个涵盖欧盟“自我”和中亚地区相关“他者”的分析框架。对于欧盟“自我”,本文着重考察了其规范绩效状况;对于中亚地区的相关“他者”,则着重分析了俄罗斯对欧盟形成的规范竞争,以及中亚国家对欧盟规范议程产生的规范共鸣现象。就欧盟在中亚地区推进自由民主模式产生的规范绩效、规范竞争与规范共鸣而言,其表现均不尽人意,且难以在短期内扭转。面对上述困境,欧盟意识到应着眼于中亚地区更长远的发展态势,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各国通过渐进的方式走上西方式发展道路。2019年6月,欧盟新出台的中亚战略正是反映了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2006—2014年间泰国司法化的政治问题,并审视此极端争议期间司法被卷入政治的诸种形式。本文从2006年国王的两次重要演讲以及知名学者、社会批评家提拉育·汶密的诠释切入,细究几项具有持久政治影响的关键司法判决,包括2006年的大选无效案、2007年的取缔泰爱泰党案、2008年和2014年的亲他信·西那瓦的沙马·顺达卫和英拉·西那瓦两位总理被免案、2008年他信受到数项腐败指控并被判罪名成立,以及2010年的司法扣押他信资产案等。本文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司法化必定意味着保守主义者千方百计要剥夺从政者的权力并破坏选举政治吗?法官们是为泰国社会工作还是同某些既得利益集团结盟?在泰国语境下,司法能动性越强,是否就越能推进社会与政治领域的进步?本文认为,泰国的"司法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不同的法庭在不同的情况下以及不同的时间做出的判决,都必须仔细斟酌,辨明其各自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泰国国王宪政地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泰国宪政始于1932年的六月革命,泰国国王在长达七十余年的宪政历程中扮演了多种角色.泰王在宪政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宪政附属者、宪政影响者和宪政幕后操纵者三种前后相继的角色,泰王角色的流变是泰国历史与现实诸多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9.
政治保守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累积生成的过程。近年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者愈发倾向于维护传统的社会等级;视自由市场为美国经济生活的最佳仲裁者;把信仰、基于信仰的知识和家庭视为道德准则和现实智慧的主要源泉;对多边主义的外交政策或任何把美国看作世界民族之林的普通一员的思想嗤之以鼻。大体说来,在回应自由主义者关于"国家需要规制市场"的主张时,保守主义者强调,真正需要被规制的是个人,而规制方式应该是通过自由市场的竞争活力和对信仰与家庭价值的长久忠诚。保守主义的这套原则与实践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并不见得会为所有时代的保守主义者全盘接受。正是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保守主义者才创造出一个基础广泛的政治运动,具备了足以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张颖 《法国研究》2011,(2):10-19
梅洛-庞蒂将波伏娃的《女宾》解读为一部关于与他人共存的主体经验的哲理小说。这场形而上学剧的最大教益在于告诉我们,存在者不能是一个孤零零的意识,存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这意味着他者将作为比我们自身更加基本的东西伴随着我们的世界经验的始终,于是,差异与冲突——更根本地说,相异性——将恒久地为人生带来不安。以对象化的方式来消除他者存在所带来的不安必然以取消主体的存在经验为代价,而主体对于自我的认识正是在自身与他者的差异和冲突之中逐渐得以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