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奠坷  魏维 《前沿》2011,(20):128-130
政治权力社会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政治权力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和过程,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政治权力客体参政的能力与效率,有利于加大对政治权力主体的监督力度。但是互联网的应用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真伪难辨的信息及煽动性的言论可能激化政治权力主客体之间的矛盾,此外,互联网技术条件本身的局限性导致利用网络参政的人群受限。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青少年社团组织凸现出其重要角色。在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青少年社团由于其自身的组织性、志愿公益性、弱独立性与强依存性等特点,其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能通过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传播政治文化来传递和推进政治社会化,还能通过对社会政治稳定的追求实现政治社会化。而为了实现两者更好的结合,需要积极构建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的和谐态势,加强青少年社团的能力建设以及保持政治社会化媒介传导的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了积极的效应而且也带来了消极效应.如何应对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带来的双重效应,引导大学生成长为健康的"政治人"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从社会中获取信息、与社会成员分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青少年是当前我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也是在互联网上最活跃的人群。互联网的出现及迅猛发展,社会信息获取和处理手段的变革,给青少年社会化带来巨大冲击和深远影响,使青少年社会化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面对互联网给当今青少年社会化带来的深刻的不确定性,应对策略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着眼于长远,而不能局限于当下就事论事;解决问题应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这个大的系统,而不是局限于青少年群体本身及表面上看起来与其直接相关的家庭、学校、传媒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机制是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和实现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进行依赖于教化机制、内化机制、反馈调节机制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把握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教化机制、内化机制、反馈调节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是激发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从2011年的学生微博自荐参选人大代表事件来看,以微博、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工具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使政治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发展为多维,政治参与从动员转变为自主,推动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范式从单向主导向多元互动转型。同时,社交媒体还通过多元信息的传播和对公共领域的建设与扩张,促进了青少年对公民身份的认同与建构。  相似文献   

10.
流行文化视域下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颖 《青年探索》2005,(2):7-10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对青少年具有特殊亲和力的亚文化形态,它构成了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特殊文化背景。流行文化的影响流动于政治社会化的基本过程之中,制约着社会教化的统一性和个体内化的积极性,微观上起作用于个体政治人格的成长,宏观上影响政治文化的传承。当代青少年流行文化特殊的存在方式、心理机制以及审美倾向和价值取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制约作用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彭喜保 《传承》2009,(18):38-39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挑战。互联网是个双刃剑,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这一新技术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迅捷便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又要采取积极措施把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为网络时代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论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重大挑战.互联网是个双刃剑,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这一新技术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迅捷便利,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又要采取积极措施把互联网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为网络时代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舆论对佩带"五道杠"的少先队员褒贬不一,评价取向发生了很大分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如何理性看待"90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及其政治理想追求,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遵循青少年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积极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数字影视和互联网为突破口的传播新媒体迅速普及,大众传媒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理念、意识。如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一样,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也会成为“社会垃圾桶”,传播的内容中经常充斥着色情、暴力、怪诞等内容,这些负面有害的信息对犯罪产生消极影响,其中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与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相关的理论入手,主要介绍了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要素,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是思想教育的主要对象,这一点在世界各国都不例外。美国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进行宗教信仰教育、政治社会化教育、道德教育、媒体素养教育以及参加为各种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等途径,成功地向下一代灌输美国的主流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7.
张晓娜 《前沿》2005,(5):102-105
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我们应该顺应网络的发展趋势, 积极变革,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更要及早思考应对之策, 防止网络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可能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思潮,以毫无节制的消费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为核心,并把消费与享乐当作是人生最高目标的消费观和价值观,这与我国消费领域所倡导的价值观是不相融的。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消费主义对我国社会的许多领域产生了消极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研究处于转型期时代背景下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寻求抵制消费主义侵蚀的途径与对策,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造成了政治意识多元化、政治表达即时化、政治参与多样化、政治诉求现实化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政治信仰分化、政治热情淡漠、政治表达非理性、政治态度模糊化等消极影响.构建"对话"教育理念、营造更加优化的社会大环境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耽美文化于20世纪9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以青少年女性为主要受众群体,在青少年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为耽美文化提供了土壤和载体;另一方面是耽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女性的主观需求。耽美文化对青少年女性产生了某些积极影响,但它的消极影响更甚,其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使青少年女性思想观念混乱,形成错误的两性观念,也会使她们产生依赖心理,引发不理智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