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庆国 《学习月刊》2013,(19):48-49
我一生与基层理论宣讲结下不解之缘.1981年夏我从襄师毕业分配到谷城县委宣传部.次年调到县委党校从事理论研究和宣讲.一干就是30多年.调到县政协后仍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基层理论宣讲.倾情倾力地为基层干群“明理”、“开窍”、“解扣子”。足迹踏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前后共宣讲约800场.听众约8万人次。做一个可亲可信可用的“草根理论使者”.是我的“中国梦”。为了讲清讲活理论课.我在宣讲中坚持做到“三用”并重.  相似文献   

2.
当我舟车劳顿赶回家时.我妈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野孩子终于回家了。”妈说:“回来工作吧。和妈妈住在一起.每天下班都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好不好?”我说:“不。我现在在贵州挺好的!”妈说:“你回答也太直接了吧。”我给妈妈看我一年来在贵州拍的照片.给她放宣传贵州的碟片《多彩贵州》来看。妈不时指着电脑大叫:“噢。这就是黄果树瀑布啊?真够壮观的!”  相似文献   

3.
“建议将省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由现在的300元一年增加到2000元一年.列入省财政预算。”这是不久前湖南省人大代表刘裔厚在湖南“两会”上提交的一则建议.这则人大代表要“待遇”的建议.有的人看了心中也许会生出反感.我却发自内心地为之叫好。我认为,这是“代表权利意识”的觉醒和回归.其现实影响和深远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唐钧 《学习月刊》2012,(21):30-31
山西一位务工人员面对“新闻联播”里的央视记者采访.先是推脱了一番:“我是外地打工的.不要问我。”但记者没有放弃,继续追问:“您幸福吗?”接下来的精彩镜头是:这位务工人员用眼神上下打量了一番提问的记者.然后答道:“我姓曾。”这位务工人员的回答.在网上立刻被奉为“神一样的回复”。于是.这段神奇的对话连同“你幸福吗”的提问顿时风靡神州。尤其是后者,似乎有替代“您好”以及“吃饭了吗”等更为中国式的客套而成为专用问候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党建文汇》2014,(2):62-62
我是计算机专业的,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对话: 1.“我QQ号被盗了.你帮我找回来吧。”“我的QQ还被盗呢。”  相似文献   

6.
张喜  任慧 《奋斗》2005,(1):44-45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中共双城市委书记李学良从政的座右铭。他说:“我生于斯,长干斯,是这里的黑土哺育了我.是这里的人民造就了我.我要用我的一生来回报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就任双城市委书记两年多来.他用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相似文献   

7.
对话文花枝     
《新湘评论》2006,(2):51-52
“我只是一个普通导游.比起遇难的同行我已经很幸运了。”2005年最后一是,在抵达湘潭的当天晚上.记者见到了这个坚强的姑娘。面对提问.花枝没有过多叙述当时的情形,她只是平静地说.“我对我当天的举动并不后悔。”  相似文献   

8.
刘文成 《求贤》2009,(6):23-23
我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年届六旬.真可谓“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赶少年”啊!我属于人们常说的“老三届”,“文革”前的十几年.我们同代人是毛泽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单纯.要求进步。当然.那时的社会政治生态也存在着“左”的倾向:但我们绝对没有现在“80后”、“90后”出现的“代沟”、“游戏成瘾”等困惑与苦闷。再到后来.我们又赶上“文革”和知青上山下乡等社会政治浪潮。今天20岁上下的年轻人.听到我们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蹉跎岁月”.会有太多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9.
杜丹阳 《求贤》2010,(9):20-20
我是一名选调生.刚到组织部门工作一年。这一年使我对“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被分配到组织部门工作.我觉得非常自豪,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最初对组工干部这个优秀群体并不了解.我曾经认为组织工作的特殊之处只是要求从事它的人多一分沉稳和严谨.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渐渐认识到.做好组织工作对一名组工干部有着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个周末的晚上.读高中的儿子回家.与我坐在一起吃板。儿子对我说:“我再也不会向物理老师问问题了。”我诧异地问:“为什么”他满腹委屈地告诉我:“我向物理老师问一道题.你瞧他怎么回答,他不屑一顾地数落我‘这也不会’,说完扭头就走出教室。”我再三为老师辩解:“可能老师还有别的事,或者上课他讲了你没有听。”  相似文献   

11.
一、对上帝存有之本体论证明的批判康德考察了西方自基督教以来的各种上帝证明.如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托马斯的“五种证明”.笛卡尔的“我思”的证明,以及莱布尼茨“宇宙论”.即“充足理由律”证明和“前定和谐”的证明之后.将它们归为三种证明方式.  相似文献   

12.
韩兆怀 《求贤》2010,(11):9-9
认识你——是一种缘分。算起来,我与《求贤》交往已经两年有余了。还记得刚认识你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太多的注意。有一天.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查阅相关信息资料时才拿起随手翻翻。没有想到.这一翻,就与你结下了情缘,你那精心设计的版块.丰富多彩的内容,那“人事”专栏里的“求贤方略”,那“文苑”里的哲思小语.深深地吸引了我,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流连忘返.感觉你的美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四五”普法依治理工作总结考核验收的结束。“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即将启动.如何在“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启动之年开好局、迈好步?最近.我有机会参加省依法治省办公室组织的对省直部门的“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考核验收工作。使我感受到了“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面貌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4.
刘宗美 《当代贵州》2007,(14):55-55
每当邮递员到来时。我习惯第一个拿到并翻开阅读的是我多年的朋友——《当代贵州》。多年的相伴和阅读,我从当代贵州得到了很多.她的内容丰富。不仅有反映贵州发展的文章。还有反映贵州的山水、人文风情文章。而且也有来自省外的声音。使我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能得到启迪。找到指引自己进步的向导。最值得赞许的是“资讯”栏目.短短两个页码.就让我了解到了国内省内的重要信息,还能让我从专家的观点中得到有益的思考。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她”培养了我,并祝福“她”越办越好,同时我相信有更多的朋友会热爱“她”。  相似文献   

15.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16.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17.
这次研讨会冠名为“詹红荔精神研讨会”.可见。学习研讨、弘扬“詹红荔精神”是这次研讨会的核心议题或论题.自从詹红荔先进事迹得到自下而上的广泛宣传以来.有关“詹红荔精神是什么”或“学习詹红荔什么精神”就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只是在此次研讨会之前一直没有什么确切的定论.以致现今仍然还是一个研讨课题。本人作为詹红荔先进事迹的积极宣传者之一.有幸参与了有关詹红荔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的挖掘、表彰和弘扬、研讨的各项活动.在这里就我知我识谈谈自己对“詹红荔精神”本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8.
笑笑     
《党建文汇》2014,(9):60-60
经常在QQ群里聊天的网友第一次见面吃饭。一个男孩举杯向一个女孩敬酒。问:“初次见面,你贵姓?”女孩说:“干!”男孩一口气把酒喝了.又问:“你贵姓?”女孩又说:“干!” 男孩愣了一下.说:“这位美女可真豪爽啊!”只听女孩无奈地说:“我是说.我姓甘。”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8):77-77
我过去吧丈 夫和妻子吵一架之后,妻子打电话给她妈妈。,“他又和我吵架了,我要过去和你一起住,”妈妈回答:“不.他必须为他的过错付出代价。我过去和你一起住。”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到我,请我说说如何看中国经济的“国进民退”.以及如何和我主张的“藏富于民”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