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权力本身并不意味着腐败,但权力一旦失去规范与制约,就必然导致腐败。另一方面,腐败现象本身也有规律:它通常由点肇始,逐步蔓延,进而在某些单位成为普遍现象,最后变成一种"制度",使身处其中的人发生扭曲。反腐若想取得成效,对腐败规律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现代政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方式。我国的反腐路径在经历了运动反腐、人治反腐之后,最终必然要走向法治反腐。法治反腐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限制和规范公权力行使的范围、方式、手段、条件与程序,为公权力执掌者创设公开、透明和保障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以达成使公权力执掌者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从而逐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目标。反腐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以及对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进行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3.
法律激励应该是法治社会中法律的应有功能之一,网络反腐是时代话语,其积极功效和实践中出现稍许消极影响决定了对其法律规范的必然性。我国具体国情和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腐败滋生的新特点则凸显出法律激励应该是网络反腐法制化运作内在要求。网络反腐法律激励的生成同时具有宪政价值意义。网络反腐法律激励机制的实现是构建蕴涵激励元素的网络反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反腐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局限性,尤其是制度反腐,不能从根本上有效遏制腐败。腐败现象的深层次根源是在思想、体制、机制、制度上,这些都是廉政文化建设层面的问题,遏制腐败需要进行廉政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观点     
2012年5月31日《中国青年报》舍制度和民主之外反腐无解反腐败不容妥协。如果我们不是去致力于制度反腐,不是以零容忍的姿态去严打严控严治腐败,而是让民众在心理上降低期待,接受适度腐败,以此换得"皆大欢喜",那我们的反腐大业必将走入非常危险的境地。腐败问题无法通过"发展"来解决——正如经济发展了,并不能带来社会文明和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样,经济发展也不能解决腐败问题。腐败不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同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个新鲜的事物了,近几年,网络反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刚过去的2012年,网络反腐更是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反腐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腐败者的违法成本,让腐败者不敢腐败;同时,要降低治理腐败的执法成本,有效地利用司法资源。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7.
用科学制度反腐 国家才会走向清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高  罗凤梅 《湖湘论坛》2009,22(6):106-112
世界各国的反腐经验表明,制度反腐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产生的最佳方法,具有普适性、根本性、稳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科学的反腐制度,犹如好的道路,它可以让人们在反腐实践中来去自由,行走便捷,并达到最佳效果。用科学制度反腐,一是制度设计要科学,二是制度执行要有刚性,三是好的制度应该上升为法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反腐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由新生力量发展成反腐手段的重要一员,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联手打击腐败的实效武器。作为反腐利器,网络反腐也同时滋生诸多问题和矛盾。完善网络反腐的制度和环境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理论界对网络反腐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反腐的概念界定、必要性研究、网络反腐制度化探讨上。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反腐的具体形式进行探索,剖析网络反腐中的传播途径及受众心理特点,为网络反腐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铁路系统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保留传统特点的腐败并未绝迹,具有新特点的腐败现象已经产生。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一条反腐败斗争的思路,旨在对腐败进行事先预防或者事中控制。提高制度反腐科学化水平,注重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可执行性和合理性,不断推进反腐制度的创新,是在新的考验面前防治腐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反腐建设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要扎实推进反腐建设,达到改善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遏制腐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首先必须确立反腐建设的基本理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中国目前的反腐实际情况,在反腐建设中应树立制度创新、全过程监督、依法反腐、成本控制、公众参与的理念,这是反腐建设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强大的反腐败压力下,一些贪污腐败分子为逃避打击,腐败手段有所变换,腐败方式不断翻新。中共高层加强对腐败新特点的研究,及时调整反腐策略,不断出台反腐新对策。  相似文献   

13.
姚荣梓 《政协天地》2013,(10):40-41
小鼠标扳倒大官员,作为互联网反腐的最直接表现——微博,正以其及时开放、简短精炼和发布便捷迅速成为与传统举报渠道并举的反腐新形式。但应该看到,微博反腐成为最新的反腐利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局限性也不容回避。首先,微博反腐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当前微博反腐的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知情者爆料,将腐败行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公安研究》2010,(7):75-81
公安机关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和创新对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力度,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要建立结构合理、系统规范的内在管理机制,公开透明、约束有力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责任到位、严肃严明的反腐惩处机制,重点突出、科学超前的反腐预防预警机制,规范畅通、高效务实的反腐制度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5.
本刊综述 《创造》2012,(10):24-25
近几年,微博的不断发展壮大让其不但成为网民的信息交互阵地,还成为了民间网络反腐的前沿。论坛和微博的发现和揭露腐败力度越发强大,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反腐力量开始纳入反腐实际行动和机制建设中。  相似文献   

16.
纪振强  张九海 《传承》2014,(6):50-52
"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低俗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在于过分关注和炒作腐败官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个人隐私以及桃色新闻等。研究"民间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土壤、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其不良影响,合理引导"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有序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运动.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看.网络反腐起源于公众舆论活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网络反腐由公众单向表达逐渐转变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并逐渐朝着合作共治腐败的方向发展.作为公共治理的运动过程,网络反腐解决了中国公共治理的工具困境,在共同聚焦于腐败这一议题后,基于对善治目标的追求,各参与主体正在努力实现行为模式的转变,共同促进网络反腐的发展.网络反腐是中国公共治理的成功实践,实现社会的共治与善治,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分析所处的历史境遇,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不断深化对公共治理实践逻辑的认识与运用.  相似文献   

18.
龙太江  盛欣 《求索》2010,(6):72-73
腐败"零容忍"倡导即使是轻微腐败也要严厉打击,它被证明为一种成功的反腐策略。为了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我们有必要实行腐败"零容忍"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来实现腐败"零容忍"。腐败"零容忍"政策是实现廉洁政府和廉洁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建南 《求索》2013,(7):220-222
"政治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政治生态文明观认为,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它必须被炸毁";政治生态文明"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构建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文明",就是构筑反腐长效机制。而构筑反腐的长效机制,必然会促进"政治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筑"政治生态文明"环境,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形成坚实有力的反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在中央整风反腐高压下,公款吃喝等风气受到极大抑制,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以往盛行的送礼腐败也大为收敛。但在肯定这些反腐进展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应关注另一种可能隐藏更大腐败空间的现象——职务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