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7韩朝首脑宣言"中,韩朝双方就建立韩半岛和平体制的必要性达成共识。为促进终战宣言而达成的协议,也将对韩半岛非核化进程带来正面影响。就六方会谈参加国把韩半岛非核化与朝美关系正常化视为并行促进的问题,本文分析和评价了朝鲜和美国的立场。特别评价了宣言的第四项,即承认韩朝是构建韩半岛和平体制的当事者以及韩朝与国际作用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韩国古代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王明星韩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韩半岛即为日本吸取先进的大陆文化的桥梁;在双方频繁的交往中,韩国古代文化曾对日本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拟就韩国古代饮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作一尝试性探讨。一、须须许里与日本酒日本人素...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化资源来源复杂,但经选择性汲取、相互融合、嫁接后发展为具有特色的日本文化,日本文化的表现形式"仪式化"且仪式"精神化"、重视内心的直接体验以及注重结果的"唯美化"是日本文化的三个共性特征,而这也正是日本文化易于被民众接受并被持续传承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实现了内部的文化传承、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后,才有可能进行文化的外部传播,日本文化资源在海外传播过程中,表现为"传播→反馈→再审视→提升→再传播"的路径,呈现出一种"螺旋式"的海外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国民们:独岛是我国领土,而且是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我国领土。日本侵略韩半岛时,独岛是最先被吞并的我国领土。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为了发动战争而占领了这块土地,并将它编入日本版图。日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取得对韩国的实际控制权而发动的侵略韩半岛的战争。日本以与  相似文献   

5.
韩中关系的评价与展望:以外交安保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韩中建交16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并指出了摆在两国之间的主要难题。作者分析了中国对韩半岛的政策展望,表明了中国希望与韩国进一步加强合作,对中韩关系持积极态度;同时也对韩国新政府的对话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韩中在诸多方面都有加强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 "朝核以后"的东北亚新秩序 冷战以来,东北亚国际关系的相当部分与韩半岛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由于目前所有的参与国都希望把解决朝核问题与韩半岛问题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能通过多方国家之间的磋商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话,包括缓和美朝关系、朝日关系和南北关系,将会给东北亚国家关系带来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点心在泰民族中的传播呈现阶段性的不同.唐代以前,泰族先人百越人在与汉人杂居时,引入源自中原的米线食,冠名"中国点心"--"可浓津";唐代以后,中国蓬勃发展的点心文化随着华人移民传播到东南亚,以闽南肉面和潮州馃条为代表,逐渐在暹罗推广,闽南话"肉面"和潮州话"馃条"被借入泰语;晚清广府以点心为主要内涵的广式饮茶文化推动中国点心在泰国的传播,粤语"点心"留在泰语中成为语言印记.各阶段传播的中国点心均在20世纪50年代泰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后才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同时,中美政府针对彼此的政策随之调整,这不可避免地对东亚和东北亚秩序造成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韩半岛所受到的冲击也逐渐增大。近期,韩半岛局势存在着紧张和不安定的因素,而中美关系对韩半岛局势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笔者从两国关系中合作和矛盾并存的观点出发,以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的胡锦涛政府时期和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时期为主要研究区间,回顾整理中美关系的变化和持续推移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关系变化对韩半岛产生的影响,提出为了维持东北亚地区和韩半岛的和平稳定,有必要开拓一条双边间及多边间的紧密的协商渠道,在维持六方会谈框架的同时,寻求一个具体施行方案体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养分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核心"礼"的内容也随着文化交流浪潮大量涌入日本。文章通过探讨日本传统礼仪中中国经典礼仪思想及礼仪行为的吸收情况,考察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的影响作用。首先探讨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文化的历史轨迹,以期明确中国对日本传统礼仪产生影响的宏观历程,进而使用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考察经典礼仪书中日本吸收中国礼仪思想和礼仪行为两个方面的论证加以论述,得出了日本传统礼仪在礼仪源流、礼仪理论、礼仪实践三个方面均受中华礼仪深刻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一东亚论的文理“东亚论”视韩半岛为重要一环,其出发点是把东亚作为一个分析单位或者一个思维单位。①为什么要把传统的一国的单位扩大为一个区域呢?这是为了和平解决韩半岛的问题,谋求这个区域的长久安宁。韩国战争(1950~1953)以后,美国以日本为中心把南韩、台湾、南越连接起来构筑了东亚反共包围网。韩半岛的南北分界线也是这个网的一个结合点。以此线为界,北方三角同盟(朝、中、苏)和南方三角同盟(韩、美、日)形成势不两立的对立局势。但随着越南的统一(1975)、美国与中国的和解(1979),东亚的意识形态同盟关系开始进入解体阶段。苏联最…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明代思想文化典籍陆续传入日本,逐步对近世日本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本文概述明代兵书与善书对近世日本的影响。兵学思想方面,戚继光的《纪效新书》、《练兵实记》等一批明代兵书于这一时期传入日本并流入民间,成为这一时期日本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一些民间知识分子开始解读、研究戚法中"节制"等重要概念与选兵、练兵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兵制改革的思考。明代善书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过程中,其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与日本神道思想发生了冲突,民间知识分子在介绍传播善书时,运用日本的传统信仰与习俗重新解释善书,善书由此逐步为日本民众接受。研究明代思想文化在近世日本社会传播普及的历史,可以重新认识近世日本在理解与接受明代思想文化过程中进行选择、重新解读与吸收融合的史实。  相似文献   

12.
日本电视剧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传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已成为日本电视剧在中国大陆传播的新平台,但对该平台的研究却与其受关注程度不对等。日本电视剧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传播的主体是将日本电视剧上传至互联网的字幕组及个人,客体是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传播的所有日本电视剧,受众以日语学习者、偶像剧迷、年轻白领为主。日本电视剧通过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具有先行快速便捷、客体数量庞大却制作不够精良、受众范围小、影响力大等特点,在中国的影响遍及语言、服饰、饮食、旅游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面临着版权保护难度高、跨文化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韩中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分别经历了"发展阶段"(1992~1998年)、"构建阶段"(1998~2003年)、"提升阶段"(2003~2008年)等三个历史过程。现在,两国关系已经开始进入"强化阶段",即"充实、拓展两国关系内涵阶段"。中国外交部韩半岛事务副代表徐步对韩中建交20年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指出:"在过去二十年间,两国加强了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韩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国的完整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两国间人员往来十分频繁,在处理国际和区域问题时始终坚持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原则。"建交21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飞跃发展,但在诸多领域仍存在矛盾、摩擦。因此,本文在回顾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摩擦,并为消除两国关系未来发展障碍提供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思想、文化由朝鲜半岛辗转流传入日本,经由日本民族吸收改造,呈现出崭新的形态。在中日思想比较研究的领域中,日本学者沟口雄三以概念比较为切入点,结合两国文化、社会发展的客观史实,通过文献、语源、社会调查等多元化方法,对中日哲学思想中的"天""公私""理"等概念作出了比较。通过比较,探讨了中日思想概念在文化语境中的不同诠释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试图重新建立起对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认知,同时,也提供了跨学科、跨领域文化比较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勇 《东南亚研究》2013,(2):107-111
反馈对于跨文化文学传播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反馈可以决定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够被异文化语境中的读者真正接受,是使传播达到最佳效果的关键一环。《三国演义》在泰国的传播是文学跨文化传播的经典个案,通过"把关人"、"意见领袖"带动的积极反馈,以及由此激发的"创新扩散",《三国演义》在泰国获得了高度的认可和接受,并成功地内化到泰国本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的法律文化一度成为日本所学习的范本,最早的追溯至公元三世纪前期,当时被称为"邪马台国"的日本,已有强制性法律规范。《三国志-魏志》有邪马台国"其法,轻者没其子,重者没其门户"的记载,据推测,这可能源于中国《汉律》和《魏律》的"夷三族"。到日本推古天皇(6世纪末7世纪初)执政的圣德太子深慕中国之灿烂文化遂有"遣唐使"之举,隋炀帝亦遣使来日,于是中、日交通因之盛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的好坏在时空上都与韩半岛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冷战结束以来,在东北亚地区多强并立的国际局势中,中日两国同时加大了迈向世界大国的步伐,使得东北亚地区大国关系调整不断加快(日美同盟对中俄接近)。中日"大国意识"碰撞以及日本围绕"周边事态"问题推动普通国家化的对外战略,引起了中日关系的日益紧张。特别是进入21世纪,中日实力关系面临的结构性转折,就是两国实力关系趋于对等化,这是近年来中日之间的不正常关系或者说"政冷"关系的主要根源。中日之间这种大国意识的碰撞对东北亚地区新国际秩序的形成,有着日益突出的影响。对此,韩国外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就是韩国要成为"东北亚中心国家"以及"中日之间的均衡者"。这一看法说明韩国的安全、生存以及国家利益离不开中日两国关系走向这一维度。那么,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日关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对分析东北亚局势及韩国外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外交战略是战后日本恢复和平民主国家形象、推广日本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青年国际交流是日本文化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内阁府主导下的青年国际交流事业拥有丰富的交流内容、严格的招募选拔机制和官民协作的运作模式。半个多世纪以来,实现了文化外交和培养日本青年的双重目标,建立了世界性"事后活动组织"。不仅促进了日本文化和价值观念向海外传播,而且在塑造日本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日本妈祖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或是传承中国民间的文化信仰,或是融会佛教文化的习合文化,或是被标榜为日本本土化的信仰等特征,即带有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分离的特征。这样一个具有“共生文化”性格、且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文化”的妈祖文化,为构思21世纪东亚文化的框架建设与未来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韩语与世界各国的韩语教学●朴钟锦一、韩语概述1.韩语的历史韩语使用人口约6000万,其中300多万分布在中国、美国、前苏联等世界各地,其余绝大部分分布在韩半岛及其附近岛屿。韩语的起源至今无法考证,学术界多倾向于属阿尔泰语系。据史载,公元初期,韩半岛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